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公共物品原理與全球碳中和解決方案
- 楊寶明
- 1090字
- 2024-12-18 17:14:49
《2022年CO2排放》[1]
2023年3月,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發布《2022年CO2排放》(CO2 Emissions in 2022)報告,報告顯示:
2022年,全球能源與工業相關的CO2增長了0.9%,即3.21億噸,達到創紀錄的368億噸;其中與能源相關的CO2排放量增加了4.23億噸,與工業相關的CO2排放量下降了1.02億噸。2022年CO2排放量的增長遠低于全球3.2%的GDP增速,恢復了近十年來碳排放與經濟增長的脫鉤趨勢,這一脫鉤趨勢曾于2021年疫情后為排放量的大幅反彈所打破。
2022年能源價格上漲、通脹上漲以及傳統能源貿易受阻,導致多國將天然氣轉換為煤炭,但全球CO2排放量的增長卻低于預期。受益于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車、熱泵等清潔能源技術的應用,減少了5.5億噸CO2排放量。此外,中國和歐洲工業生產的下滑也減少了CO2排放量。2022年,極端天氣下制冷與供暖的需求增加了6000萬噸CO2排放量,由于核電站停運導致增加了5500萬噸CO2排放量。
2022年,最大的行業排放量增長來自電力和供熱,其排放量增長了1.8%,即2.61億噸。特別是在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帶動下,全球燃煤發電和供熱的排放量增長了2.24億噸,即2.1%。可再生能源的強勁擴張限制了煤電排放的反彈。可再生能源占2022年全球發電量增長的90%。太陽能光伏和風能發電量分別增加了約275太瓦時,創下了新的年度紀錄。2022年,工業排放下降了1.7%,降至92億噸。盡管一些地區出現了制造業削減,但全球CO2排放量的下降主要是由于中國工業排放量減少了1.61億噸CO2,如水泥產量下降了10%,鋼鐵生產下降了2%。
2022年,中國的CO2排放量減少了0.2%,即2300萬噸,達到121億噸。這是中國2015年通過結構性改革推動碳減排以來的首次年度排放量下降。由于煤炭使用的增加,能源燃燒的CO2排放量就增加了8800萬噸,但這些增量被工業過程排放的減少所抵消。由于太陽能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的大幅增長,煤炭占電力能源的60%左右,且總電力需求的增長速度遠低于過去十年的平均水平。因此,燃煤發電的排放量增加了約3%,部分原因是夏季極端高溫期間燃煤電廠的增加,以及對電力或以煤炭為燃料的區域供熱的依賴日益增加。
工業部門的CO2排放量有所下降,但中國對債務融資房地產的打擊和持續的房地產低迷的影響并未完全反映在2022年的工業CO2排放量中。新開工建筑同比下降約40%,而鋼鐵和水泥產量分別僅比2021年下降2%和10%。因此,中國工業部門的CO2排放量比前一年減少了1.61億噸,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工業生產過程排放量的下降。中國CO2排放量同比降幅空前之大,拉低了全球工業CO2排放量。
與全球交通運輸行業CO2排放量增長形成對比的是,2022年中國的交通運輸碳排放量下降了3.1%。與2021年相比,2022年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大大加強了,包括對主要城市的封控以及對跨省的限制。與此同時,電動汽車的銷量在2022年達到600萬輛,減少了CO2排放量。
[1]根據以下網址內容作者翻譯:https://www.iea.org/reports/co2-emissions-in-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