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亡國的禍根在你這里
- 魏忠賢個老登,咋混成了太祖義兄
- 不屈的草根
- 2030字
- 2024-12-13 07:00:00
當所有人都退出后,朱元璋迫不及待的問了起來,
“兄長,到底是什么人毀大明社稷?”
魏忠賢明白,老朱這是想玩“斬草除根”的那一套了。
“農民起義,韃虜逞兇!”
他淡淡的回答。
“怎么可能?咱給了天下老百姓土地,他們還要起來造咱的反?”
朱元璋一臉的不可置信。
他們家祖祖輩輩都是田地里刨食吃,深知農民雖然是社會的最底層,但卻有一個統治者最喜歡的優點,那就是逆來順受的善良。
但凡朱元璋當時有口吃的,他是絕對不會參加義軍,起兵造反的。
所以他對農民的“忘恩負義”,有些無法理解。
“你給他們土地不假,但這一切最終還是會被奪走。天下的老百姓最終走投無路,只能被流賊裹挾,一片一片的蠶食過來。”
“誰敢奪走老百姓的土地?還反天了!兄長只管跟咱說,咱現在就叫二虎帶人去料理了他!”
魏忠賢見朱元璋氣勢洶洶,冷笑道,
“還是你朱家的子孫,與你倚重的士林階層。”
“怎么可能?哥,你別亂開玩笑啊!咱可是立了祖訓,就是嚴防子孫后代胡亂改變對土地的政策。”
老朱頗有些不服氣,他是農民出身,太清楚土地對于農民來說意味著什么。
這是他們的命根子啊!
只要有土地在手,多大的難處,最后也能依靠莊稼地里的糧食挺過去,可一旦這個沒有了,那就真的沒有了活路,不造反也難!
當年他們在濠州起兵,最后席卷全國,靠的就是對元廷失望與仇視到了極致的失地農民。
“嘿嘿,重八,哥問你個事,你有多少兒子!”
一聽義兄問自己生兒子的事情,老朱不禁得意起來,從古至今,論打江山誰最厲害,他不敢說第一,但要說最能生養兒子,他絕對排的上號。
“不瞞老哥,咱一共有20多個兒子。”
“嗯,我知道,還不包括你收的那些義子!”
“嘿嘿,義子不是咱親生的,不作數。”雖然謙虛了幾句,但提及這個,他是滿滿的自豪感。
打江山就是靠的義子們舍生忘死的拼殺,這才讓他一次次的逆風翻盤,在諸多明末起義軍中脫穎而出。
因此后來也起了讓子孫后代就藩,去守衛大明千里疆土的想法。
雖然也有很多大臣反對這一國策,但老朱不是昏君,他當然知道分封制的危害,不過他堅信一點,不管子孫后代誰篡位也好,造反也罷,最終這江山還是姓朱。
事實也證明了,他跟著魏忠賢去了一趟朱允炆那里,即使朱棣起兵成功了,這大明不還是自己兒孫們的?
還不是在太廟里祭祀咱,認咱做老祖宗?
“等會兒,哥,你不會是說這幾個兒子就能把咱的大明國庫給吃窮了吧?”
朱元璋雖然知道自己的兒子就藩,他給的賞賜還是很豐厚的,不過跟龐大的大明帝國一比,只能算九牛一毛。
魏忠賢也算看出問題來了,眼前的這位明朝開國皇帝,別的事情都非常精明和精通,唯獨數學方面真是短板。
當然了,這也是跟他小時候沒有像自己一樣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有些關系。
唉,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古人誠不欺我!
“重八,你如果只分封了20個兒子,哪怕200個兒子,將來的問題也是不大的。但你的兒子們,子又生孫,孫有生子,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對啊,重八,咱們確實沒把這一層算進去。你看啊,大哥說最后一任皇帝叫朱由檢,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他應該是由字輩的后代子孫,這就第十二代了。”
馬皇后雖是婦道人家,但小時候還是念過幾年私塾的,因此在魏忠賢的“點撥”下,很快就算通了這筆賬。
“若是老四的后代,每個都生10個兒子,到了朱由檢的時候,那全國有多少他的子孫?這還只是燕王一系呢!朝廷拿什么給他們就藩?”
“弟妹說的非常正確!”
“這些朱家的子孫后代,到了大明百年之后,不僅不從事生產,反而在各自的封地作威作福,魚肉百姓。最要命的是會去兼并土地,讓流民越來越多!”
魏忠賢說的還是比較客氣的,其實后世對明朝的這些藩王有個更形象的比喻,那就是養豬!
朝廷巴不得你在封地為非作歹,這樣才不會凝聚民心造反作亂,所以只要你不造反,要點錢和田地,統統給他!
朱元璋聽后也是一呆,
他確實沒有想到自己定下的國策,居然會有這么大的危害。
“不對啊,流民多了,讓官吏去治理啊!咱養了這么多官員,不就是干這個的么?”他依然不怎么服氣。
“呵呵,”魏忠賢這下是真的有些繃不住了,
“說起這些官員,就是第二個禍根了!”
他說的口干舌燥,趕緊喝了一口茶潤潤嗓子,
“這些官員都是科舉選出來的人才,這肯定是沒錯的,但這些人為什么努力讀書,你們知道么?”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朱元璋不假思索的回答了出來。
“這只是表象,他們為的就是權力!”
魏忠賢兩世為人,把這些早就看透了。
“只要考上個秀才,他就可以見官不用跪拜,名下的田產都可以免去賦稅,所以他的親朋好友,包括不認識的人都愿意‘投獻’,就是把自己的田產掛靠在他的名下,他自己不用干活,收收這個租金就可以衣食無憂。”
“這還只是個秀才呢,舉人,進士,后來的官員們呢?他們名下的田產就更多了,都不交稅,那國庫還怎么維持收支平衡?沒辦法,只能向老百姓加租追餉。”
“實不相瞞,到了后期,還有強敵環伺,農民頭上的賦稅越來越重,最后惡性循環!要知道,這些老百姓都是大明的兵源,他們都破產了,誰還愿意為了朱家賣命?所以,你們說說,大明國祚維持不下去的禍根到底出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