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各國物理學家并不相信圣者,并提出,請幫助我們認識一下宇宙的要求,無神論者們也大為支持,于是圣者說,好的,我透露一些目前世界能透露的信息。
如果一個人集中注意力于他的鼻尖上,他會開始感覺到它。由這種全神貫注,他可能甚至對于某些組織也有微小的感覺。但是他決不可能在他身體中的某個單細胞上顯現他的意志;對于顯現意志這件事來說,細胞太小了。人的意志只能在組織這一層面顯現,無法在細胞這層面顯現。如果我們把人比擬為絕對者,組織就相當于第三世界,細胞相當
于第六世界。或者,做另一種類比,如果一位建筑師繪一張房子的設計圖,它交給營造商或承包商,他以后就不能干涉泥水匠的工作,或者當房子蓋好之后,也不能干擾住這房子的人,即使他對他們的行為不滿。要設法了解:毎一層面都帶來更多的律則,與其他層面無關。建筑師繪好了設計圖,并且完成房子的設計工作。有許多東西并未包括在這張設計圖內:室內裝飾工作,將來要住這房子的人、貓、狗、老鼠等等。問題在于了解這個原理。每個階段都加入了許多東西,這些都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加以處理。不管解決什么問題,你都必須以某種方式處理你的資料;而在你處理你的資料的方法中,即包括了解這個問題應該如何解決。也就是說,人生活在地球上,但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所以人也屬于行星世界。因為地球在太陽系中占據了某個位置,所以我們可以說我們也屬于太陽。太陽是銀河中的一顆恒星,所以在某種意義上,我們也屬于銀河。但絕對者只創造了順序上在他下一個的世界,而且絕對者的意志也不在第三世界之外顯現。當律則的數目增加時,律則也就越來越機械化、越復雜,于是絕對者的意志,無法穿透介在其間的機械性,而顯現于諸低級世界中。但是,它給予開始時的推動力。如果絕對者是一種事物狀態,為萬有一切之根源所在地,然而有些事情絕對者做不了,因為他首先創造出某些律則,之后,他必須遵從這些律則,不能做出違反它們的事情。這些律則又創造出其他律則,而這些又再創造另一些律則。絕對者只創造了第一階的律則。如果他想要在我們的層面上顯現他的旨意,則他非把這一切律則毀棹不可。我們被許多機械性的律則所包圍、所控制;例如進食喝水呼吸空氣接收印象,印象也是食物,還有睡眠,如果我們開始看出這一點,就會明白絕對者的意志不可能進到我們的層面。為了做到這個,絕對者就非把所有的中間世界毀掉不可,因為萬有一切都依賴于那些控制它們的律則而存在。
在人類的生活中,然后事情又是按照底下四條律則發生的:第一條是偶然律:如果一件事件發生,卻跟我們所觀察到的事件進行路線毫無關連,這就是偶然律使然。第二條是命運律:命運僅涉及那些人與生俱來的事物:父母、兄弟姐妹、體能、健康等類似的事物。它也涉及生死。有時候一些事情會受命運律支配而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有時它們是極為重要的事情,但是這種情形很少見。第三條是意志律:意志有兩個意思:我們自己的意志,或者別人的意志。至于別人的意志,為了分類起見,別人的每一個有意向的行動,都可以稱為這個人的意志的結果。
有必要在偶然律和命運律之間引進因果律;這條律則控制著人生活中某一部分事件,因為由偶然律所控制的事件,與由因果產生的事件之間的差別清楚得多。從這個觀點我們可看出,在曰常生活中人們彼此間的差異相當大。有些人他們生命中重要的事件都是偶發事件的結果。另一些人他們生命中重要的事件,總是他們先前行為的結果,也就是說,由因果律決定。偶然事件當有空位的時候,它們才發生;要是沒有空位,它們就不可能發生,你若無法做出一個有意識的行動,至少必須由有意向的行動來填充這個位子。人不會今天朝這個方向走,明天朝另一個方向走;人朝著同一方向走,而且他知道這個方向。
你的重心越強大,你就越不受偶然律的支配。你若時時刻刻都在改變你的方向,就會有事情偶然發生,而且毎件偶發事件都能使你改行某另一條道路。但如果你有意做的活動,比方說,自覺,變得很確定、很強烈又持續不斷,再也沒有空位讓偶發事件發生,則偶發事件也就越不可能發生,因為偶發事件需要空間和時間。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有人手機會突然摔壞。因此,我們必須增加更多會產生結果的原因,以這種方式把偶發事件排除掉,因為我們的時間被有意識的事占據越多,也就越少空間留下來給偶發事件。而事實上人類幾乎完全受制于偶然律。真正說起來,并沒有所謂的命運,正如沒有所謂的意志。意志大部分等于欲望,或者公開的頭腦和隱藏的頭腦,如果我們有意志,就能知道未來,因為那時我們就可以隨心所欲創造自己的未來,如果我們有命運,我們也可以知道未來,因為命運與身體類型相合。如果我們知道類型,就可以知道它的命運,亦即它的過去及未來。
如前所說,自我的研究必須與宇宙基本律則的研究同時進行。律則在各處、各個行星,都是一樣的。但同樣的律則在不同的世界,也就是不同的條件下顯現,因而產生不同的現象。研究在不同層面上顯現的律則之間的關系,帶領我們進入相對性的研究。?相對性占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但在一切都還沒開始以前,有必要先了解每件事物、每個現象的相對性,根據它在宇宙位階中所占的位置來看。?比如我們在地球上,完全倚賴著那運作于地球上的律則。每一物質的宇宙屬性,首先依它的位置,其次依某特性時刻穿過它的力來決定。甚至在同一個地方,一種物質也會因為顯現于它的力量不同而在性質上產生極大的變化。
另一個基本律則是七律或稱為八度音階律則。要了解這個律則的意思,我們必須把宇宙看成由振動所組成。也就是分子能量振動頻率密度形態。這些振動充斥在構成宇宙的各式各樣、不同層面及密度的物質當中。它們發自不同的根源,行進不同的方向,互相穿梭、撞擊、強化、減弱、阻礙彼此等。按照宇宙的安排,一個八度音階里有兩個瞬間振動自行緩慢下來。振動次數的增加并沒有規律。有兩個地方因為規律發生振動的減速,一個靠近開端但不是開端本身,另一個則靠近尾端。這項律則顯示了為什么自然界沒有直線,為什么下雨和地震會停下來,為什么我們的活動不會直線進行,為什么一開始做的是某件事,我們實際上卻在做另一件完全不同的事,通常與原先正好相反,雖然我們沒有注意到而一直以為我們還是在做同一件事。這個八度音階的律則解釋了生活中許多原先不可理解的現象。?
“首先是力量偏向的原理。?
“其次,世界上沒有一樣事物會停留在原地或保持原狀,每一事物都在移動,每一事物都在遷移、改變,必然會發展或衰微,減弱或退化。
“到目前為止,我們談的主要是振動的不連續性和力量的偏向。現在我們必須掌握另外兩個原理,亦即每一條力量進展的路線不是上升就是下降,以及每條上升或下降的路線中自身也有周期性的起伏。
八度音階要經過‘斷層’時,如果加進一個力量及特性與它一致的額外沖擊,它就能沿著原來方向毫無阻礙的往前進展,既沒有失去什么,也沒有改變性質。
在上升的八度音階中,第一個斷層在 mi與 fa之間。如果相應的額外能量在這時進入,這個音階就會順利一路進展到 si;
但是在 si和 do之間需要一個比 mi和 fa所需還強大的‘額外沖擊’使它能正確進展,因為在此處八度音階的音調相當高,要克服進展的阻礙需要更大的強度。
“在下降八度音階中,情況就正好相反,最大的‘斷層’發生在一開始的地方,正在 do之后,填補的素材通常來自 do本身或是由 do引發的側生振動,因為這緣故,下降的八度音階比上升的八度音階容易進展,通過 si之后就一路順行到 fa;在這里又需要一個‘額外沖擊’,它遠比第一個介于 do和 si之間的‘沖擊’弱多了。物質或實體,是力或能存在的先決條件。物質和力,正如其它一切觀念一般具有相對性。在一切是一的絕對者那兒,物質和力也是一。但就此而論,物質和力并不被當做宇宙真正的要素,而是當作我們所觀察到的現象世界的屬性或特質。要開始研究宇宙,有必要先對物質和能有一個基本概念。‘常’者,被當做材料、物質,而處于‘常’的狀態中的‘變’者,或物質,叫做力或能的顯現。所有這些變動,可以看做是振動或波狀運動的結果。而這振動或波狀運動始于中央,也就是絕對者內部,然后向四面八方延伸,互相超越、沖撞、合并,直到它們在造物射線的末端才全部告終。?“從這個觀點看來,那么,宇宙中包含著振動和物質,或振動狀態中的物質,亦即振動著的物質。振動的頻率和物質的密度成反比。?“在絕對者里面,振動最快,物質密度也最低。在下一個世界,振動慢些,物質密度也大些;再往下,物質密度更大,振動也相應減慢。“造物射線的七個世界代表物質性的七個位階。月球的物質性與地球的物質性不同;地球的物質性與行星世界的物質性不同;行星世界的物質性與太陽的物質性不同;以此類推。所有這些分屬宇宙不同位階的物質,并非分層存在著的,而是混在一起,或者應該說彼此滲透。我們都知道一種物質會被密度不同的另一種物質滲透,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不同密度物質類似互相貫穿的概念。一塊木頭可以被水浸濕,同時水可以充滿了氣體。在整個的宇宙中不同種類物質,也可以觀察得到恰恰這樣的關系:精致的物質滲透粗糙的物質。?具有我們所了解的物質屬性的物質,依其密度區分為幾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進一步的物質分級則是:輻射能,電能、光能、磁能,等等。但在每一層面上,也就說在物質性的每一位階上,也可以看到一種特定物質的各種狀態間類似的關系和區分。如果宇宙的創造符合八度音階,可以這么推測,月亮是一個尚未出生的行星,就這么說吧:它正在誕生。它正在漸漸變暖,而且遲早會成為像地球這樣,造物射線上將增添一個新的環節。同樣地,地球也并非在變冷,而是在變暖,到時候可能變成像太陽一樣。例如我們在木星的系統中觀察到這樣一個過程,木星是它的行星們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