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軍在梁山泊大敗而歸,鬧的滿城風雨。呼延灼的大名,東平府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只是大家平日里只敢在背后議論,而今當面遇見,卻是心顫的緊。
他們只是些斗升小民,如何敢在堂堂一任都統制面前多嘴?若是惱了大人,東平府衙堂認得,兵爺腰間的寶刀可不認得!
阮小二還未離去,整個店里的客人已然跑了個七七八八。
朱富不愿鶴立雞群,也裝作一臉驚恐,跟在阮小二身后想要跑出去。
只是還不等阮小二出門,便聽“砰”的一聲巨響。
朱富尋聲回頭,只見呼延灼右手捏拳,放在桌子上,拳頭間鮮血不停流將出來。再抬頭看去,呼延灼已是紅了眼眶,淚流滿面。
“呵!”
“想我呼延灼,自幼席讀兵法,每日勤加練武,不敢有絲毫懈怠。妄想著一天,圣上點兵,兵發燕云,呼延灼能僥幸名在軍冊。不求建功立業,光耀門楣,但求有朝一日能戰死沙場,為國捐軀。日后魂歸地府,見了祖宗英靈,也好教祖宗知曉,呼延家不消子孫未曾負祖宗之名號,也是條堂堂正正的漢子,戰死在燕云大地…
如今…哼…”呼延灼苦笑一聲,無奈道,“學了一身本領,聽了一輩子忠君報國。呼延灼頭一次領兵出征,卻落得個棄軍而逃…不忠不孝之地!哈哈哈…”
說到此處,呼延灼已經渾身抽搐,不能自己。
“小二,你說的沒錯。俺呼延灼確是個扶不起的,教你看錯了人,錯付了心。”
阮小二走不動了,忍不住回身道:“都統!朝廷要殺要剮,也是日后的事!如今城中還有兵馬近萬,戴罪立功,猶未晚也!”
呼延灼眼光沉沉,搖頭不語。
朝廷派遣的上萬大軍,其中精銳盡皆被其編練出來。精銳尚且全軍覆沒,靠留下來的這些老弱病殘、吃空餉的酒囊飯桶,又有何用?
阮小二見呼延灼如此模樣,恨道:“哎!真是急煞灑家!”
說罷,阮小二推門而去,朱富見了,趕忙跟將上去,行至無人處,腳步加快,橫攔在阮小二之前。
阮小二本就在呼延灼處吃了一肚子氣,正是無處發泄,見有不長眼的攔在路前,直呵道:“你是哪家的潑才!敢擋爺爺去處?”
朱富也不惱,只拜道:“敢問可是石碣村阮氏三兄弟,立地太歲阮小二哥哥當面?”
“既識得你家爺爺,還敢攔在此處?”
朱富見左右無人,便拜道:“梁山泊頭領,笑面虎朱富,拜見哥哥!”
阮小二一驚,忙四處張望,確定隔墻無人,驚疑道:“甚么梁山朱富,俺不識得!你這潑賊,光天化日不在梁山茍且,竟敢光明正大現身!待俺拿你去領賞!”
阮小二只是說話,卻不見動手,眼神卻死死盯著朱富一舉一動。
朱富道:“哥哥有所不知,某家三天前才上了梁山。承蒙朱賢哥哥愛戴,坐了頭領的位置。”
阮小二聽了,這才放下心來。
世人只道梁山寨主武松,非是心腹之人,怎會知道朱賢名號?
阮小二當即拜道:“朱富哥哥,小弟身份特殊,情非得已,望哥哥勿要見怪。”
“哥哥哪里的話。小弟即上了山,從此以后你我便是一家人,何必如此見外?”朱富忙扶起阮小二,輕聲道,“此處不是說話地方,哥哥跟我來。”
倆人來到朱富下榻客棧,叮囑小二無事不得打攪,便關門密談。
阮小二自領兵來東平府點卯,已有月余時間沒和梁山聯系。此時見了朱富,便是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喜不甚喜,拉著朱富一連問將許多。
朱富也一一作答。
得知梁山如今兵強馬壯,戰兵過萬,頭領十數余,阮小二不禁感嘆道:“俺們梁山竟匯聚如此多條好漢,真是讓俺羨慕的緊。可惜俺如今脫不得身,不然非要去與眾位哥哥喝上一通!”
從小便仰慕江湖好漢的阮小二,哪里能抵得住打虎武松、豹子頭林沖、花和尚魯智深這等天下聞名的好漢?
便是一人也讓他仰慕的緊,何況這些好漢都聚在一處?
如此江湖盛事,阮小二只恨自己不會三十六變,否則早已幻化分身,前往梁山拜見眾位哥哥了。
待阮小二興頭過了,朱富問道:“哥哥,官軍已敗,哥哥為何留在這里不回去?自梁山大勝,哥哥下落不明已有半月之久,好叫朱賢哥哥擔憂的緊。”
“哎…”阮小二嘆氣。
許是官軍兵敗那日,被季兄弟忠心所感,又或許是被呼延灼一片赤膽忠心打動。阮小二數次決心離開這里,最后終究還是留了下來。
“俺…”阮小二張嘴欲要辯解,卻終究說不出口,最后嘆道,“罷!待此間事了,俺親自去哥哥面前請罪!誤了哥哥大事,是殺是剮,俺阮小二絕不皺個眉頭!”
呼延灼終究是他在亂軍之中救出來的,阮小二自以為一生堂堂正正,頂天立地,敢做便敢認。
朱富見此,也不再追問,只道:“哥哥,如今梁山缺乏戰馬。朱賢哥哥看上了東平府內朝廷大軍留下的戰馬,遣俺并白日鼠白勝兄弟一并入城,打探消息。不日便有林沖哥哥領一萬大軍前來破城,屆時需我等里應外合,拿下東平府!”
阮小二聽聞梁山大軍主動出擊,不由正色道:“俺在東平府也待了些時日,摸清了許多地方,此番便告知哥哥,由哥哥轉交給林沖哥哥!”
朱富喜道:“如此最好!”
“事不宜遲,某即刻寫信。”說罷,朱富去店家處要了筆墨,憑阮小二口述,將東平府城防一一寫下。又另寫一封,送往壽張,告知朱賢。
不知不覺,日已西山。
阮小二告知朱富住所,倆人又商定緊急聯絡事宜,阮小二便回去了。
朱富也離開酒店,去與白勝會合。同時將兩份信送將出去。
林教頭得信,喜出望外,傳令三軍加速前進。不出五日,梁義率領前鋒已至東平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