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穿越過來后的第一次早朝
- 魏忠賢個老登,咋混成了太祖義兄
- 不屈的草根
- 2126字
- 2024-12-18 07:00:00
好在機器是全新的,所以盡管不是滿電,還是在省電模式下堅持了很久。
唯一遺憾的是,魏忠賢查資料花了不少時間,但還是抄下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比如如何制作銷土、配比黑火藥,還畫出了二十世紀初的后裝炮與后裝式步槍的草圖。
當然了,子彈肯定也是必須的!
米尼彈在后世的百度里,隨便都可以搜索出它的制作方法和工藝流程。
最讓魏忠賢驚喜的是,他居然還從網(wǎng)上找到了車床與機床的構造圖,
包括怎么制作彈簧等。
這些都是劃時代的產(chǎn)物,只要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去研發(fā)和消化,打造出來的軍隊必將橫掃世界!
田爾耕給自己找來的炭筆實在太垃圾了,因此耗費了不少時間,
好在最后還是又畫又寫的大致折騰完了,
平板電腦也體面的關機。
魏忠賢看著手上的這些資料,知道這些東西在這個時代價值連城,真正的千金不換。
他小心翼翼的把記載了資料的書冊放回儲物空間,
然后對外面喊了一句,進來吧!
王體乾等人在外面等了很久,但廠公不喊話,誰也不敢進來。
聽到他喚自己,于是趕緊把他要的名冊資料都捧了進去。
這個時代的個人資料,是不可能有照片的,只有大致的人物生平與家族歷史等等信息,他之前只對袁崇煥與吳三桂略知一二,其它人說實話并不清楚。
特別是曹文詔,想不到他手下還有個侄子曹變蛟,這人他聽說過,好像也是忠義無雙,若是好好培養(yǎng),一定會是騎兵部隊的優(yōu)秀指揮官。
吳三桂代表了關寧軍,自己要組建騎兵,必須得到關寧軍的支持,所以袁崇煥為主將,吳三桂為副將,最為妥當。
再加上曹家的助力,自己籠絡好底層軍官,這支新式騎兵必然能成為自己的強大助力。
洪承疇在后世指揮松山大戰(zhàn),雖然最后輸了,但到底是為何而輸,史書上一直有兩種聲音,
一種是崇禎催促出兵,所以讓明軍主力中了韃子的埋伏,洪承疇很冤;
另一種則是洪承疇本身的實力就不怎么樣,加上明軍實力不夠,所以不管怎么樣都會輸。
魏忠賢對于這兩種說法,都持懷疑態(tài)度,
因為后世的很多歷史書,都是經(jīng)過春秋筆法,
眾所周知,史書都是靠人寫出來的,
為了迎合統(tǒng)治者,稍微歪曲一點,也不是不可以,
如果給的誘惑足夠大,那有的說成沒的,沒得說成有的,
又能如何?
所以他決定親自對這些人進行考察。
本來他還想用一個盧象升,但此人太過愚忠,為人死板,這樣的人最后很可能會成為新軍建成的阻力。
待日后自己成氣候了,再用到別處也不遲。
王體乾真不愧是揣摩人心的高手,他不僅從戶部取來了賬冊,同時還大致了解了這些人的基本情況,魏忠賢看完后,他又講述了一部分冊子上沒有的內(nèi)容。
比如袁崇煥的老家里還有什么人,家里做的什么營生。
這些都是賬冊上沒有的,不過對于這些知名人物,東廠也都是時刻關注的,所以王體乾能掌握。
“孔有德等東江鎮(zhèn)的將領,東廠并沒有過多關注,因此沒有,請廠公責罰。”
說實話,魏忠賢對于王體乾是比較滿意的,不管是原來的魏忠賢還是現(xiàn)在的魏忠賢,誰不喜歡這樣凡事想在你前面的下屬啊。
“體乾辛苦!咱們的銀子有限,邊緣地區(qū)的人自然沒辦法面面俱到。”
聽到魏忠賢對自己如此寬容,王體乾大為感動,不過他看到魏忠賢欲言又止,立刻會意,
“你們都下去!”
等那些伺候著的太監(jiān)全部下去了,這才俯首靠過來,
魏忠賢就喜歡手下人機靈,
滿意的遞過去一張紙,然后吩咐道,
“這八家,你要安排人手去關注關注,能多詳細就多詳細,你懂么?”
王體乾接過紙張只是粗粗一看,上面赫然列著八個名字,只是這八個名字似乎都面生的很,
“明天吃點什么?我聽說山西的老陳醋不錯!配上京城的小籠包,那就相當妙了。”
魏忠賢隨意的說了一句,
王體乾立刻明白過來,“廠公說的極是,明兒個就安排妥當。”
他當然知道廠公不可能隨意說這句話的,聰明人做事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此刻他已經(jīng)明白了,這八人就是山西的,只是不知道這些人到底是干什么的。
但廠公吩咐了,自己今后這段時間的重點,就在這個上面了。
-----------------
翌日,早朝。
紫禁城,
奉天殿。
這時候天還沒亮,但所有的官員都已經(jīng)早早的起床洗漱趕來,
皇帝起的也很早,并不是說他需要去等大臣,而是他上早朝的流程十分繁瑣。
起床更衣用過早餐后,必須先進入內(nèi)殿祭拜祖先和天地。
然后由內(nèi)侍引領,乘坐轎子前往奉天殿。
奉天殿位于紫禁城中軸線上,緊鄰太和殿。
奉天殿外有一座鐘樓和一座鼓樓,分別懸掛著一口大鐘和一面大鼓。
早朝時,鼓樓上會敲響三通鼓聲,以示召集百官入朝。
同時,鐘樓上也會敲響三聲鐘聲,以示皇帝出發(fā)前往奉天殿。
百官在聽到鼓聲后,要迅速排隊進入紫禁城,經(jīng)過午門、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到達奉天殿前的廣場。
文武官員分為左右兩列站立,文官在左,武官在右。
皇帝到達奉天殿后,由內(nèi)侍打開殿門,由鴻臚寺官員唱出各級官員的名號和職務,讓他們依次入殿。
百官進入殿內(nèi)后,按照等級和資歷分別站在左右兩側的臺階上。
職務低的,自然是沒有資格入內(nèi)的,只能在寒冬臘月里站在外面喝西北風。
遇到冬天下雨那就更慘了,還要自備蓑衣或者雨傘在雨中站立,除非有瓢潑大雨或者非常惡劣的天氣,不然不會取消或者暫停。
那時候早朝不比現(xiàn)在開會,是沒辦法報告一聲就去上廁所的,中途去上廁所就會被記下來,運氣好點就弄個政績減分,如果正好輪到皇帝召見,那就完犢子了。
為了避免遇到這一窘狀,所以官員的早飯都十分講究,
高官們基本上不會喝粥,而是只吃點參茸補劑,
低級官員沒有那個條件,那就只能啃幾個饅頭對付一下。
所以這也是大家挖空心思往上爬的動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