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再戰平壤(七)
- 遼東烽火
- 關外野入
- 2111字
- 2025-06-12 18:36:31
一聲銳響傳出!箭支如游魚一般劃開寒冷的空氣直奔那張揚喊叫的倭寇而去!
趙匣遠望到那倭寇應聲倒下后繼續搭弓射箭,又是一箭射死了拿銃的倭寇!
等趙匣再想發第三箭時,前方的倭寇終于緩過神來喊叫著向趙匣攻來,趙匣只得棄弓拿槍又與倭寇戰成了一團!
戰局扭轉,東南角的倭寇失去了指揮戰心潰散,被吳惟忠帶軍快速擊敗,倭寇的斬頭斷腰之計已破,可山路狹窄大軍難以掉頭,一時之間也無法救援。
在趙匣一通鼓舞下,中段的南兵也穩住了陣腳。火銃手開始射擊倭寇,炮手也開始裝彈反擊。
幾名炮兵竟然直接摟抱著裝填了霰彈的虎蹲炮沖向了倭寇,“哄”的一聲巨響!倭寇被崩得四肢亂飛、血肉模糊。
倭寇慢慢被逼入了山崖邊,他們的結局只有戰死或者摔死。
不過半個時辰仗已打完,趙匣終于松了一口氣。他趕緊脫下棉甲檢查傷勢,倭寇火銃沒能擊穿皮肉,只給他留下了三個燙疤。
趙匣低頭盯著掉出來的彈丸心中疑問道:
“這距離按理說就算無法貫胸也不是小傷,真沒想到皮肉竟然未破,只是被火銃燙出了幾道疤!
這可是火藥槍!竟然沒事!我命真大!”
不到兩個時辰戚家軍便將殘余倭寇清理完畢,這次吳惟忠也再不敢隨意進軍,都是派哨兵偵查無誤后才梯次下山。
此時平壤城內外城皆破,萬余倭寇只剩下二千殘兵,小西行長下令全軍依托東西塔樓固守,殘余部隊埋伏城中準備巷戰。
一般來說仗打到這個份上,敵軍早該潰逃了,李如松已準備好騎兵截殺潰逃敗兵,但他實在沒想到倭寇這幫死腦筋竟然會堅守塔樓!
又是一個時辰過去,城內打巷戰的倭寇被明軍殺盡,只有西塔樓上還有千余倭寇據險而守,一時之間也拿不下來。
李如松深知自己以武人任提督領兵,全憑大皇帝喜愛,幾月前的寧夏之戰他并無亮眼表現,甚至單憑一腔血勇還有些過失。
因此朝野上下攻訐者眾多,這次統兵,兵力部署等他也思考了良久,半日破城實屬在他意料之外。
他本想打個漂亮仗堵住眾人之口,順便還能混個‘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美譽。
沒想到這他娘的倭寇都是一根筋!都這樣了還敢據守!實是可恨至極!
李如松握著拳頭越想越氣,他勢要讓這幫壞了規矩的倭寇付出代價!
他下令全軍猛攻!務必在半日內拿下平壤城!他要親自督戰!
西塔內的小西行長也苦悶至極,日本守城到了最后一步都會堅守天守閣(一種堅固的塔樓防御工事),他下令守塔樓屬于路徑依賴,根本沒想到這片大陸的戰爭邏輯根本不一樣。
在日本會選擇堅守就是因為天守閣易守難攻且內部有大量糧食,可以耗到敵軍糧草不濟再行反攻。
可這個“天守閣”根本就沒有任何存糧!小西行長根本沒想到會有不放存糧的天守閣!
畢竟隔海,兩地戰爭邏輯不同。明軍和倭寇都不清楚對方的戰略意圖,只能各打各的,按自己的邏輯來.......
待戚家軍從牡丹峰入城后已經是午時,城內的硬仗早就打完了,只剩下小西行長固守的西塔樓沒有攻克,當然這仗也輪不到戚家軍來打,這時候了怎么可能會有人把戰功拱手相讓?
吳惟忠得知消息后也悻悻道:
‘還好沒有貽誤軍機!否則這罪過可不小.........’
他胸前血跡凝固干涸顯出了一片暗紅,這傷口是受了銃傷又揮舞雙臂所致。
他詳細問了戰況,便喚趙匣前來道:
“不愧是李提督推薦的人!是個能擔大事的!那倭將被你一箭穿喉!射術著實不俗!”
趙匣恭敬抱拳道:
“吳老將軍過獎了!遼東軍善射者眾多,我這箭術還多靠武師指點。”
吳惟忠點了點頭說道:
“好!一會見了李提督必會如實報功!你小子沒受什么傷吧!”
趙匣摸了摸胸前說道:
“小傷,這倭寇的銃威力不行,竟然沒剝開皮肉,只是燙傷而已。倒是老將軍英勇!那傷可要及時醫治才行!”
吳惟忠聽罷笑道:
“那倭寇的銃我試過,并不弱!射不穿全是這甲的功勞!
當年戚帥為了能實戰試用了許多甲,鐵甲、棉甲甚至還有紙甲!
考慮再三還是選擇了棉甲,鐵甲太重并不適合山地作戰,紙甲倒更輕便,可惜容易漚壞還難以制作!
棉甲可以大量制作,只在關鍵處掛鐵片,兼顧了重量與防護,最重要的是棉花極易獲得!
這棉甲還有個作用,就是暄軟可以防銃!”
趙匣聽罷仰天嘆道:
“戚帥果然帥才!可惜......”
他將話咽了下去抱拳道:
“吳老將軍,戚帥余威我已領教!不知這次將士傷亡如何?”
吳惟忠說道:
“死傷二百三十四人,擊殺倭寇三千八百余,可是首級能合格的也只有不到二百人.....”
趙匣知道朝廷計算首級十分嚴格,但凡是面皮有一點損傷也不能作數,戚家軍又善用火器,這樣算來能合格的首級數也就寥寥。
戚家軍與大軍會合時,西塔樓攻防戰正打得火熱!
大軍強攻西塔損失慘重,攻了幾次都是無功而返,運送大炮還需半日,李如松怒火中燒下令放火煙熏倭寇,可是塔樓過高煙熏難以達到目的,他親自往前線督戰,結果被明軍自己發射的神火飛鴉(原始火箭,由于火藥配比不精確,導致不規則運動頻發,神似印度阿三的布朗運動彈)所傷。
神火飛鴉內部可填充爆炸火藥,或者用雄黃、砒霜、牛糞等混合形成毒煙彈,在李如松面前爆炸的正是毒煙彈。
說是毒煙彈其實那砒霜的濃度和純度很難對人造成實質上的傷害,頂多是被冒出的毒煙嗆幾下。
這玩意最大的作用是心理威懾,只要敵我士兵相信這玩意有毒就行,明軍和蒙古人都信,偏偏是這群沒見識的倭寇不信!
李如松被嗆的咳嗽不止,他捂著鼻子堅持督戰,甚至還要帶隊攻塔,眾人苦勸方才罷休。
最后是李如柏自告奮勇代替李如松督戰,李如松這才往后方喝解藥去了。(明軍不但發明了毒煙彈,還發明了專用解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