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靠山王通敵賣國?
- 魏忠賢個老登,咋混成了太祖義兄
- 不屈的草根
- 2070字
- 2024-12-27 09:54:59
“哦?被靠山王捉住了?”
崇禎雙目一亮,刺客被捉,他怎么沒告訴自己?
害的自己白擔心一場?
魏忠賢看出崇禎的小心思,立刻告罪道,
“讓陛下擔心了。不過,臣有苦衷啊!”
他環視了一圈,確定殿內沒有其它人,這才開始稟告,
“刺客不是別人,正是林丹汗的二兒子阿布鼐。”
“什么?”
崇禎被驚得站起了身,
“想不到這些蒙元余孽,居然還敢來大明興風作浪?”
魏忠賢聽后心里甚是不以為然,這都什么年代了,你以為現在還是當年朱老四橫掃漠北的強盛時候?
如今的大明病入膏肓,當然是人人都能來踹一腳。
“陛下,林丹汗雖然實力不怎么樣,但手下數萬控弦之士還是有的,戰力不容小覷。”
“那就更可惡了,既然抓到了他兒子,靠山王,你想怎么處置?”
崇禎的本意,肯定是千刀萬剮,讓這些賊人睜大眼睛看看,來大明為非作歹是什么下場。
不過他也明白,既然魏忠賢能跟自己說起這個事情,那說明他肯定有了自己的計較。
“臣的意思,是利用阿布鼐,和林丹汗促成合作!”
魏忠賢十分有把握的回答。
“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
崇禎聽后臉色都變了,
大明與北方游牧民族一直都是死敵,當大明強大的時候,他們還表面上臣服,實際上蠢蠢欲動。
土木堡之變等,這些都是北方游牧民族干的好事!
“如今大明遇到了難處,這些狼子野心之徒,怎么會真心誠意的跟咱們合作?靠山王,你小心與虎謀皮啊。”
崇禎對于這些蠻夷,向來都不怎么感冒,并非草原上的人不守誠信,而是他們的政權變更太快了。
可能他爹還信誓旦旦跟中原稱兄道弟,到了兒子手里,立馬翻臉不認賬,等到了孫子手里,那更是天差地別。
這樣的人,怎么可以談合作?
魏忠賢拱了拱手,
“陛下,國與國之間,本來就沒有什么誠信可言,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崇禎聽到這句話,倒是意味深長的看了魏忠賢一眼,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妙!
確實如此。
魏忠賢繼續娓娓道來,
“合作,要建立在共同的目標與接近的實力上,如今大明確實遇到了困難,但林丹汗對草原的掌控,也已經到了很糟糕的地步。”
“而他們的子孫后代,一心都想要恢復忽必烈時期的無上榮光,所以日益強大的建奴,與草原上不服從統治的諸王,就成了他們目前最大的敵人。”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咱們與建奴早就已經有了血海深仇,而且建奴所圖不小,關外的形勢岌岌可危,在這樣的情況下,兩家是可以坐下來談合作的。”
崇禎邊聽邊琢磨,他不得不佩服魏忠賢的戰略眼光,這步棋別說滿朝文武大臣了,自己也沒有想到啊。
但他也有些擔心,
“不過林丹汗如今這么弱小,能起到多少作用?他無力去替朕征討建奴吧?”
魏忠賢覺得崇禎好天真,難怪最后被搞的這么慘。
“陛下,林丹汗如果真的有能力去征討建奴,咱們也不可能讓他去啊!”
崇禎也是飽學之士,腦子并不笨,只是沒有魏忠賢那種兩世為人的社會閱歷,所以很快就明白過來了。
大明需要的是他們狗咬狗一嘴毛,而不是某一方吞并掉另一方,從而尾大不掉。
“靠山王說的沒錯,不過就靠他牽制建奴,能行么?”
他是被建奴打怕了,如今大明上下聽聞建奴,都是聞之色變。
畢竟薩爾滸之戰,是萬歷年間數一數二的大手筆,對外號稱四十七萬,實際么也有十萬之數,但即便匯聚了當時明朝最能打的部隊,可還是慘敗。
雖然后來對這場失敗有諸多原因總結,說什么指揮不力之類的,但大明確實是慘敗,從那一戰之后,大明大傷元氣,再也無力遏制建奴的擴張和崛起了。
就這么可怕的一個對手,靠林丹汗能行?
他想想都覺得不大現實。
“林丹汗的最大作用,其實不是去進攻建奴,而是給咱們提供馬匹與大義!”
“馬匹他會賣咱們?”
崇禎一臉不可置信。
從秦漢時期開始,北方游牧民族就對戰馬進行了嚴格管控,就好比中原王朝嚴格管控鐵器一樣。
即便是兩邊關系最好的時候,他們也只是賣給中原王朝閹割過處理過的戰馬,加上中原王朝沒有肥美的草場,還有氣候等原因,所以再好的戰馬送過來,也用不了多久就會失去戰馬的天性。
而南方是不適合馴養戰馬的,勉為其難養出來的馬匹,個頭和耐力、沖擊力都遠遠達不到作戰的需求,最多也就是當騾馬使用,
這才是中原王朝忌憚北方游牧民族的根本所在。
至于魏忠賢說的什么大義,崇禎更是不屑一顧,
如今這個世道,他算是看透了,大義在實力面前,根本就是渣渣,不然當年皇爺爺派遣四十七萬大軍討伐努爾哈赤,還會敗?
魏忠賢也感覺的出來崇禎的想法,不過他絲毫不慌,反而很淡定的解釋了起來。
“陛下,咱們需要的大義,是林丹汗的黃金家族身份,這個對建奴沒用,但對草原上的各部族還是有一定的號召力的。”
“至于馬匹,臣已經搞定了阿布鼐,只要咱們支持他的軍隊,他用不了多久就能奪下汗位的繼承權,說服林丹汗跟咱們合作。林丹汗可只有兩個兒子啊!然后他賣戰馬給咱們,不就名正言順了?”
聽到魏忠賢的話,這讓崇禎確實喜出望外。
想不到靠山王果然靠譜,居然已經把刺客給說服?
雖然不知道他是怎么操作的,不過不重要了,太祖都說過,要無條件的信任靠山王,他說什么,那肯定沒錯!
當魏忠賢離開后,崇禎心情變得極為舒爽,不過這件事情涉及到國家邦交,他還是決定跟幾位肱骨大臣商量一下,以便朝會上能通得過。
沒想到他才剛開了個口,
吏部尚書李續溪就嘣了出來,
“陛下,靠山王此舉,豈不是通敵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