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今早從哪里看到《知識分子與社會》這本書名了,要想應該想的起來,這不重要。
現在坐在地基后面的松林里,坐的是一節伐倒的樹,林外陽光有些灼熱,林間風氣涼意正好。手機里放著《知識分子與社會》音頻,特別慵懶,就連輔助一邊的父親做事時都有些不耐煩。
這本書音頻正在播放第一章,可我開啟的思想卻停不下來了,有時候都走神沉浸在自己思想里,忽略了音頻——前面聽了一段時間解說,那個老師夾帶太多私貨了,我才直接聽音頻的。
父親沒過多久說回去算了,或許是因為看我在聽這個,顯得沒精打采,他自己說的沒力了,口渴了。
回到家,輸入當前文字的時間是十一點二十五分鐘。
繼續聽《知識分子與社會》。
本來是這么想的,然而注意力被某個視頻博主吸引過去了!關鍵詞:歌曲,古風,換裝。
因為第一次發現這個博主,點開主頁隨意的一首首聽著看著,然后想到我一開始是要做什么……腦中飄起四個字“附庸風雅”!
也不算吧,那些歌曲可是我曾經慣聽的,只不過從詞作者發展到歌舞者。曾經只能聽其意,如今舊意有新美,也算是對過去的撫慰吧。
心理越來越不孤獨了呢,好像也從未孤獨過,文本中提及孤獨的次數也很少。這么些年為什么能堅持住,因為網絡中還是有許多美好意象的。
至于我……
比起孤獨與幫助,我隱隱覺得自己需要憐憫!
我去的地方有歌就好了!勵志的歌雖然能呼應上過去的自己,產生回響,這時候有女性聲音用那些我喜歡的歌詞鼓勵一下也是不錯的。
此時已經沒有雖千萬人吾往亦的豪情了,因為我要去的地方是……不能說,說出來就不靈了,親愛的!總之那些地方很遠很遠!因為很遠很遠,我在此刻多聽一些溫柔的歌曲與舞蹈沒問題吧。
這算溫柔鄉嗎?
說等而下之吧,歌詞又讓這個場域顯得很純粹。
一時無法界定。
良久,心靈安靜下來。
繼續《知識分子與社會》,此時已經是二點鐘了。聽著聽著發現一個問題,我個人的問題。
書中的人物、年代、事件、思想需要足夠的社會認知才能夠融會貫通,我純靠聽也只能是一知半解,效果大打折扣。沒有聽歌時串聯起自己過去與現在,思想、意念、故事、想法在歌聲串聯出的時空中迸發的感覺。
果然我不是什么知識分子呢!
那么我……我們在這個社會是個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