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
- 重回1979,從退婚開始發家
- 二月的天氣
- 2395字
- 2024-12-10 15:38:15
第二天秦正還是沒有相親。
他告訴任希之要是總相親不成,村子里面肯定會傳他身體有毛病,更不利于后續的相親進行。
沒想到任希之居然覺得有點道理,就放過秦正一馬。
在農村是沒有閑暇時光的,只要想干,全是活。
今天秦正就接了一個大活——補炕。
老話說得好,有炕才有家。
炕,在東北農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炕大,屋子就暖和,也暗示著炕上睡得人多,預示著家里子孫興旺,多子多福。
老媽這屋的炕還是六年前盤的,最近燒火做飯的時候總是冒煙,有的地方還不熱乎。
秦正打算今天就來盤一盤它,看看怎么個事。
就不花錢找手藝人上門來修補,畢竟挺貴的。
在早些年間,有走街串巷的搭炕手藝人。
好的手藝人搭的炕,熱的均勻,余熱持久,屋內不反煙,灶上不倒灌回火。
根據走磚方式的不同,還分“二字炕”、“連二炕”、“花洞炕”等等。
不過,以上這些秦正都不會。
因為搭炕人的手藝一般都是祖上秘傳的,而且到了排炕洞走磚的時候,還要把所有人都請出去,只留手藝人一個,以求技不外泄。
秦正只會簡單的排列,但這也需要點力氣和技術。
這也是農村喜歡生兒子的最大原因。
男性天生的優勢,就是比女性力氣大,畢竟在農村全都是力氣活,沒幾膀子力氣,還真遭不住。
而且要是家里男性多,在村子里也不容易受欺負。
秦正先把炕琴一點一點挪到地下,方便后續的施工。
他家這個紅松炕琴歲數可不小,據說在他太爺爺時期就存在,少說也得有百年歷史。
之后又把炕席揭開,現在炕上鋪的還不是后世的那種革的炕席,而是用蘆葦編制成的席子,這種材料好處就是涼爽,透氣。
就有一點不好,皮膚直接接觸的話,有些扎人。
秦正發現炕面已經發黑,出現部分塌陷,他拿來錘子和鑿子,將破損的土坯敲碎,同時清理周圍黃泥。
這個過程中,秦正小心翼翼的,盡量避免破壞周圍完整的結構。
然后將前幾日已經曬好的土坯,按照剛才的地方重新鋪進去,就像拼圖一樣。
土坯鋪好之后,他又拿來泥抹子(一種類似小鏟子的工具,但是邊緣很平滑),快速的將黃泥均勻的涂抹在土坯之間的縫隙中,盡量讓黃泥填滿縫隙并且和土坯表面齊平。
秦正涂抹黃泥的動作很快,因為要是慢的話,黃泥可能會發干。
這一套流程下來,這個炕就算是成功補好了。
“完事,老媽,這幾天燒的時候你再看看行不行。”
秦正笑呵呵的說道。
“趕緊去洗臉,有熱水。”
任希之看著兒子滿臉的灰,牙都白了不少。
簡單的糊弄了一下,秦正就對著任希之說道:“媽,我去河里看看我那幾個網子啥樣了。”
順手抄起背簍就直奔湯旺河。
秦正迫不及待的來到自己下網的地方,準備探尋收獲。
前幾籠都是一些小魚苗。
越找越失望,這次別說細麟了,黑魚都沒有,只有一些柳跟子。
“最后一籠了,就看這一哆嗦了。”
抄起魚籠,看著面前的魚他感覺有點眼熟,猛的一下還沒想起來是什么品種。
“不會是大馬哈魚吧?!”
秦正左看右看感覺就是。
五花山,白露水,大馬哈魚把家回。
說的不就是這時候大馬哈魚洄游到松花江產卵,而湯旺河是松花江的支流,能捕到大馬哈魚也是有可能的。
而且魚身上的紫紅色縱斑紋,也對上了,這個“婚姻色”正是它們的顯著特征。
要發財了!
秦正就留下一點柳跟子和這一條大馬哈魚就火速前往集市。
原本兩個小時的路程,他連跑帶走,一個小時就到了。
時間已經是來到下午,集市人并不多,好多攤位都已經收走了。
秦正找了一個顯眼的位置就把魚簍放下,不顧灼熱的胸腔,用手做擴音器狀大喊:“瞧一瞧,看一看,新鮮的大馬哈魚!!!”
這一嗓子用足了力氣。
周圍的人瞬間圍了過來,開始議論紛紛。
“好像真是大馬哈,這小子點子也太好了,我怎么整不著。”
“聽說這玩意好像很貴。”
“能有多貴?”
“最少得這個數!”
“一毛?”
“一塊!”
“那豈不是能賣好幾塊錢!我也要去捕魚!”
“你上炕都費勁,捕什么魚。”
議論歸議論,買的人幾乎沒有,大家都是來看一個熱鬧。
秦正眼看這么下去也不是回事啊,就又開始大喊:“大哥大姐們,給后面來買魚的人讓讓地方。”
“借光,借光。”
一個婦女從人群中艱難的擠了出來,“又是你?”
秦正一下子就想起來了,這不就是上次買自己魚的大姐么,“巧啊,大姐,看看吧,今天剛捕的大馬哈魚。”
“喲,還真是,多錢一斤。”
“1塊7毛一斤。”
定價1塊7毛,他認為還是比較正常的,湯旺河畢竟是松花江的支流,每年能捕到的數量還是很少的。
“別1塊7了,1塊5毛我要了。”
秦正就納悶了,這大姐干凈利索,一看就是有錢人家出身,怎么每次都講價?
不過他還是同意了大姐的價錢,周圍這一圈看熱鬧的人,沒一個能出錢夠買。
不賣給這大姐指不定什么時候能碰到下一個呢。
“一塊五就一塊五,我跟大姐這緣分便宜兩毛不是事。”
“八斤高高的,一共十二塊錢。您拿好,大姐。”
好人出在嘴上,這一句話可是讓大姐心花怒放。
“上過學啊,小伙子,算的這么快?“
大姐很是吃驚,一秒之內就出結果。
“上過幾天。”
十以內的簡單小數計算,這點能力他秦正還是有的。
對方搖搖頭表示不信,這哪是上過幾天,少說得上完初中,接著又問道:“你是不是總去捕魚?”
“對啊,大姐,咋的了?”
秦正不知道對方問這個干嘛。
“你下次要是有什么好魚,就是像沙包魚、折羅魚,細麟這些,你給姐直接送去得了,省的姐還得每天可哪找。”
還有這好事?
秦正真是巴不得上門去送,大姐說的這幾種魚就沒一個便宜的,都是尋常人家不會輕易購買的。
“行啊,姐,那你家在哪,我下次給您送去。”
“看見遠處那個樓了么,后面那個院就是。”
“行,我記住了,下次有一定第一時間給您送過去。”
“好嘞,一言為定,小伙子。”
完全是一場雙贏的買賣,還剩點柳跟子,晚上回家讓老媽燉上。
回家路上的風都是香甜的,不知不覺秦正就已經到家門口了。
“媽,我回來了。”
一進屋,秦正發現爸媽一個坐在炕頭,一個坐在炕稍,對于自己回來一點反應都沒有。
秦景和拿著煙袋不斷吞云吐霧,整的屋子里烏煙瘴氣的,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進陰曹地府了。
傻子都能看出去今天不對勁。
“大哥又整事了?還是咋的了?”
秦正實在想不出來有啥能讓老兩口操心的事情發生。
可是接下來的一句話完全出乎秦正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