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新朝初立國家難
書名: 許完一生作者名: 二十八言書本章字數: 1732字更新時間: 2024-12-08 15:15:00
在那風云變幻的時代,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熱之中,苛捐雜稅如重山壓頂,民不聊生。許烈,一個出身貧寒卻胸懷大志的熱血男兒,目睹這世間的種種不公,心中燃起了熊熊烈火。
起初,許烈不過是鄉間一位普通的農夫,每日辛勤勞作,卻難以飽腹。他親身經歷了官府的橫征暴斂,看到了鄉親們在饑餓與貧困中掙扎。終于,在一個黑暗的夜晚,許烈再也無法忍受這無盡的苦難,他振臂一呼,召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決心為改變這悲慘的命運而戰。
他們手持簡陋的農具,作為最初的武器,踏上了起義的征程。起初,他們的力量微不足道,被官軍視為烏合之眾。然而,許烈憑借著過人的勇氣和智慧,一次次在逆境中突圍。
許烈深知,要想壯大力量,就必須贏得百姓的支持。于是,他所到之處,嚴懲貪官污吏,開倉放糧,拯救了無數瀕臨餓死的百姓。百姓們紛紛響應,自愿加入他的隊伍,起義軍的規模日益壯大。
在戰斗中,許烈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他善于運用地形,巧妙布局,多次以少勝多,擊敗了前來圍剿的官軍。他的名字在民間傳頌,成為了人們心中的希望之光。
隨著勢力的不斷擴張,許烈開始吸納各方人才。有精通兵法的謀士,有勇猛無畏的戰將,他們匯聚在許烈的麾下,為共同的理想而奮斗。
在一場關鍵的戰役中,許烈的起義軍與官軍展開了殊死搏斗。戰場上殺聲震天,血流成河。許烈身先士卒,沖鋒陷陣,他的勇猛激勵著每一位戰士。經過數日的激戰,起義軍終于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從此聲威大振。
此后,許烈的軍隊勢如破竹,接連攻克了一座座城池。所到之處,百姓夾道歡迎,紛紛提供糧草和情報。
而就在這戰火紛飛的歲月里,許澤甫誕生了。那一日,天空中彩云繚繞,祥光普照。眾人皆驚,皆言此乃大吉之兆。許烈大喜,認為這是上天的眷顧,更加堅定了他推翻暴政、建立新朝的決心。
經過多年的浴血奮戰,許烈終于推翻了舊王朝,建立了新的政權,國號大許,年號許武,建都福京。
然而,新朝初立,百廢待興。戰爭留下的創傷滿目皆是,城池破敗,農田荒蕪,百姓流離失所。曾經繁華的街市如今冷冷清清,商鋪緊閉,一片蕭條景象。
經濟陷入了崩潰的邊緣,稅收銳減,財政空虛。官府倉庫中糧食匱乏,無法滿足百姓的基本需求。許多百姓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離鄉,四處流浪。
許烈望著這一片破敗的景象,心中充滿了憂慮。他日夜操勞,試圖重振國家經濟,但卻感到力不從心。多年的征戰讓他的身體早已不堪重負,如今又要面對如此艱巨的重建任務,他漸漸積勞成疾。
而與此同時,那些在起義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功臣們,開始逐漸掌握權力。他們中的一些人,被權力沖昏了頭腦,開始結黨營私,妄圖威脅皇權。
朝堂之上,功臣們為了爭奪利益,爭吵不休。他們不再以國家為重,而是各自盤算著自己的小算盤。許烈深知,若不加以遏制,這些功臣必將成為國家的禍患。
為了穩定朝局,許烈不得不耗費大量的精力與功臣們周旋。他試圖平衡各方勢力,但卻往往事與愿違。
在一次朝會上,一位功臣公然提出要增加自己的封地和賞賜,許烈心中憤怒,但卻強忍著沒有發作。他深知,此時若與功臣們徹底決裂,國家必將陷入更大的混亂。
回到寢宮,許烈疲憊地癱坐在龍椅上,長吁短嘆。他知道,自己的身體已經無法支撐太久,而國家的未來卻充滿了變數。
“朕該如何是好?如何才能保住這來之不易的江山?”許烈喃喃自語道。
就在許烈憂心忡忡之時,他想到了自己的兒子許澤甫。許澤甫自幼聰慧過人,心懷天下。許烈決定,為了國家的未來,必須讓許澤甫接受更好的教育,培養他成為一位有能力、有擔當的君主。
經過深思熟慮,許烈決定將許澤甫送到德寧書院學習。那里匯聚了天下的名師大儒,是培養人才的搖籃。
許武二年,許烈親自將許澤甫送到了書院門口,他拉著兒子的手,語重心長地說道:“甫兒,國家的未來就寄托在你的身上了。你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一位賢明的君主,重振我大許的雄風。”
許澤甫看著父親憔悴的面容,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父皇放心,兒臣定不辜負您的期望。”
望著兒子走進書院的背影,許烈的眼中充滿了希望和期待。他知道,這是他為國家所做的最后一搏,但愿上天能夠保佑大許,保佑他的兒子。
許烈拖著病體,緩緩地回到了皇宮。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但只要兒子能夠成才,大許就還有希望。在那沉重的龍椅上,許烈繼續為國家的未來苦苦支撐著,等待著兒子學成歸來,拯救這風雨飄搖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