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方法
- 大明:臣朱元璋拜見永樂大帝
- 十年廢物
- 4017字
- 2025-01-10 00:10:00
“放肆,此等狂妄放肆之輩,若不殺之,如何以振朝綱!”朱元璋凝聲道。
朱棣亦站出來求情。
朱元璋亦是不允。
朱祁鈺靠至朱見深面前,拍了拍他。
他當即轉過身來,對著太祖重重一拜:
“太祖!手下留情。”
“商輅目無王法,實屬朕教導不嚴,還請太祖責罰朕,而放過首輔!”
“朕之為帝,不能沒有首輔大人輔佐!”
他言真意切,頗有君臣和睦之狀態。
他知太祖是在幫助自己,收服商輅。
如今文官集團勢大,太祖親至,他們方才收其鋒芒。
可太祖一走。
他們就又會抱團取暖,分割黃權。
自己只能依靠宦官。
可如今,太祖借勢讓我降服其心。
日后朕與群臣相斗,他即便不相助于我,也定然會保持緘默。
朕處理其他文官,也是一盤散沙。
若他旨意相助,朕亦可以道義壓之。
“放肆,你這是在施壓于朕嘛!”朱元璋目光灼灼。
“孩兒不敢!”朱見深重重叩頭。
“你已經敢了,來人,扒去他的龍袍!你以為朕在大明諸藩王中找不到一個天子嗎?”朱元璋冷聲道。
“孩兒為國,雖死不悔!”朱見深肺腑之言。
“陛下!”商輅老淚縱橫。
陛下為了自己,不畏生死,老臣何以為報啊。
昔劉玄德托天下于諸葛,不外如是。
朱棣眼見時機成熟,移身稟告道:
“太祖,商輅此人雖狂妄忤逆,可忠君為國,身為人君,當以天下為重!”
“是啊,太祖,若殺之,朝廷恐失一臂力!”朱瞻基跟著規勸。
朱元璋沉默良久,瞪著商輅道: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押赴大牢,稍后發落!”
“臣多謝太祖!”商洛叩頭謝恩。
“朕知道你們都在想什么!”
“別以為朕才活,就什么都不知道!”
“朕什么都清楚,咱洪武三十年都能拿得動刀,現如今也能拿起!”朱元璋敲打著他們。
朝堂重臣無不心驚膽戰。
太祖什么都知道。
他知道咱們想要架空皇權,知道咱們阻止陛下收回軍權。
“你們都給朕乖乖的,朕自然不會做什么!”
“當然,一切為國為民之言,朕亦會采納!”朱元璋道。
聽聞此話,朝堂諸臣無不緘默。
而身著藍袍的言官大喜,出列道:
“太祖,臣有事啟奏!”
“說!”
“傳奉官嚴重破壞大明官場,所選之人皆非良臣,于我大明朝有害無利,還請太祖取消!”
“臣懇請太祖取消傳奉官!”言官紛紛出列叩拜。
傳奉官一職,不利有三,
一,嚴重違反大明朝正常手續,視天下如私財,破壞皇帝與士大夫的政治平衡。
二、皇帝直接任命,而無需通過考試,這其中大多都是諂媚之徒,憑些許馬屁功夫便能位列朝臣。
能力欠缺,而媚上也,每每獲官,搜羅錢財,壓榨百姓,敗壞吏治。
三、傳奉官在宮中授意任命,又不需要經過吏部復核,因此,掌握宮中大權的嬪妃及太監就可以借皇帝之名,大行私利,賣官鬻爵。
朱元璋點了點頭。
小子!
你路走偏了啊。
想要收攏皇權沒有關系,可你總不能指望這些酒囊飯袋吧。
昔王安石變法失敗,近乎識人不明也。
可這里面也不乏汪直之人。
若統統裁撤,咱們這一走,不就又是你們文官的天下了?
“這件事朕知道了,對于傳奉官一事,朕心中自有定奪!”
“現在有什么罪大惡極的人,或者事情,都可以稟告于我!”
“回稟太祖!萬貴妃有陰鷙之謀、干政奪嫡之事,徒以恃寵溺愛,遂滋謗訕。”
“此乃妖女,萬請太祖做主!”李賢跪下道。
“太祖,萬貴妃在后宮囂張跋扈,甚至連皇后亦要仰其鼻息!”
“而萬貴妃身負厚恩,非有感激涕零之心,以報國家!”
“相反,萬家人全部身居高位,時竟有兩歲孩童身居二品大員,滑天下之大稽也!”
“臣懇請太祖,為天下做主!”另一位大臣跪地高聲道。
畢竟太祖之前就在針對萬貴妃,所以諸臣才敢進言彈劾。
朱元璋聞言一愣,系統所展現之事只其為大概一生,還未詳細如此地步。
“這就是你干的好事?”朱元璋不怒自威。
他原以為還能留這萬貴妃一命,畢竟他一死,朱見深就緊跟而去。
可如今這般荒唐,是萬萬不能留于世中。
“太......太祖!”朱見深跪倒在地,果斷將一切責任都攬在自身:
“這一切都是我干的,和萬.....萬貴妃沒有任何關系!”
“還請太祖不要處罰萬,萬貴妃!”
“她不是諸臣口中所說之人!”
“退朝吧,此乃家事!”朱元璋道。
“是!”朝堂諸臣紛紛退去,乾清宮中徒留朱家人。
“朕知道這個萬貴妃對你好!”朱元璋幽幽一嘆。
這個萬貴妃恐怕就是他的貼身宮女吧!
自兩歲時父親北狩,大廈將傾之際,朱祁鈺繼位,而后被廢。
在冷宮中經歷八年。
這期間,要時刻提心吊膽。
因為朱祁鈺不待見自己,而他的兒子朱見濟繼位,更會鏟除自己。
那個時候,自己命運就如同塵埃。
沒有人憐惜自己,只有萬貴妃對他好,真心照顧他。
而父親繼位后,也不待見這個口吃的兒子。
甚至動了罷黜的想法。
自己未登帝位前,如履薄冰,不敢有絲毫懈怠。
唯有一人,真心相付。
所以,萬貴妃就成了他的精神寄托。
可你是皇帝。
不能被情緒所左右!
“朕知道!”朱元璋點頭。
現在,文官集團勢大,你想啟用一些人來對抗之。
可你都找的是些什么人啊!
你都沒斗過文官!
還能期望這些人能斗過?
不過是落人口實罷了。
這會敗壞你的聲譽,也只會讓文官集團更加團結!
“可她觸碰了我們朱家的逆鱗!”
“必須得死!”朱元璋語氣森然。
“太祖.......”
“你閉嘴!”
“來人,將萬貴妃處死,萬家人押入大牢!”
朱見深聽完,渾身無力,癱軟一旁。
至于文官!
咱們給你收拾。
朱元璋轉頭,看向其余幾位皇帝:
“你們說,這些個文官應該怎么處置?”
皇權居然在面對文官集團所采取有條件的妥協。
而操縱天下的話語權居然可以被文官集團所支配。
甚至連群臣都可以操縱國本之事。
朱見深,你的確可以利用這些方式贏得暫時的勝利。
可當你死了,一切都會被清算。
“爹,能怎么處置,刀在手,天下我有!軍隊就是一切的根源!”朱棣道。
咱們老朱家的皇帝,自從朕去世后,軍隊之權就不在皇帝身上。
朱瞻基還勉強好一點,能夠調動軍隊。
可土木堡一戰,于謙擁立為北京總指揮,一戰而定乾坤。
咱不是說于謙不好,而是于謙本身就作為文官集團的代表人。
這之后!
兵權就收攏于文臣。
皇帝想要從中奪權,難于登天。
所以,他才會派身邊太監鎮守各鎮,同時監軍。
這可沒啥大用。
畢竟爹建立的勛貴集團,如今已倒戈文官。
要想破文官集團,必須掌握兵權。
跟這些個滿肚子都是道理的文官動嘴皮子,咱能說的過他?
把刀架在他們脖子上,自會閉嘴。
朱元璋點點頭。
“可是!”朱見深話中轉折。
“如今您所建立的勛貴集團已與文官集團沆瀣一氣,太祖您自然可以收回兵權,可等你走之后呢?”
“不過是一切照舊罷了!”
他們會畏懼您,可不會畏懼朕。
文武融合自仁宗時就已出現,英宗時期大行其道。
如今利益盤根錯節,錯綜復雜。
他們現在會妥協,會聽命。
可您走后,還不是一切照舊?
況且你如今裁撤了傳奉官,杖殺了宦官,朕手中還有何等可用之人?
“呵!”朱元璋輕笑一聲。
“若您在執掌兵權之后,還不能統御軍隊,那你這皇帝遲早還是讓位吧!”
對于皇帝來說,最重要的是什么。
當然是任用、罷免之權。
有用便升,無用便貶。
這樣臣子才會眾星拱月,天子才會穩坐皇位。
這些人看似強大無比,可在皇權照耀下,終究是一盤散沙。
你們這些人啊,終究是走了誤區。
群臣進諫,逼迫皇帝退讓。
要是在咱老朱一朝,來多少咱就殺多少,殺得他們膽寒。
這些個讀書人,就欺負你們會讀書。
“朱瞻基!”朱元璋沉聲一喝。
“孩兒在!”朱瞻基抱拳出列。
“你前去三千營、五軍營,不忠心之將領全部更換!”
“是!”朱瞻基緩緩退去。
“朱老四!”
“孩兒在!”
“你領著錦衣衛,抄家,但凡朝臣有罪惡不赦者。推于菜市口滿門抄斬!”
“朱祁鈺,你主持吏部考核,官職缺損,便立即調動下方政績優秀者入朝為官!”
咱大明朝,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殺他個人頭滾滾,便能震懾宵小。
“是!”兩人紛紛退去。
朱元璋轉過身來,盯著朱高熾:
“您說說,咱的勛貴為啥斗不過文官?”
畢竟他可是大明最強太子爺。
朱老四五次北伐,耗費錢糧無數,在他治理下,大明朝依然有效運轉。
足見其能力。
文武相斗是咱立下的國策,也是希望通過兩方制約來維持皇權。
可百年后,勛貴儼然成了文官的狗。
朱高熾恭敬作禮,簡明扼要:
“太祖!”
“勛貴是靠血緣傳承,而文官三年一舉!”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更何況于勛貴乎。
這些人的孩子能打仗嗎?
經歷百年時間,必然凋落。
而文官,以其極強的包容性海納天下。
朱元璋沉默,那如何能改變這一現狀呢?
戰爭!
通過不斷地戰爭維持勛貴的有效運轉。
對啊!
歐羅巴、安南、南亞、中亞,這些廣袤的領土,都可以發動戰爭。
........
在朱元璋授意下,幾人開始對朝堂、軍隊之間血洗。
文官不是想要反抗。
他們攛掇兩江學子,聯名上書。
這招無往而不利。
可在朱元璋這兒行不通。
為首之人,革職查辦,其余聯名學子革除公民,永不錄用。
朱見深也在朱祁鈺等人影響下,逐漸深入學習帝王之術。
至于萬貴妃!
朱元璋鑒于此子對其用情至深,思索再三,保其一命。
而她的親族,統統不留,盡數斬殺,以平民憤。
“太祖!”朱見深恭敬作禮,道:
“孩兒有一問,請教于您!”
“說!”
“有一術可以使大明傳之千秋萬代乎?”朱見深詢問道。
自己繼位,不過百年。
內有流民造反,外有強敵窺伺。
哪怕自己殫精竭慮,國家依然有江河日下之景。
這也是朱元璋考慮的問題。
咱好不容易征戰一生,才得下來的天下。
如今百年不到,就成了這么個破落模樣。
而且!
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大明沒錢。
要知道,在洪武年間,大明賦稅也有六千萬兩白銀。
而如今,經過百年發展,反而少了。
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原因。
一是瞞報土地。
為此,朱元璋下令徹查全國土地。
士農工商皆為一體,需收稅而行。
二是大家都不用銀子!
對!
白銀對于普通百姓而言都是珍藏品,他們都會珍藏而傳之后代。
以至于不會流通。
不用!
政府就沒稅收,沒稅收,當然就沒錢。
三是絲綢之路斷絕!
以往咱們有海上絲綢之路,源源不斷白銀充實國庫。
這能在一定程度上緩和矛盾。
為啥朱老四能夠五征漠北而國家不亂,這銀子哪里來的?
不就是這里來的嗎?
可明宣宗一死,鄭和之遠洋圖被毀,江南文官把控之。
其后皇帝對其就無控制權。
朱元璋道:
“戰爭!”
朱見深錯愕:
“戰爭?”
為什么太祖會給出這個答案。
歷來窮兵黷武之輩,不都會讓山河淪喪,國家破碎嗎?
咱大明還能支持一場戰爭嗎?
朱元璋耐心解釋:
“戰爭!可以讓武官生生不息,也能讓大明的銀子流通起來!”
他們什么時候才會用銀子。
發現有更多利益的時候。
大明以外,還有著豐富的利潤。
例如南亞的瑪瑙、珍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