- 中國銀行業空間演化及其地方效應
- 姚曉明
- 524字
- 2024-12-24 18:15:35
1.1.3 缺少有關中國銀行業空間演化的理論及實踐研究
金融活動的地理屬性、空間結構逐漸引起學術界重視。貨幣的非中性和信息不對稱性使得以地理學的分析視角研究金融系統的空間過程的意義突顯出來。截至目前,金融機構的地理分布及其對地方發展產生的影響尚未納入統一的分析框架。已有研究限于金融不同方面的地理結構及其對地方發展的影響。國內學者對銀行分支機構區位和空間布局方面的研究多局限在特定銀行類型和具體情景之中,還沒有從銀行業系統整體的角度對銀行業空間布局演化機制進行研究。此外,中國銀行業空間結構的演化路徑如何,銀行網點布局調整的背后機制是什么,又是如何影響不同地方發展的,等等,現有研究尚未系統地解答上述問題。
與西方國家銀行業大規模兼并重組不同,中國銀行業領域并未出現大規模銀行破產、銀行兼并重組等進入退出過程,盡管銀行間規模和盈利水平仍差異較大,但中國銀行機構的數量始終持續增多、規模始終持續增大。這也意味著西方經濟地理學有關銀行分支結構空間分布過程和對地方發展影響的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難以充分解釋中國銀行業的空間過程及其地方效應。況且在中國的金融體系中,銀行始終居于主體地位,是中國金融資源最主要的來源和流通渠道。因此,研究中國案例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