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草原一役,大秦與西域聯盟大獲全勝,草原上那曾經如洶涌暗流般的游牧部落聯盟,如今已如星散云消。林羽與扶蘇站在大秦邊境的城樓上,望著北方草原那片廣袤無垠且漸趨平靜的大地,心中雖有勝利的欣慰,卻也被凝重的思緒填滿。
此役雖勝,然大秦亦損耗甚巨。國內經濟猶如經歷一場風暴的洗禮,諸多城鎮村莊的糧草被征調,百姓們為支持戰爭辛勤勞作,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其中。如今,各地農田需重新開墾耕種,工坊要恢復生產,商業貿易亟待重新繁榮,方能使百姓富足,國家殷實。軍隊亦是疲憊不堪,士兵們歷經戰火洗禮,傷痕累累,他們渴望歸鄉與家人團聚,戰甲需修補,兵器待重鑄,軍伍編制亦要重新整頓擴充,方能確保日后邊疆之安寧。
林羽深知,當務之急是先讓百姓休養生息。他向扶蘇進言:“陛下,如今百姓久歷戰事,困苦不堪。當輕徭薄賦,鼓勵農耕,使田野再披綠裝,倉廩漸盈。可遣朝中能臣赴各地,督導農事,興修水利,開墾荒地。且需減少不必要的工程征役,讓百姓有暇修繕房舍,團聚家人。”扶蘇深以為然,當即下詔,令各地官員遵循此策,凡有違逆者,嚴懲不貸。
為振興商業,林羽又提議:“大秦之商業,素為國家之血脈。可于各郡城設立商市,降低商稅,吸引四方商旅。且連通西域之路既已暢達,更應護佑商隊往來,確保貿易安全。使大秦之絲綢、茶葉、鐵器等珍寶暢行于外,換得良馬、香料、珠寶等物,充盈國庫,繁榮市井。”于是,大秦境內商隊漸次增多,駝鈴聲聲,馬蹄陣陣,昔日冷清的商道再度熱鬧起來。西域諸國之商人亦紛紛東來,于大秦的商市中設攤擺鋪,異域風情與大秦文化相互交融,呈現出一片繁華景象。
在軍隊休整方面,林羽親自主持其事。他召集軍中將領,商議整軍之策。“我大秦之軍,乃國之脊梁。今雖勝,然不可懈怠。當汰弱留強,精選士卒,加強訓練。增設騎射、步戰、陣法等演武科目,提升將士之戰斗技藝。且需改善軍器,使強弩更勁,刀劍更利,鎧甲更堅。”在林羽的督導下,大秦軍隊開始了全面的整頓與訓練。新兵源源不斷地補充入伍,老兵們則將實戰經驗悉心傳授,軍營之中,喊殺聲終日不絕。
文化之興盛,亦為林羽與扶蘇所關注。扶蘇道:“大秦之文化,博大精深,當廣傳天下,以化萬民。可于各郡縣設立學府,延請賢師,教授經史子集、律法政令、天文地理、醫藥算術等諸般學問。使我大秦子民,無論貴賤,皆有受教之機,培育賢才,為國家之長久計。”林羽點頭稱是,又道:“陛下圣明。亦當鼓勵文人墨客著書立說,傳承文化。且可將大秦之文化盛事,如詩會、論典等,傳播于西域諸國,使他國亦能領略我大秦文化之魅力,增進交流與理解。”
然林羽與扶蘇亦深知,世界局勢變幻莫測,新的危機或許正于暗處悄然滋生。雖草原暫歸平靜,但其他邊境之地仍有隱憂。南方百越之地,山林茂密,部族眾多,雖往日與大秦相安無事,然其地偏遠,大秦之政令難以有效施行,文化亦未深入傳播。且百越之人,民風彪悍,若有野心之人從中煽動,難保不會生亂。
東邊沿海,海外諸島之上,亦有蠻夷部落。這些部落以海為生,擅長舟楫,常于沿海劫掠商船,騷擾漁民。雖此前大秦水師曾予以打擊,然未根除其患。且隨著大秦與海外貿易漸盛,沿海之安全愈發重要,若不加強海防,一旦海盜與外敵勾結,大秦將面臨海疆之危。
林羽對扶蘇道:“陛下,南方百越與東邊海疆,雖暫無大患,然不可不防。當遣能臣良將,前往探查詳情,制定方略。于百越之地,可先施恩撫之策,傳播文化,興修道路,促進交流。若有不從者,再以兵威鎮之。于沿海,則需擴充水師,建造戰船,訓練水兵,設立海防要塞,巡邏海域,確保海疆之安寧。”扶蘇采納其言,遂選派得力官員與將領,分赴兩地。
赴百越之使,名為趙軒,乃一能言善辯、精通謀略之士。他率一隊人馬,攜大量物資禮品,深入百越之地。沿途所見,百越山水雖美,然民生多艱,各部族之間亦時有爭斗。趙軒先至較大之部族,拜見其首領,獻上禮物,表明來意:“吾乃大秦之使,奉陛下之命,前來與君等修好。大秦之疆土遼闊,然陛下心懷天下,欲與百越共享太平。吾帶來諸多物資,可助君等改善生活。且大秦之文化昌盛,若君等愿學,吾可遣師傳授。”
起初,百越首領多有疑慮,然趙軒耐心勸說,且以實際行動展示大秦之誠意。他令隨行之人幫助百越百姓興修水利,開墾農田,治療疾病。漸漸地,百越之人對大秦之態度有所轉變,一些部族開始接受大秦之文化與物資援助,與大秦建立起初步的聯系。但仍有部分部族心存戒心,暗中觀望。
而負責海防之事者,乃大將王猛。王猛久歷軍旅,深諳兵事,且對水戰亦有研究。他親赴沿海各郡,視察海防設施,見諸多舊寨年久失修,戰船破舊,水兵技藝生疏,不禁眉頭緊皺。王猛下令:“即刻征集工匠,建造新式戰船。選拔精壯青年,充實水兵隊伍。加強訓練,演練陣法,務必使我大秦水師成為海上雄師。”
于是,沿海各郡忙碌起來。船塢之中,工匠們日夜趕工,打造出一艘艘堅固且配備強弩火炮的戰船。沙灘之上,水兵們刻苦訓練,習練劃船、射箭、投槍、海戰陣法等技藝。王猛又于沿海險要之處設立海防要塞,屯駐重兵,配備強弩勁弩,嚴陣以待。
在國內,林羽與扶蘇亦未放松警惕。他們加強對朝政的治理,整頓吏治,嚴懲貪污腐敗之官,選拔賢能之士入朝為官。同時,密切關注國內輿情,傾聽百姓呼聲,及時解決民生問題。
一日,林羽接到趙軒從百越傳來之消息,言有一部族首領受外敵蠱惑,欲聯合其他部族,起兵反抗大秦。林羽深知此事不可小覷,若不及時處置,必將引發百越大亂。他當即向扶蘇請命,欲親赴百越,化解危機。扶蘇擔憂道:“林卿此去,百越之地險象環生,朕心不安。”林羽拜謝道:“陛下放心,臣定當竭盡所能,化干戈為玉帛。且臣于途中亦會留意各地民情風俗,為日后治理提供良策。”
林羽率一隊精銳護衛,星夜兼程,趕赴百越。行至途中,見山川壯麗,然亦覺地勢復雜,易守難攻,心中對大秦加強對百越之控制有了更深之思考。既至百越,林羽徑直前往欲謀反之部族。該部族之人見林羽前來,劍拔弩張,氣氛緊張。林羽面不改色,坦然向前,對部族首領道:“君等欲反,可知后果?大秦之軍威,君等亦有所聞。然陛下仁慈,不愿見生靈涂炭。若君等迷途知返,放下武器,大秦仍可既往不咎,且助君等發展壯大。若執迷不悟,必將招來滅頂之災。”
部族首領冷笑:“吾等在百越之地,自由自在,為何要受大秦管束?且汝言可信否?”林羽正欲再言,忽聞遠處傳來陣陣馬蹄聲,原來是其他一些部族首領聽聞林羽前來,亦率人趕來。這些首領中有曾受大秦之恩者,紛紛勸說欲謀反之首領:“大秦之使所言不虛,吾等受其援助,百姓生活漸好。莫要因一時之利,而陷百越于戰火。”
在眾人勸說下,欲謀反之首領心中動搖,林羽見狀,趁熱打鐵:“君若不信,可隨吾回大秦,面見陛下,陛下之誠意,君可親見。”最終,該首領放下武器,隨林羽前往大秦都城。此事傳遍百越,各部族對大秦之信任進一步增強,大秦在百越之地之影響力亦逐漸擴大。
而在東邊海疆,王猛之海防建設亦初見成效。一日,瞭望哨發現有大批海盜船來襲。王猛聞報,立即登上戰船,指揮水師迎戰。大秦戰船列陣而出,如海上巨獸,氣勢洶洶。海盜船雖數量眾多,但見大秦水師陣容嚴整,心中亦有懼意。
戰斗打響,大秦水師先以強弩射擊,箭矢如蝗,射向海盜船。海盜船紛紛躲避,然仍有不少中箭受損。接著,王猛令戰船沖陣,靠近海盜船后,水兵們投出撓鉤,將海盜船拉近,展開近戰。一時間,喊殺聲、兵器碰撞聲回蕩在海面之上。王猛身先士卒,手持長刀,殺上敵船,其勇猛之姿,令士卒們士氣大振。
在大秦水師的英勇攻擊下,海盜船陣腳大亂,紛紛逃竄。王猛指揮水師乘勝追擊,擊沉多艘海盜船,俘獲眾多海盜。此役過后,大秦水師威名遠揚,沿海之海盜勢力遭受重創,許久不敢再犯。
時光匆匆,在林羽、扶蘇與眾大臣的努力下,大秦在經濟、軍事、文化等諸方面皆穩步發展。國內百姓安居樂業,田野豐收,商市繁榮,學府書聲瑯瑯。邊境之地亦相對安寧,南方百越與大秦之關系日益緊密,諸多部族開始接受大秦之統治與文化。東邊海疆,海防鞏固,海盜之患幾近絕跡。
然而,林羽心中仍有隱憂。他深知,世界之大,未知之威脅或許仍在暗處潛伏。在遙遠之西方,有強盛之帝國正在崛起,其文化、軍事、科技皆不容小覷。且北方草原雖暫時平靜,然游牧民族之習性,難保不會再有新的部落聯盟形成。
一日,林羽向扶蘇進言:“陛下,臣以為當遣使者西行,探尋西方世界之詳情。知己知彼,方能應對未來之挑戰。且可繼續加強我大秦之國力,無論是軍事之創新,文化之傳播,還是科技之發展,皆不可懈怠。”扶蘇點頭道:“林卿所言甚是。朕亦有此慮。大秦之未來,仍需吾等與眾臣民齊心協力,于這變幻莫測之世界中,謀求長久之昌盛。”
于是,大秦之新使命與新征程,又將在林羽與扶蘇的謀劃下,緩緩開啟。那未知之遠方,是機遇,亦是挑戰,大秦之命運,仍在歷史的長河中,繼續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傳奇篇章,而林羽與扶蘇,亦將以其智慧與勇氣,引領大秦走向那充滿希望與未知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