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斧頭以后,砍樹就方便很多。
也不用拘束于枯木,面對這些生長多年的大樹,輕而易舉的就砍倒。
因此我打算擴大領土面積,開荒伐木。
將方圓20米以內的樹統統放倒,也許會更大。
建立圍墻,這樣就可以在圍墻內種植。
可以防止野獸的啃著。
這是一個長遠的計劃。
現在的目標是燒陶器,為我提供更多的工具。
幫助我更好的生活。
先規劃的砍伐區域,接著開始砍樹。
先用繩子捆住樹上半部分。
再用斧頭在樹底部的側面砍一個缺口,接著不斷擴大。
等到缺口深度接近直徑三分之一的時候,再從背面繼續砍,同樣是三分之一處。
停止操作,嘗試拉拽繩索,能否將樹拉倒。
如果不能,再用石頭固定繩子的方向,綁緊以后。
站在兩個缺口的側面,面對繩索的一側缺口,繼續砍。
直到樹倒下為止。
操作比較繁瑣,但安全重要。
之后,削減枝干,筆直的可以留著作為建材。
剩下的用來做燃料。
剔除枝干,再將主干分成幾段。
將樹枝堆放一起,等待晾干。
主干一部分堆積起來,以備使用。另一部分砍成小塊,用來煉木炭。
砍了十幾顆樹,足足花了兩天多的時間。
再把木頭整齊的堆放在之前的窯中心,周圍鋪滿樹枝。
等點燃以后,帶封死周圍的泥土。讓他們在里面缺氧燃燒。
從而形成木炭。
計劃好了以后,點火。
等到里面全部燃燒的時候,先把底面封死。
觀察一會,全部封死。
等待里面的溫度降低,再查看情況。
夜幕漸漸降臨,里面的溫度也逐漸降低。
第二天,打開窯洞,里面全是黑色。
就在我以為木炭煉成的時候,掰開一節“木炭”里面不是黑的。
失敗了嗎,我不服氣的查看其他的,只有一小部分是完成了碳化。
真的,失敗了。
我仔細回想,兩次的不同。
那是不是溫度導致的呢,可惜并不是,兩次都是用樹枝燒的沒有什么不同。
再看這些“木炭”,我發現了一個規律,越是內部,保存的越完好,反倒是外側,碳化的比較多。
還有就是樹枝也沒有完全燃燒。
我想到了一個新的辦法,木頭緊貼窯壁擺放堆疊,中間燃燒樹枝。
這樣就不會出現,內部燃燒不到位的情況。
于是我清理之后,再次開始煉制。
將大小不同的木頭緊密的擺放在四周,然后一層一層的堆疊起來。
中間的地方填充樹枝。
完成以后,點燃樹枝,封住窯門。
與上次不同的是,窯的四周挖了一些孔洞,用來流通空氣。
上面的觀察孔,開的更大。
就這樣,里面的溫度,開始升高。
周圍的孔噴出刺鼻的氣味。最上面的孔中,火焰噴涌而出。
比上次燃燒多一半的時間,我才用粘土堵住孔洞。
感受窯壁傳遞出來的溫度,這次一定可以。
做完這些,時間還早。
我打算去看那群山羊有沒有回來。
我迫切的需要他們回來。
我的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