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行軍
- 大明第一國舅
- 黑胖的老鼠
- 2402字
- 2024-12-21 14:53:07
馬尋就這么率領(lǐng)兩支衛(wèi)所的兵馬出發(fā)了。
這些將士們都習(xí)慣了,從元末亂世到現(xiàn)在一直戰(zhàn)事不停,他們早就習(xí)慣了南征北戰(zhàn)。
而應(yīng)天府的百姓們也習(xí)慣了,雖然皇帝以金陵為基業(yè)之地,可是這里也曾數(shù)次被敵人攻陷。百姓們也習(xí)慣了這些軍隊開拔,見多了就不稀奇。
按照大明的衛(wèi)所制度,每個衛(wèi)所5600人,分為前、后、左、右、中五個千戶所。
馬尋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所以對于行軍、路線等基本不插手,都是沐英在安排,他只需要認真聽著、學(xué)著就行。
雖然羽林衛(wèi)、飛熊衛(wèi)都是精銳,不過現(xiàn)在只是正常行軍,所以速度差不多是每天三四十里地。
真的要是強行軍的話,說不定可以提升到六十里左右,再多可能就撐不住了。
沐英耐心解釋,“舅舅,您看塘騎往來。這就是哨探,塘騎每編五人,間隔一里。這一次大軍出征,周邊二十里地都要了解動向?!?
馬尋認真聽著,沐英也繼續(xù)說道,“像是遇到了山谷、叢林,大軍不能輕入,必須要讓塘騎、斥候等查清。”
馬尋繼續(xù)點頭,有些事情只靠讀書顯然沒用,真正經(jīng)歷一回才能長見識。
馬尋指了指身后,“將士們都是行軍不穿甲,全靠役夫、馱馬?”
沐英笑著解釋,“只有小部人馬準備些護身武器,塘騎查探出敵情,足以大軍整備。”
旁邊的郭德成也幫忙解釋,“甲胄太重,行軍就累了。輜重多在后面,除了防備敵人之外,也是很多時候道路不平,大隊人馬走過路要好走點?!?
馬尋只需要負責(zé)點頭,雖然先前在軍中‘歷練’,但是一些皮毛知識都沒有完全掌握,他現(xiàn)在騎馬都不敢放開速度跑呢。
不過也沒有人嘲笑他,這一次跟著出征的高級將領(lǐng)都知道馬尋是怎么回事,早就接受了這一次被軍事小白領(lǐng)導(dǎo)。
馬尋又開始擔心了,“沐英,我怎么看輜重很少???不是說我們押運輜重送過去嗎?”
沐英笑著說道,“我們在前頭開路,后續(xù)會有各地州府派出的軍隊押送輜重送上去。我們是正軍,只管自身輜重隊伍?!?、
馬尋好像理解了,說道,“這么說來,我們這些人就是去前線補充兵力。后面送上去的輜重,也算是我們送上去的?”
沐英點頭說道,“那是自然,舅舅領(lǐng)軍一路勢如破竹,這才將輜重送上去?;I措輜重不易,全靠舅舅才一路平安?!?
馬尋聽的都臉紅,“我就是在大明境內(nèi),大隊輜重也不是我送的,怎么就勢如破竹了?”
沐英等人也只是在笑,反正這一次舅舅就是率軍完成了極其重要的任務(wù)。
馬尋像塊海綿一樣在不斷的汲取著知識,在學(xué)習(xí)著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將軍。
不過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他確實沒有太多的天賦,不像有些人天生就有敏銳的戰(zhàn)爭直覺。
還是老老實實的打醬油吧,也可以依靠自己腦海中對于一些歷史走向的了解去分析局勢,說不定能成為一個‘戰(zhàn)略家’。
不一定就非得是打仗、統(tǒng)率千軍萬馬縱橫沙場,也可以說指點江山、揮斥方遒。
馬尋只能這么自我安慰,要不是朱元璋的關(guān)系,他連個百戶都當不了!
打仗,可能真刀真槍的在沙場廝殺就是一個下午,或者是短短一兩個小時,可是為了這廝殺的時刻,要行軍一兩個月甚至更久。
馬尋等人的目的地是開平,也就是元上都,此前常遇春大破開平,俘獲無數(shù),馬尋等人就是去接手這些戰(zhàn)利品。
年初朱元璋等人找到馬尋的時候,元順帝趁著明軍主力去攻打秦晉的時候意圖奪回北平,當時都打到了通州。
徐達當時急忙命令常遇春和李文忠率兵九萬去解圍,徐達手下大將孫興祖臨危不亂守住北平。
常遇春率領(lǐng)大軍狂追千里,一口氣打到開平,這才算是徹底解決了元軍對北平的威脅。
徐達現(xiàn)在手里的兵馬還不夠,他在和王保保對峙,甘肅、蘭州一代是元軍和明軍的主戰(zhàn)場,互有勝負,不過總體上還是明軍占優(yōu)。
看著殘破的東京汴梁、看著昔日的關(guān)中之地荒無人煙,馬尋心里說不出是什么滋味。
南方還算安定,可是北方戰(zhàn)亂更多,劉福通等紅巾軍和元軍在這里反復(fù)廝殺,明軍北伐收復(fù)齊魯?shù)鹊?,這都是連年戰(zhàn)爭。
再加上元朝統(tǒng)治數(shù)百年,這里早就成為了跑馬圈地之處,大地主包稅、蒙古人興建牧場,很多土地都荒廢了,人丁更為稀少。
看著一個少年披散著頭發(fā),滿眼都是仇恨的看著大軍,馬尋更是忍不住的嘆氣。
燕云十六州丟失四百多年,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接連統(tǒng)治這片土地,漢人早就不認為自己是漢人,他們是北人。
披發(fā)左衽、習(xí)慣了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在這些人眼里明軍是滅了他們國家的叛賊,是殺了他們家人、君臣的兇手。
沒什么民族大義,有的只是一些國仇家恨。
哪怕朱元璋已經(jīng)下令移風(fēng)易俗、擯棄蒙古人的生活方式、拆散一些蒙古部族等等,可是依然民心未歸,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情。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shù)。
這一路走來馬尋長見識了,對于北方的荒蕪以及對民心等認知也更深刻了。
馬尋覺得有些熱、有些累,說道,“我們走了一個多月,將士們也疲憊不堪,是不是要歇歇了?”
沐英仔細想了想說道,“舅舅,用不著歇息。陛下令我等趕赴開平,也是定了日期,歇息后趕不及?!?
劉璟也建議說道,“國舅心善、仁慈、愛兵如子,只是我等既然是投身軍伍,就該以軍令為先?!?
馬尋自嘲地說道,“行,聽你們的。我就是怕將士們太累,差點又好心辦錯事了?!?
對于馬尋的自嘲,沐英、劉璟等人也沒當真,因為出征這一個多月以來,這位國舅爺幾乎是沒有下達任何軍令。
一切都是沐英安排,這位國舅爺說到做到,說了不管事就真的不管事。
本來沐英等人還擔心出征之后這位國舅爺說不定心血來潮,或者是沖動之下要下達軍令等不過那顯然是多余的擔心。
沐英身上還是有一道密旨,一旦馬尋真的要是沖動了,他就要拿出圣旨直接奪了馬尋的兵權(quán)。
朱元璋和馬秀英信任馬尋不假,也確實給了他足夠的機會,但是也會擔心年輕人不靠譜。
給了機會要把握住才行,馬尋可不會覺得這一路行軍非常順利是靠他的本事。
所以沐英懷里的那道密旨,大概率是派不上用場了。
“舅舅,到前方就要扎營了?!便逵⑿χ嶙h說道,“要不然今天就是舅舅來安營扎寨,外甥幫忙參謀?”
馬尋心動了,這一路走來也是在不斷學(xué)習(xí)。不敢說成為合格的將軍,只是一些見識也在提升。
最基礎(chǔ)的安營扎寨,馬尋可以嘗試一下。
好歹是鎮(zhèn)國上將軍,總不能什么都不會啊,在大明境內(nèi)、在周圍沒有敵人的情況下,可以嘗試著指揮安營扎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