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島愛情物語》成功了,成功的程度超乎所有人的預(yù)料。
高橋杏梨的文筆本就不錯,她最大的問題是在套路上落后了,不夠生猛狗血,但基本的人物塑造和情節(jié)設(shè)定還是過關(guān)的,四平八穩(wěn),不功不過。
而在后續(xù)的照片拍攝和與編輯交流過程中,她又對小說進行了許多修改和補充,其中大部分靈感來自兩位書模,尤其是夏天然,這小子的鬼點子特別多,一個賽一個的有意思。
這些有意思的細節(jié),增強了小說的可讀性,讓讀者更好的進入小說的世界,不時會心一笑,對兩位主角即將發(fā)生的故事充滿期待。
也對兩位主角越來越喜歡。
這種喜歡,一部分來自小說文字對他們的塑造,另一部分則來自那些青春洋溢、活力滿滿的照片。
尤其是那些照片,起到的作用特別大。
因為它們補足了高橋杏梨缺失的部分,高橋杏梨畢竟是一個年近40的中年女人了,早就不是那個對愛情充滿粉色泡泡幻想的少女,她非常努力的描寫愛情的美好,描寫小唯與阿俊之間的互動是多么的甜蜜,但這種描寫并不是很成功。
她的文筆成熟了,但也滄桑了,她筆下的愛情不再那么鮮活感人,對讀者、尤其是對少女讀者的感染力頗有不足,《新愛》雜志的主編說她被這些年新冒出來的晚輩給超過了,這種評價不是假的。
哪怕后來她在夏天然的幫助下,又往小說里添加了很多東西,大大增強了小說的趣味性,但對少女來說,其吸引力依舊不夠突出和強烈。
但這一切的不足,搭配上那一張張活力四射、愛意滿滿的照片,便全都不算什么了。
這不僅是因為照片的男女主都很好看,更是因為兩位書模之間流露出來的那種感覺。
那種親昵的、甜蜜的、愉悅的、如有實質(zhì)的纏綿情意,釋放出了巨大的感染力。
這種感染力是不講道理的,它就像一幅世界名畫,什么都不說,就是用高超的技巧和強大的美感糊你一臉,肆無忌憚的沖擊著你的心靈和情緒,讓你瞬間被其俘獲。
《琴島愛情物語》的這些插圖當(dāng)然沒有那么強悍的沖擊力,但道理是相通的。
這年代的人們沒有聽說過cp感這個詞,人們只是下意識的認為帥哥就該配美女,這樣看起來才順眼。但有些帥哥和美女搭配起來卻總是差點意思,這就是缺乏cp感,缺少化學(xué)反應(yīng)。
缺少了這種化學(xué)反應(yīng),觀眾的情緒就無法被調(diào)動,就無法投入其中,這種合作就是失敗的。
但是夏天然和中森明菜之間的化學(xué)反應(yīng)卻極其的強烈,而且是越往后越強烈。
一開始,讀者只是感受到最粗淺的美感,即兩個人都很好看,男主尤其好看,女主似乎就差點事了,不夠驚艷,只能夸句可愛。
但是到后來,中森明菜飾演的女主魅力就出來了。
因為在這段關(guān)系中,女主是主動的那一方,她元氣滿滿、性格直率、活潑靈動、行動力十足,仿佛有無窮無盡的生命力,給人帶來能量和溫暖。
沒有人不喜歡這樣的人,如果這人還是個甜美可愛的小姑娘,那就更討人喜歡了。
年輕作家往往喜歡把自己的主角設(shè)計的非常完美,在那些少女雜志中,女主人公動不動就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她們又美麗又聰明,有的還無比高貴,故事中所有的男人都愛她,她男女通殺,能征服所有人。
這是一種最淺顯直接的瑪麗蘇。很生猛,也很俗套,更有少不了的狗血,但少女們就是愛看,她們希望自己是故事中那個人人都愛的女主人公,全世界都拜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
《琴島愛情物語》的第一主角當(dāng)然是女主小唯,這個日本姑娘,很明顯就是高橋杏梨自己的情感投射對象。
高橋杏梨不再那么幼稚,她筆下的女主人公不是什么大美女,更沒有高貴的出身和無窮的魅力,就是一個觀之可親的鄰家女孩,僅此而已。
她想寫一個質(zhì)樸一點的愛情故事。
但這個愛情故事其實也挺瑪麗蘇的,作為她情感投射對象的女主不夠驚艷,但她給女主搭配的男主,卻是個外表極其出色的男人,看一眼就忘不掉的那種。
這個男人不但帥,還是名牌大學(xué)的高材生,溫文爾雅,熱心寬厚,多才多藝,熱愛生活。
說實話,這樣的男主人設(shè)其實并不怎么討喜,至少在愛情故事中是這樣的。因為這樣的人身上缺乏戲劇沖突,缺乏有趣的細節(jié),也缺乏性張力。
在現(xiàn)實中,這樣的男人是人見人愛的寶貝,而在愛情故事中,這樣的男人似乎更適合當(dāng)優(yōu)秀而又深情的男二號。
再帥也沒用,男二就是男二,偶像劇喜歡把那種完美的男人定位成男二,不是沒有原因的。
所謂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新愛》雜志的主編說的沒錯,高橋杏梨的這部小說,是真的不怎么好看。
但是夏天然的出現(xiàn)拯救了這一切。
夏天然很帥,這很符合小說男主的外形設(shè)定,當(dāng)初高橋杏梨一眼就看中他,也是因為這一點。
但夏天然一點也不溫文爾雅,他野性十足、桀驁不馴,根本就不是小說中那個溫柔細心體貼包容的男大學(xué)生。
當(dāng)他第一次出現(xiàn)在高橋杏梨面前時,氣質(zhì)狂野,身上還散發(fā)著兇氣,如同蠻牛一樣闖進書店,還嚇到了不少人,這種氣質(zhì),跟小說設(shè)定當(dāng)中的男主截然不同。
但高橋杏梨內(nèi)心卻被擊中了,認定了這就是老天爺送到自己眼前的男主模特。
她沒有意識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不是一個溫文爾雅的大帥哥,而是一個狂拽酷炫的西裝暴徒。
這個西裝暴徒外表自然是斯斯文文,內(nèi)心卻是狂野不羈的,這樣的男人,危險又迷人,足夠激起女人的性沖動。
夏天然就是這樣的一個男人,是高橋杏梨內(nèi)心深處真正想要塑造的那個男主的具象化身。
他的出現(xiàn),彌補了高橋杏梨文字語言上的不足,讓一切都變得生動而有激情。
只不過,所有人都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人們以為照片那么受歡迎,是因為男帥女靚,壓根沒有意識到世界上還有cp感這種東西。
而夏天然尤其受女生喜愛,人們則簡單粗暴的將其歸因于這個小伙子特別帥,壓根沒意識到夏天然跟小說男主人設(shè)其實并不相符,而這些不相符的元素才是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
這一點,夏天然自己也沒有意識到。
不管怎么說,《琴島愛情物語》一炮而紅,前兩天還不明顯,到了第三天,報紙銷量直接漲了一成,根據(jù)后續(xù)讀者來信了解的情況,?他們就是沖著這部小說來的。
報刊亭的賣報人突然發(fā)現(xiàn),自從中秋節(jié)后,購買《東洋晚報》的讀者明顯多了起來,變化最大的是青少年群體,短短幾天內(nèi),他們的人數(shù)就翻了一番。
那些學(xué)校附近的報刊亭變化就更加明顯了,青少年讀者的數(shù)量漲了兩三倍。
一個星期后,這個數(shù)量更是增長了接近十倍。
賣報人對此心知肚明,這都是托了那部名叫《琴島愛情物語》的言情小說的福,賣報人自己也讀報紙,也讀那部小說,知道其中原因,也知道這些年輕人們真正喜歡的是什么。
小姑娘們尤其熱情,她們的做法也很有意思,跟男生們不一樣。男生也追讀《琴島愛情物語》,也喜歡看夾在段落之中的俊男美女的照片插圖,但他們顯然并沒有那么投入,他們往往是幾個人合買一份報紙,拿回去輪流看。
女生們就投入多了,出手也大方的多,她們往往成群結(jié)隊而來,不僅人手買一份,有的甚至還會買兩份三份。
買回去后,她們還會專門把小說版面剪下來,貼在用心準備的筆記本上,做成剪報。
那些買兩三份的,則是在做剪報之余,還會把那些照片單獨剪下來,貼在自己的私密日記本里。
那些日記本里五花八門,什么內(nèi)容都有,有小女孩做的夢,有異想天開的腦洞,有靈光一閃的抒情詩句,也有謄抄的流行歌詞,還有女生的小心思、小煩惱、小抱怨,等等等等。
日記本圖文并茂,里面有女生用彩筆畫的各種各樣的圖案,有太陽、月亮、星星、彩虹、白云、花朵、雨水、美少女……眼花繚亂,不一而足。
剩下的空間就是她們從各種娛樂報刊雜志中剪下來的明星照片了,男明星的固然很多,女明星的也不少,那些女明星是她們想象中完美的自己,寄托了少女超脫苦悶現(xiàn)實的美好希望。
現(xiàn)在,這些照片中多了兩個成員,那便是《琴島愛情物語》的兩位主角了。
少女們像是發(fā)現(xiàn)了新天地,第一次知道《東洋晚報》居然也有這么好看的小說,更驚喜的是,這部小說還如此的時髦,會用書模給作品增光添彩,要知道,哪怕在那些專攻青少年市場的雜志上,開始使用書模的也并不多。
更不用說,《東洋晚報》非常豪橫,不僅插入了大量的照片,這些照片還都是實景拍攝,其中有1/3還是彩照,一看就非常的上檔次,很高級,也很精致。
照片中的兩位書模,也很高級和精致。
女孩子就喜歡這種高級精致的東西,與之相比,以前那些雜志中的書模照片就顯得無比的簡陋了,高下立判。
有些女生甚至說,只看這些照片,感覺跟那些明星寫真似的,很時尚,很精美,很有收藏價值。
這種說法得到了其他人的贊同,于是有更多的女生跑到報刊亭組團買報,買來后將其他的部分棄之不用,只對《琴島愛情物語》做二次加工。
《東洋晚報》在這些照片上花的錢收到了很好的回報,報紙的銷量一漲再漲,附帶的其他連鎖效應(yīng)也令人感到驚喜。
在這些照片中,琴島本地的那些景點幾乎都出現(xiàn)了,本地人第一次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居住的城市這么漂亮,隨著報紙的熱賣,越來越多的人學(xué)著小說里的兩位主角,跑到那些景點去游玩拍照。
不僅是本地人,外地人也有不少,甚至還有很多外國人,其中最多的自然是日本人。
《東洋晚報》不僅在中國銷量大漲,在日本也是如此。數(shù)十萬日本讀者讀到了《琴島愛情物語》,喜歡上了兩位書模,也對照片中呈現(xiàn)出來的琴島美景心生憧憬和向往。
這幾年日本經(jīng)濟狂飆突進,錢淹到腳脖子,享樂主義、消費主義大行其道,光在國內(nèi)花錢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收入快速增長的日本人,他們迫切的想要走出國門,到美國、到歐洲、也到中國來展示自己雄厚的財力,塑造自己全新的形象。
對此,中國方面早有察覺,早就瞄準了日本人的錢包,琴島市政府那么積極的推動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還出人出力出錢扶持那么多日本文藝界人士,為的不就是這個嗎?
現(xiàn)在,到了收獲果實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