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新軍由何人統帥
- 魏忠賢個老登,咋混成了太祖義兄
- 不屈的草根
- 2036字
- 2024-12-17 07:00:00
崇禎并非傻子。
相反,出生于帝王之家的他,對這些小算計了如指掌,
他更是以猜忌心重而出名。
魏忠賢之所以把最重要的兩個尚書位置空了出來,不是沒有考慮好,而是就等著他開口把這兩個職務賞給他,
這樣一來,魏忠賢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他作為一國之君,面子里子也都有了,可謂是皆大歡喜。
“臣從未在六部任職過,恐難以勝任,還請陛下另擇賢良?!?
魏忠賢推辭。
“這有何難,朕還從未當過皇帝呢,如今不也即位稱帝?‘靠山王’休要推辭?!?
“臣一人身兼兩職,與禮不合,恐惹來朝中大臣非議。”
魏忠賢仍然推辭。
“禮法倫常乃太平時節所定,如今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靠山王’當仁不讓!”
“若如此,首輔之職還請由韓爌擔任,他是士林階層的泰山北斗,威望極高?!?
魏忠賢第三次謙讓。
這也是他對崇禎的最后一次試探,
因為崇禎若對他還有一點點防備,就會在內閣上作出相應的制衡,不然他真的權勢滔天了。
“哈哈哈。”
崇禎笑了,
“‘靠山王’何必如此,你前面也說了,朕當初就是疑人卻用,用人又疑,如今還不能給朕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么?‘靠山王’休要多言,朕就是要把首輔、兩部尚書的位置都給你,若不充分放權,你如何能為大明王朝逆天改命?”
看到崇禎滿滿的信任,
魏忠賢激動的躬身行禮,
“臣定當竭盡全力,輔佐陛下再興大明三百年!”
“論輩分,我應該稱呼您為老祖,但眼下您也知道,這種叫法恐惹人非議,德約斗膽,今后稱您一聲皇叔,可好?”
魏忠賢一聽,先是感動,一國之君能自稱表字,再放低姿態到這種程度,這確實已經做到了極致,
不過這個“皇叔”兩字,聽起來怎么如此膈應?
哦對,之前還有個叫劉皇叔的,
算了,皇叔就皇叔吧。
不等魏忠賢表態,崇禎直接轉移話題了,
“敢問皇叔,這新軍需要何等規模,可是騎兵?”
雖然崇禎皇帝對行軍打仗一事只懂點皮毛,但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
他們中原王朝,最忌憚的也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騎兵部隊,
特別是薩爾滸一戰后,明軍主力受到重創,朝野上下對后金甚至流傳出了“滿萬不可敵”的謠言,難道堂堂大明王師真的無力與建奴野戰了?
那支當年老祖宗們叱咤漠北的精銳鐵騎呢?
所以聽到魏忠賢要組建新軍,他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靠山王”要打造一支騎兵。
“陛下,這騎兵,北方游牧民族花費不大,因為他們的草原牧場是天然的。而咱們要是建設一支能夠和建奴匹敵的騎兵,花費可就太大了。即便是漢武帝鼎盛時期,說是十萬鐵騎,實際上也就三五萬騎兵,良種戰馬本就極難培育,這優秀的騎手就更難培養了?!?
“北方的蠻子對咱在良種戰馬方面管控的非常嚴格,而且咱們缺少天然的牧場,河套草原一帶早就在關外騎兵的沖擊下名存實亡了。再說了,就算咱們練出了騎兵,再精銳還能比得過韃子的?人家可是從小就在馬背上茹毛飲血的?!?
聽了魏忠賢的敘說,崇禎既欽佩又沮喪。
想不到魏忠賢如此“知兵”,可笑那些東林黨人還說魏忠賢只知道結黨營私,真是膚淺至極!
但聽到大明的騎兵竟然如此不中用,他又感到十分的迷茫,這可如何是好?
“難道咱們只能龜縮在城池里不出去?”
“陛下圣明!”
魏忠賢自來熟的拍了個大大的馬屁,
緊接著說道,
“當年太祖和成祖的時候,咱們手里精銳之師多啊,常遇春和徐達等人都是騎兵作戰的行家,加上當時元軍已經喪膽,所以能屢戰屢勝。可即便如此,咱們不是也打了幾十年,花費了大量銀子,也沒有徹底解決邊關戰事?”
“如今形勢發生了逆轉,敵強我弱,要想解決遼東之禍,必須經歷‘防御——相持——反攻’三個階段。韃子雖然精銳,但畢竟人少,而且不擅攻堅,只要咱們依托幾個大的城池堅壁清野,他的發展就會受到極大的制約,待咱們新軍練成,他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防御——相持——反攻?妙啊,妙極!”
崇禎聽后眼前一亮,朝中大臣說來說去就這么點名堂,但每次他聽的都是云里霧里,廢話太多!
哪有“靠山王”說的如此言簡意賅,簡直就是針針見血!
“所以咱的想法是,要練一支大概一萬人的騎兵部隊,當然,是逐步增加。就拿關內的流賊練手,逐步打磨成型,這支部隊將來要去打韃子的時候,還將發揮重要作用!”
“新軍咱們以步炮兵協同為主,只要新式武器能跟的上,韃子根本就近不了身!”
“好!太好了!”
聽魏忠賢說的簡直熱血沸騰,崇禎皇帝哈哈大笑起來。
“如此,朕無憂矣!”
然后他轉念一想,還是那個老話題,
“新軍大約要多少人?”
“暫時三千!不然財力根本就頂不住!”
魏忠賢說的是實話,他還要留出一部分銀子來研發新式武器,靠現有的這些老掉牙的裝備,根本就派不了用處。
“好,三千就三千!朕就是砸鍋賣鐵,也要助皇叔把新軍打造出來!”
“只是這新軍統領的人選......”
重點來了!
魏忠賢明白,皇帝兜了一個大圈,這才是核心!
如果新軍的統帥,他自己根本掌控不了,那才是最憂心的。
對此,早就有了準備的魏忠賢直接回答,
“袁崇煥可擔此重任!”
“不可!他不是你說的喪師辱國之人么?”
說實話,崇禎之前確實考慮過他,因為東林黨的人,多次在他面前推薦過此人,說寧遠大捷就是此人一力促成,堪稱軍中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
但“靠山王”之前點名說起過,他就有些猶豫了。
再好的新星,“靠山王”若是說不行,
那行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