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練型領導者的自我修煉
- 陳序 安霞編著
- 3786字
- 2024-12-02 16:12:00
序言
有些人的人生很短,因為他們在走向結束;有些人的人生很長,因為他們永遠剛開始。我經常遇到朋友問我:“我的人生有太多遺憾,如何讓我從頭來過?”“從頭來過”,聽似強勁有力,實則不然,轉變一下提問方式,或許我們的人生會有所不同:“為了自己想要的人生,現在的我應該停止做什么?多做什么?少做什么?”
這是13年前我的第一位教練導師Paul博士在課堂上提出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間接改變了我的人生,它讓我重新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一年我31歲。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安靜的時候我們可以細細品味自己的情懷,然后帶著情懷繼續行走,書寫自己的未來,這何嘗不是一種樂趣呢?人生的長短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為自己書寫了什么樣的人生,要如何做才不會遠離自己的夢想。
這樣的問題或許可以在本書中找到答案:人生是一條終身成長之路,這條路很長,走上它,就將迎來一次蛻變之旅。
成長的路很長。人們常說作繭自縛,昆蟲為何要將自己束縛于如此狹小和黑暗的空間?為何不好好享受這段美麗時光?它們在等待破繭而出。它們知道,如果不這樣做,永遠也不能成為蝶。在繭中,它們定格自己的未來,審視自己的人生,錘煉自己的能力;在繭中,它們壯大自己的力量,豐滿自己的羽翼;在繭中,它們等待著,等待著那一次蛻變。它們知道,不經歷這些,時間終會抹去它們的美麗。
蛻變,讓世界從無聲走向有聲,從黑白走向彩色;蛻變,讓天地一切都在進化,讓世間生機勃勃。生命就是一次次的蛻變,人在蛻變中走向成長。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是悲涼!相信未來不是夢,我們始終要用最飽滿的熱情和最燦爛的微笑,去成就人生的輝煌,遇見更好的自己。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心靈沒有歸屬。人生中出現的一切,都無法占有,只能經歷。我們只是時間的過客,總有一天,我們會和一切永別。既然無法占有,那我們可以留下什么?
每個人都在生命中締造著奇跡,一顆勇敢的心,讓我們每一天都在創造不同,有使命感的人生會讓我們的道路變得與眾不同。一份讓每個人成為教練的使命一直在激勵我前行!
很多人把自己的失敗歸咎于起點太低,其實,起點低并不可怕,怕的是境界低。我一直就是一個起點很低的人,甚至曾經因此而自卑。
我出生在江西的一個小城市,從小到大,我一直是一個目標感很強的人。孩提時我就知道自己一定要走出這座城市,去追求自己想要的,那時唯一的出路就是高考。后來我成為學校里那一屆考生中唯一一個去上海讀大學的。
17歲,我滿懷激情,來到上海,這是我第一次走出江西省。接下來的人生,我開始真正遇到起點低這個話題:出身貧寒;綜合素質不高;參加工作以后毫無經驗;跨行跳槽以后,起點又是同事中最低的……
后來朋友給我介紹了一門課程,就是教練課程,對此我聞所未聞,盡管朋友為我做了解釋,說實話,我根本沒懂。但是當時的我二話沒說就支付了幾萬元的“巨款”報名學習,如果問為什么,我覺得主要的原因是,我憑直覺認為這是一門可以讓我提高境界的課程。
課程的第一堂課就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起點確實很低。全班18個人,除了我以外都是外企高管或海歸,大家都說可以聽英文課,不需要翻譯,只有我很不好意思地說了一句:“我需要……”就這樣,全班同學配合我聽了15天中文翻譯的教練課,我很感謝他們對我的包容。
還有一點給我印象很深,聽課過程中別人都聽得熱情高漲,越聽頭抬得越高,只有我,頭越來越低,我既聽不懂,也不敢提問,害怕提出的問題很低級,下課也不敢和同學交流,害怕自己的觀點被人嘲笑。就這樣,一直堅持到第15天的畢業典禮上,每個人都發表畢業感言,我竟然說了一句“大話”:“今天我因為自己是Paul的學生而驕傲,未來我要讓Paul因為做過我的老師而驕傲。”說完我感覺天旋地轉。
之所以如此的“不可一世”,是因為我相信,一個人起點低并不可怕,怕的是境界低,教練課程是能夠引領我提升境界的。同時,我喜歡上了教練課程,喜歡就有希望做到10000小時,就有可能成為專業人士。
在公開場合喊出自己的目標,就會形成一個問責系統,我開始了我的教練10000小時之路。
一路走來我從來都不是被看好的那一個,不被看好,仍要敢想。我因為敢想開始了逆襲之路。逆襲,就是在逆境中成功反擊,想著逆襲的,大多數是普通人。能逆襲的人,也應該有耐心,換個說法,叫具備延遲滿足感。有一個著名的定律叫竹子定律:竹子用了4年的時間,僅僅長了3厘米,從第5年開始,它以每天大約30厘米的速度生長,短時間內就能長到15米。
也許,你在疑惑,竹子在前4年的時間里,僅僅長了3厘米,它在干什么?其實,你只看到了它在土壤之上的生長,但在土壤里,竹子的根在4年的時間中延伸了數百平方米!
有多少人,沒能熬過那“3厘米”?哪有什么人生“開掛”,只不過是厚積薄發!逆襲的背后都是看不見的努力,逆襲是不自卑、不炫耀、不動聲色的。
我2008年開始學習教練課程,2016年開始創業,至今,我沒有想通過講臺授課來傳播教練文化,一直通過自建互聯網在線學習平臺、線下教練技術輕學習平臺來促使更多的人走近教練技術,五維教練領導力社群、51Coach智遇教練平臺、教練百家講堂、中國好教練、中國千人教練論壇,都是我創業的成果。
創業,是永無止境的探索,是永不確定的未來,它帶給我們教訓或榮耀、財富或智慧,但更重要的是,它帶給我們一種使命——通過不斷學習、成長、奮斗、進取,去實現短暫人生里最寶貴的價值。我把實現這種人生價值的過程,比作修行。
于創業者而言,修行是從容的犧牲,是不懈的苦行,是生命的涅槃。
很多人以為只有領導者才需要成為教練,其實不然。只要你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就需要成為教練。所以,某種意義上,教練能力是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
在生活中,成長的過程告訴我們一個規律:無論我們有多高的天賦,我們都可能通過后天“不懈的努力”把它毀掉。所以我們需要“教練”自己,我們要不斷地把從日常生活中得來的感悟運用于其他環境,獲得更好的生活與工作成果。領導力更多地取決于我們是什么樣的人,以及我們通過做什么樣的事影響周圍的人,幫助他人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家庭教育中,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老師,一流的父母做教練。今天,我們已經處在信息時代,處在“知識爆炸”時代,越有思考能力的孩子,終身學習的能力就越強,創造力就越強。孩子有判斷能力、思考能力是思維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這種能力的培養不再是我們告訴孩子如何去做或者是幫孩子做到,而是用教練的方式啟發孩子獨立思考。孩子有什么樣的未來,我們需要與孩子共同思考,而不是替他思考。孩子是一顆種子,我們給他提供好的土壤,讓他自由生長,同時,我們要成為孩子的教練,發現孩子的優勢,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過自己想要的人生。
在婚姻中,我們不再強調占有,而強調通過合作過好這一生,對,沒聽錯,是合作!如果你把婚姻關系視為合作關系,相處就會簡單很多。合作關系能維持下去的關鍵點是共贏,而共贏的基礎是夫妻有共同的目標,相互尊重、傾聽、信任、欣賞、鼓勵、接納,等等。
婚姻是學習獲得領導力最好的老師,它教我們擁有寬容、自控等品質,因為唯有擁有這些品質,才能廚房有煙火、客廳有笑容、臥室有擁抱。怎樣才能保持婚姻的新鮮感呢?每天見到的你都是不一樣的,就新鮮了,所以,要讓每天的自己更好一些。
在人際關系上,每個人都有一張網,各不相同,人隨時在建網,隨時在用已經建成的網處理事務。生活在這個社會分工細致、協助關系復雜的社會中,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人際關系資源,需要發展社會交往中的傾聽與溝通的能力、處理沖突的能力、合作與協調的能力、說服與影響的能力,等等。有了這些,總有一天這個世界會給你一份豐厚的回報,促成你事業的發展。美國著名政治家本杰明·富蘭克林說:“領導者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建設人際關系。”
在管理中就更需要領導力了,有時候領導會遇到很多困惑:工作中對員工很好,但是員工不買賬,越來越沒有動力;對員工很嚴厲,結果是領導越吼,員工越差勁;對員工進行有效的授權管理,希望他們獨當一面,卻發現不知道從哪里下手。
有家大公司,其地方分公司發展中出現了問題。總公司的CEO就說:“讓我來吧,我來兼任這家分公司的CEO。”等他到任之后,分公司的人就來請教:“您說吧,我們該咋干?”
沒想到,CEO說:“我不知道咋干啊!”不過緊接著他問了一句:“你們覺得該咋干?”大家一個一個地試著出主意。CEO說:“好,就按你們說的干!”一年后,分公司的業務大有起色。
CED成功的秘訣很簡單,就是下面的三句話。
①我來了。
這代表一個好的領導者的責任和擔當。
②我聽聽看。
一個好的領導者一般不先發表意見,而是先充分聽取別人的意見,做到博采眾家之長。
③你覺得呢?
提問是行動最好的催化劑。提問的目的不是得到答案,而是啟發人思考,促成行動。
這個例子生動地說明:責任感、傾聽能力、發問能力是一個教練型領導者需要具備的能力;重點不是你會做什么,而是你怎么激發他人實現目標。
領導力從來不是強制別人去做的能力,而是讓他人按照自己的意圖行動的藝術。
一個好的領導者,并不是自己什么都懂,親力親為,而是具有長遠而明確的目標,能充分并持續不斷地激發團隊成員的積極性,并實現既定目標。
在今天這樣一個時代,領導力的最高境界就是賦能團隊成員。本書從道、法、術、器四個維度幫助你:
解密教練思維,跳出管理思維的坑;
學會自我教練,遇見最好的自己;
成為教練型父母,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
用教練式經營在婚姻中找回戀愛時的那份甜蜜;
用教練式溝通在人際關系中得到最多的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