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邁爾斯普通心理學(第13版)
- (美)戴維·G.邁爾斯 (美)C.內森·德沃爾
- 966字
- 2024-12-10 16:55:19

圖1.1 人以類聚
在社交媒體上,大部分人只與志趣相投的人討論有爭議的問題,如槍支管制、同性婚姻和氣候變化等。在這張充滿政治色彩的推特活動圖中,每個節點代表一個發送信息的用戶,每條線都代表一個將信息轉發另一用戶的用戶。我們可以從圖中發現,絕大多數用戶都會發送信息給那些同為自由派(藍色)或保守派(紅色)意識形態的人,并轉發他們的信息(Brady et al., 2017)。

圖1.3 按時間和日期劃分的推特信息情緒
這張圖說明了研究人員如何在不知道任何人身份信息的情況下,利用大數據來大規模地研究人類行為。例如,現在也可以將人們的情緒與其所在位置或天氣等聯系起來,還可以研究思想通過社交網絡的傳播(Golder & Macy,2011)。

圖2.11 美妙的大腦神經連接
人類連接體計劃正使用尖端技術來繪制大腦的神經元互聯網絡。科學家們創造了這首多彩的神經纖維“交響樂”,其中的神經纖維正在通過不同腦區輸送水分。

圖2.15 大腦結構和功能

圖5.15 1770年以來,世界各地的人均壽命
隨著衛生條件的改善、現代醫學的出現和抗生素的使用,20世紀嬰兒死亡率下降,人均壽命增加(Roser, 2019)。

圖6.3 我們看到的波長
電磁光譜范圍從波長只有原子直徑那么短的γ射線到長至100千米的無線電波。人眼可見的波段(放大顯示的部分)范圍從波長較短的藍紫光到波長較長的紅光。

圖6.4 波的物理特性
(a)不同波的波長(相鄰兩個波峰間的距離)是不同的。頻率(在一定時間內通過某一點的完整波長的個數)取決于波長。波長越短,頻率越高。波長決定了可感知的光的顏色。
(b)不同波的振幅(從波峰到波谷的高度)也是不同的。波的振幅決定了可感知的顏色的明度。

圖6.8 視覺后效
請注視彩旗中央一分鐘,然后把視線轉移到旁邊空白部分的黑點上。你看到了什么?(在你那對黑色、綠色和黃色反應的神經元疲勞后,你會看到它們的互補色。)再請注視一堵白墻,并注意彩旗的大小是如何隨投影距離增大的。

圖8.8 海馬體
對事實和事件的外顯記憶在海馬體(橙色結構)中得到加工,并輸送到其他腦區進行存儲。

圖9.4 說和聽時的大腦活動

圖9.5 語言和感知
當人們觀察顏色不同的色塊組時,他們會認為顏色名稱不同的色塊差別更大。因此,即使B組中兩個“藍色”的差異與A組中“綠色”和“藍色”的差異同樣大,人們也會覺得A組中兩個不同名稱的顏色差異更大(?zgen, 2004)。

圖10.8 成也年齡,敗也年齡
研究表明,詞匯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而流體智力(Gf)則隨年齡增長而下降(Salthouse,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