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次上男方家看門子之后,劉家納了彩禮,買了三金,做了衣裳。
轉眼到了十月份,早稻已經收割,晚稻也已播種,納了公糧,余糧入窖,自家菜地也是郁郁蔥蔥,正是農家事少時節。
姚沖謝家今天嫁女兒,一大早,家里哥嫂長輩,子侄小輩都聚在謝老漢不大的屋內,眾人臉上洋溢笑容。屋內,謝老太幫著小女兒梳妝打扮,謝得州老漢一旁叮囑著說了很多次的話“到了人家,就要好好過日子,性子耐著點,有什么難事,常回來說說。”
很快,迎親的隊伍來了,有抬轎子的,吹嗩吶的。劉貴今天打扮的格外精神,稚嫩的臉龐也顯露出些許成熟氣息。伴隨著嗩吶鞭炮聲,迎親隊伍進了門。眾小孩一擁而上,圍住新郎索要紅包喜糖,劉貴走不過,將準備好的水果糖,小紅包一一分發,這才擠進內屋。門外謝老漢招呼迎親眾人吃早茶。
見到心心念念的新娘,劉貴被簇擁著坐到旁邊。幾個同輩族人和親朋鬧騰著做著游戲,開些玩笑。兩個新人也開心的配合著。
很快發嫁的時間到了,胖表姐給子銀帶上蓋頭,五哥背著妹妹出了家門,來到轎門口,踩過糕點,子銀踏進了自己的婚轎。迎親人員肩扛手提,帶著嫁妝往新家走去。
二十里路,可不近哩。
閘門村,理財家今天同樣熱鬧非凡,長子劉貴今天結婚。親朋好友也早早的過來幫忙道賀。院里搭好了棚子,擺起了席面。幾位大媽嫂子在幫鄰村席面大廚徐得味師傅打著下手,理財理榮拿著香煙不時的給眾親朋續上。
左右閑聊等待間,一小孩歡快跑來過來報訊,說轎子就在后頭,很快就到了。
只見轎夫們耍起了把式,把轎子抬的晃晃悠悠,伴隨著鞭炮喇叭聲,新娘進了家門。
劉貴提了轎門,給了下轎錢,在眾人一頓哄鬧中將子銀背進了屋,拜了天地父母,新人對拜后被送入了洞房。
子銀坐在嶄新的紅色大床上,看著婚房里劉貴親手制作的衣櫥衣柜,做工和漆工都很不錯。心里不由升起絲絲甜蜜。心里暗暗想到:“自己隨口的話,他竟放在心里,還真的做出來了。自己也算沒選錯人。雖然認識他才半年多,但這個老實人雖然有點木納,但跟自己還是有不少話說,脾氣是有點犟,但誰叫他姓劉呢。他孝順,對長輩好,對小孩估計也不差。有門手藝,以后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的。”在子銀的幻想與期待中,在親朋的觥籌交錯間,在小孩的歡聲笑語里,婚禮結束了。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那個時代的婚姻雖然有很多坎坷不幸,但絕大多數可以相伴終老。
婚后,劉貴繼續跟著師傅學習木匠手藝,子銀則隨著婆婆在家操持家務。農忙時也跟隨一大家子去地里勞作,反正這些都是從小做慣了的。
一九九零年六月二十七日,農歷潤五月初五。一大早,村長理財就號召村里男人都去幫徐大海家插秧。
因為就在前幾天,幾個混混去他家瓜地摘西瓜吃,一個西瓜敲碎吃幾口就丟,大海隨口說了句:“吃瓜可以,不興浪費啊。”混混二話不說,一瞥眼,上去抄起挑瓜扁擔就往大海頭上打去。大海頓時躺地不起,鮮紅的血流了一地。也得虧大海命大,路過的村里人把他送去了醫院。
理財正領著眾人在田里插秧,天熱的不像話,絲風不透,剛插的秧苗很快就蔫了。這時翠蘭婆婆一路小跑著從山埂跑向這邊,剛到田頭,上氣不接下氣說道:“三子,你媳婦要生了。快回去送醫院。”劉貴聽罷把腿就跑,理財、劉華也跟著往家跑。
剛到家,拿出涼竹床,倒翻過來,鋪上被褥,抱起子銀放進去。父子幾個抬著就往鄉醫院奔去。
下午兩點多,護士走出產房,告訴在外等待的一家人:“母子平安!恭喜啊。”
初為人父,初為人母。劉貴和子銀躺在床上看著他們的結晶,喜悅愛護之情溢于言表。
“讓你取得名字想好沒?”子銀抱著未睜眼的嬰兒說道。
“姓劉,就叫斌斌吧,文武雙全。”劉貴說。
“挺好的。”子銀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