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給狗蓋新家
- 重回1979,從退婚開始發家
- 二月的天氣
- 2357字
- 2024-12-08 10:23:40
旦日。
任希之把準備好的干豆腐、飛龍肉給鄰居趙家送過去。
剛進院她就出生喊道:“趙義、鳳霞,你倆在家不?”
“來了,嫂子。”
一個跟趙海東有些相似的中年男人出門迎接。
正是海東他爹——趙義。
他出門就看見任希之手上的東西,問道:“嫂子,你拿這些玩意要干啥?”
“你跟你大哥在外圍呆那么多天,我拿這點東西算啥。”
聽見任希之的解釋,趙義恍然大悟,說道:“嫂子,你可別這樣,那是應該的,我跟秦大哥誰跟誰啊。”
“知道知道,但這也是你哥的一片心意。”
“哎呀,嫂子......”
就在趙義還想說什么的時候,張鳳珍突然開門出現在二人面前插嘴道:“你看,嫂子給你,你就拿著得了。”
“對嘍,鳳珍說這話就對了,一家人說什么兩家話。”
任希之一邊點頭肯定,一邊咧嘴笑著。
“行,那我走了。”
等到任希之走后,鳳珍對著趙義的胳膊就是狠狠地一下,“死腦瓜筋,一天天的就琢磨打獵喝酒。”
“那我也沒干啥,就幫著找找人,嫂子就給我這么多飛龍肉和干豆腐。”
趙義感覺自己無功不受祿,有點過意不去。
“你是不是傻,讓一下子就行唄,嫂子給你肉,你不要,下次他還怎么找你辦事。”
鳳珍說著還用食指點了一下對方的腦門。
“怎么就找了你這么一個榆木疙瘩。”
趙義聽完之后,在心里合計合計,他感覺他媳婦說的對啊。
“別愣著了,趕緊燒水呼肉。”
......
吃過早飯的秦正站在院子里刷牙,秋風吹過,竟不自覺打了個寒顫。
“真是天冷了。”
九月底的小興安嶺腳下,平均氣溫已經不足十度,秋風一過,涼意更甚。
剛轉身準備回屋的秦正突然發現,院子里的兩只狗都蜷縮成一團來取暖。
“不能虧了這倆玩意,今天就給你倆蓋個新家。再不整,過幾天上凍就沒法整了。”
天氣再冷一些,土就上凍了,根本沒法動工,要想蓋只能趁現在。
在東北,狗是神物。
東北的農家院子里有四樣東西是必不可少的,晾煙的架子、燒火的柴、養豬的棚子、圈狗的窩。
農村不流行抽卷煙,基本上都是旱煙,所以家家種旱煙,新摘下的葉子都要在后院的架子上晾著。
平時也不燒煤,秋收后的作物秸稈,大車小車拉回家,堆得高高的作為一年的燒柴。
豬,就更不用說了,雖然當時公社有規模養豬,但是每家每戶養豬的現象也是極為普遍的,畢竟過年的時候它們才是主角。
這年頭,狗在東北的數量可以說不比人少,它的作用,除了上山打獵,看家之外。走街串巷,長途販賣的小販必須帶狗,一是來作伴。二是能當枕頭,累了就把狗往腦袋底下一墊,又軟又暖和,睡覺的時候還不怕丟東西。
鋸子、錘子、釘子、木板、四齒叉、鐵锨等工具準備齊全,秦正又去后院地里挖了足夠多的泥土,還準備了許多干稻草。
“你要整啥啊,老兒子?”
菜園之中的任希之有些不解的看著秦正,不知道這小子拿這些東西要干嘛。
“媽,馬上進冬了,我打算給狗壘個新窩。”
秦正說出自己的想法。
“壘吧,給咱家這倆看門神好好蓋著。”
任希之非常同意秦正的這個決定,兩只狗子自打抱回來就兢兢業業的看家護院,功不可沒。
也是時候讓它倆住新房了。
秦正左瞧右看,最終還是決定在旁邊給他倆舊窩壘一個新家。
狗窩一般都搭在正屋兩側,要是家里狗多的話,就左右對賬,一左一右,方方正正。
第一步先來挖地基,在選定好的位置,秦正拿木板比劃了一下兩只狗大概需要的空間。
最后決定蓋一個長100厘米,寬60厘米,高60厘米的狗窩。
開干!
他先用鐵锨向下挖了大概十多公分的深度,把挖掘出來的泥土放在一旁,一會備用。
地基坑的邊緣秦正也用鐵锨修的盡量平整,而且還稍微向中心傾斜一點,這樣有利于后續的泥土堆砌。
接著秦正把剛才的泥土,用鐵锨打碎大顆粒土塊,讓它成為一些細小的顆粒。
再把從后院挖來的泥土摻和在一起,用打來的井水漚上。
隨后在找來鍘刀開始鍘羊胡子草,每段大概幾厘米的樣子,加入漚好的土里。
羊胡子草在東北這邊是隨處可見的雜草,哪里都有,有的甚至在人家土房旁邊都會長出來。
然后就是和泥了。
因為東北土質相當粘,所以和泥不用鐵鍬,用四尺叉,類似于豬八戒的九尺釘耙,只是少了五個齒。
這和泥,在東北是出了名的四大累之一。
和大泥,坨大坯,吹大喇叭,鋤大地,這就是四大累。
在這年頭的東北,最常見的活都離開不了和泥,而且又因為土壤質地和加入拉筋作用的草,所以和泥是實打實的力氣活。
值得一提的是,和泥還是東北考驗意中人的獨特方法,女孩子把意中人帶回家,就會很湊巧的趕上家里和泥抹房子坨坯,至于能不能有幸和女孩子繼續保持關系,就全看小伙子兩膀子力氣了。
和完泥的秦正滿頭大汗,秋風一過,雞皮疙瘩都起來,秦正緊了緊衣服,以防感冒。
像他這個歲數,即使感冒也吃不上黃桃罐頭,那都是留給小孩的。
旁邊的兩只狗看到秦正狼狽的樣子,開始不斷叫喚起來。
“閉嘴,知不知道我給誰蓋新家呢。”
下一步秦正開始壘地基和壘墻。
從地基的邊緣開始,他用手將泥料一層一層的往上疊砌,不斷的用泥巴涂抹,左右兩邊用木板擋住,同時控制每層泥料的厚度在5-8厘米左右。
在這個過程中,還把泥料壓實,來確保墻壁的堅固性。
壓完之后,秦正再用木板來拍打泥料表面,使其更加的緊實。
收尾工作就是蓋屋頂。
當墻壁壘到一定高度之后,他就開始著手制作屋頂。
用鋸子把木板切開,選取好適合大小的木條用釘子接連,再依據狗窩的實際大小,做一個大小差不多的木質框架。
框架的形狀秦正選擇三角形,他隱約記得上學的時候老師說過,三角形結構最穩定。
接著將剛才剩余的泥料一點一點的平鋪在框架上,再把泥料壓實,并且屋頂的表面形成一定的坡度,夏天的時候有利于雨水的流淌。
最后,秦正拿來干草平整的鋪在狗窩里面,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狗窩就完成了。
他看著自己的作品十分滿意,兩條小狗也圍著新家進進出出,好不得意。
看著看著,他發現還差最關鍵的一步。
轉身進屋拿了一個小鏡子出來,給狗窩上梁貼上,陽光一照,锃光瓦亮,還透漏著幾分威風凜凜。
東北人認為鏡子有辟邪,反煞的作用,所以給狗窩貼上鏡子,可以保佑狗狗平安健康。
不錯不錯,這回完美了。
“我明年旺不旺?”
“旺!”
“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