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荒政三策
- 大明皇長孫,開局掀開棺材板
- 寒英煮酒
- 4418字
- 2024-12-04 11:41:13
“看過了。”
朱元璋的語氣有些低沉。
前些日子應天府下了三天暴雨,當時他便擔心水位上漲引發洪災。
事實證明他的擔心是正確的。
數日暴雨導致黃河決堤,淮西爆發洪災,下游數十個村莊被淹沒,災民遍地,餓殍遍野。
“此次災情比之前些年的蝗災、旱災不逞多讓,若是不能及時賑災,后果恐不堪設想。”
朱標一臉的凝重之色,黃河決堤自古以來都是極大的災害,洪水來襲不但會裹挾走無數生命,還會淹沒無數莊稼,最可怕的是會衍生瘟疫。
“先開倉放糧,安置災民,至于后續的賑災事宜,容咱再想想。”
朱元璋開口道,賑災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考慮的事情有很多,比如災情后如何重建、失去了莊稼地的百姓該如何生存,這都是麻煩事。
如果形勢不容樂觀的話,他可能還要下一道罪己詔來安撫民心。
“行了,你先忙去吧,咱也去找大孫了。”
暫時處理完一系列煩心事后,朱元璋擺了擺手,打發走了朱標,旋即背著雙手前往文華殿。
雖然老子曰治大國如烹小鮮,但真正治國后朱元璋才發現國事有多令人頭痛。
“也只有在大孫身邊才能免受國事煩擾了。”
“算算時間,大孫也快下課了,也不知道李善長教的咋樣?”
來到文華殿外,朱元璋也不聲張,隨意找了個地方坐了下來,隨后伸長了耳朵‘偷聽’文華殿內的動靜。
他想知道李善長到底有沒有認真地教導大孫,同時也想知道大孫到底有沒有認真地聽課學習。
“皇祐二年,宋仁宗在位時期,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已經六十一歲,他在這一年正于杭州主政,而當時的杭州地區爆發了嚴重饑荒,災情十分緊急,史稱吳中大饑。”
“后來,他實施一系列政策,一舉扭轉局勢,讓即將餓死的百姓有糧可食,有錢可賺。”
“試問,長孫殿下可知范仲淹了具體實施了哪些政策?”
文華殿內。
鬢髪皆白的李善長凝視著僅有八歲的大明皇長孫,拋磚引玉的問道。
按照常理來說,這種難度的考題只會出現在科舉試卷上,不應該出現在八歲孩子的課堂上。
但李善長還是問了。
因為他已經察覺到皇長孫似乎有著遠超同齡人的智慧。
在這之前,他已經和皇長孫交流了半個多時辰,而在這半個多時辰的時間里,他可以說是屢遭震驚。
孔孟之名言,皇長孫倒背如流。
唐宋之詩詞,皇長孫也脫口而出。
甚至皇長孫一時興起還作了一首雄渾壯闊、大氣磅礴的詩詞。
……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
直到現在,李善長的耳畔還不斷回蕩著這首氣貫長虹、氣吞山河的詩詞。
他完全無法相信,一個八歲的孩子竟然能寫出這等詩詞,這簡直恐怖如斯。
要知道,這首詩詞不但描寫了北國壯麗的雪景,縱橫千萬里,展示了大氣磅礴、曠達豪邁的意境。還議論抒情,重點評論千古一帝,歌頌當代英雄,全詞熔寫景、議論和抒情于一爐,意境壯美,氣勢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邁。
如此,他李善長怎能不為之震撼?
尤其是詩詞中的‘欲與天公試比高’以及‘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兩句詞直接讓他汗毛倒豎。
毫無疑問,他眼前這位年僅八歲的皇長孫已經擁有了只屬于千古一帝的宏偉氣魄。
假以時日,皇長孫或許真有一絲可能成長為能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并列的千古帝王。
想到這里,李善長不禁認真了起來,他不再教導朱雄英詩詞歌賦、圣人名言這些淺顯的知識,而是教起了歷史、政治、經濟、人心。
而范仲淹的荒政三策,恰好一舉囊括了這四點,于是他拿了出來當教材。
“也不知道皇長孫殿下對于歷史有沒有了解?知不知道這荒政三策?”
凝視著朱雄英,李善長心中默默想道。
“這老狐貍咋教這些東西啊?咱大孫才八歲而已,教點圣人之言、詩詞歌賦不就行了?”
文華殿外,墻角底下,朱元璋皺著眉頭的喃喃道。
在他看來,大孫還小,沒必要學這么復雜的東西。
如果讓李善長聽到朱元璋的吐槽,怕是會大喊冤枉。
他倒也想教點圣人之言、詩詞歌賦啊,如此他也能輕松一些,奈何皇長孫全都倒背如流,他壓根兒就沒啥可教的,這才迫不得已因材施教,直接從小學跳級到大學,開始教政治。
……
“皇祐二年,吳中大饑,史書記載‘兩浙路大饑荒,道有餓殍,饑民流移滿路。’”
“時任杭州知府的范仲淹前前后后一共施行了三個政策,一舉扭轉了局面,史稱荒政三策。”
文華殿內,朱雄英輕吐了一口濁氣,隨后繼續開口道:
“荒政三策的第一策——哄抬糧價。”
“縱觀歷史各個朝代,趁著災年大發國難財的事件屢見不鮮,很多奸商都會趁此機會哄抬物價,但官員帶頭哄抬糧價的卻并不多,只有官商勾結、喪盡天良之輩才會這么做。”
“可范仲淹為人一生清廉,剛正不阿,卻依然哄抬了糧價,當時有很多人不理解范仲淹為什么要這么做,于是百官紛紛彈劾范仲淹,彈劾的奏折每日如潮水一般送到了宋仁宗面前,一時間范仲淹積累一生的名望直轉急下,遭受天下人謾罵。”
“其實范仲淹完全可以按照朝廷的規定開倉放糧,只要這么做便可免受彈劾與污蔑,但他卻沒有這么做,因為他知道災情過于嚴重,儲存的糧食只夠救濟小部分災民,大部分災民還是會被活活餓死,所以他并未開倉放糧,而是賭上了畢生的名望,開始與糧商們進行博弈。”
說到這里,朱雄英頓了頓,繼續道:
“他召集杭州城內的所有糧商開會,要求任何人的糧食都不能低于一百八十文一斗出售,這一決定讓所有糧商都幾乎樂掉了下巴。”
“大發國難財、啃食人血饅頭的糧商們完全沒有想到這世上還有奉命漲價這等好事,于是紛紛表示極力配合。”
“范仲淹隨后將此事寫成榜文,貼遍了全城的大街小巷,杭州的糧價一路飆升,百姓對于范仲淹恨得牙根直癢,恨不得把他扒皮抽筋。”
“要知道,之前一百二十文一斗的糧價已經讓他們不堪重負,如今一百八十文一斗無異于徹底斷絕了他們生的希望。”
“而隨著百姓們的謾罵,外地糧商也紛紛嗅到了商機,于是全都爭先恐后的將糧食運到杭州,畢竟誰都不想錯過這個大賺一筆的好機會。”
“一時之間,杭州城的水路、陸路全都遍布外地糧商運糧的船只與車隊,源源不斷的糧食涌入杭州城。”
“然而,就在糧商們萬事俱備,準備開售之際,范仲淹卻以雷霆之勢出手了。”
“他突然下令,將糧倉中的所有儲備糧食全部以超低價格投入市場,此舉頓時讓杭州城內的所有糧商都傻了眼,他們正準備大賺一筆呢,誰也沒想到范仲淹會來這么一手。”
“毫無疑問,范仲淹此舉極大沖擊了糧食市場,讓原本維持高糧價的市場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直接讓糧商們囤積在倉庫中的大批糧食無法售出。”
“因貪圖高糧價而入局的外地糧商首先坐不住了,他們想要把糧食運走,原路返回,可一旦真的這么做了他們面臨的損失將會更加慘重,最終他們只能無奈的將糧食低于市場價拋售。”
“此舉引發了蝴蝶效應,一時間所有糧商都擔心自己的糧食賣不出去從而導致賠本,全都開始爭先恐后的壓低糧價。”
“就這樣,經過范仲淹的運籌帷幄之后,杭州城的糧價回到了正常水準,也是直到此刻天下人才明白范仲淹的良苦用心。”
“以上,便是荒政三策的第一策。”
朱雄英說完了。
連續說了這么多話,他不免有些口干舌燥,于是呷了口茶水潤了潤喉。
而此時此刻,望著淡定喝茶的朱雄英,李善長已經徹底沉默了。
他知道皇長孫天縱奇才,穎悟絕倫,但在聽到這番花后依舊不免震驚。
要知道,皇長孫只有八歲,八歲而已。
許多參加科舉的士子都無法真正意識到到荒政三策的精妙之處,但皇長孫卻剖析的頭頭是道,此事若是傳出去不知要羞煞多少恃才傲物的士子。
“咱大孫啥時候學的這些?”
文華殿外,蹲墻角偷聽的朱元璋眼中也閃過一抹驚異之色。
他好像沒教過英兒這些。
學堂的夫子們也不可能教這些。
那么問題來了,英兒究竟在哪學的啊?
朱元璋不免有些納悶。
“一位管仲。”
“一位桑弘羊。”
“一位范仲淹。”
“都是經濟學之父。”
文華殿內,朱雄英并不知道老爺子正在偷聽墻角,也不知道老爺子正處于震驚與納悶的狀態下,此刻的他目光閃爍,對范仲淹的智慧十分欽佩。
正是托了范仲淹的福,后世才有那么多的韭菜被股市割。
經濟學之父的頭銜,范仲淹當之無愧。
而荒政三策的第一策,也足以稱得上千古第一陽謀。
先是哄抬糧價,讓糧商們有一種‘入局就能賺錢’的錯覺,而后于糧食積壓過多、供大于需時操控糧價,讓糧價瞬間暴跌,從而達到割糧商韭菜的效果。
此策囊括了人性與心理的博弈,不可謂不精彩。
“長孫殿下天縱奇才,穎悟絕倫,對荒政三策第一策的理解很深刻。”
李善長深吸口氣,夸贊了朱雄英一句,旋即話鋒一轉:
“還有第二策、第三策長孫殿下也一并說說吧,老夫想聽聽長孫殿下的見解。”
“見解談不上,英兒就是隨口一說,老師別取笑就行。”
朱雄英咧嘴一笑,隨后開口道:
“荒政三策的第二策和第三策分別為大興土木以工代賑以及開展旅游業。”
“開展旅游業?”
忽然。
一道蒼老的聲音從墻角響起。
朱雄英和李善長下意識望向聲源處。
只見朱元璋一邊捶腰一邊走進了文華殿。
“皇爺爺,您啥時候來的?”
看到朱元璋,朱雄英有些驚訝的問道。
按理來說,這個時辰朱元璋應該在奉天殿批奏折才對,咋能有閑心來旁聽呢?
“來了有一會兒了,一直在外面坐著,你先詳細說說這旅游業。”
朱元璋隨意開口道,荒政三策他知道,無非就是做局打擊糧價、大興土木以工代賑、舉辦劃龍舟比賽吸引外地游客從而達到刺激杭州城內經濟而已。
而大孫所謂的旅游業,應該指的就是劃龍舟比賽。
說實話這招兒并不算多么高明,只是‘旅游業’一詞比較新穎引起了他的興趣罷了。
“旅游業說白了就是依靠外地的游客賺錢。”
“當時范仲淹舉辦的劃龍舟比賽一舉辦就是三個月,而且還開出了無比豐厚的獎勵——拔得頭籌者可免去三年商稅。”
“富商們對于這樣的大獎根本無法拒絕,自然全都投資隊伍進行比賽。”
“有了富商們的加入,賽事規模變的空前龐大,聲勢也空前浩大,而咱們漢人又生來就喜歡看熱鬧,于是便有無數百姓蜂擁而至。”
“人只要一多起來就必然會刺激經濟,外地游客的衣、食、住、行都可以讓杭州城內的災民賺取金銀。”
“比如各類攤點,包括吃的、喝的、賣特產的、賣手工藝品的小攤都會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如此,杭州城內的災民們自然不會缺錢賺了。”
朱雄英開口道,算是將荒政三策最難剖析的兩策都說清楚了,至于那大興土木以工代賑的策略他沒必要贅述,就是簡單的字面意思。
“此番淮西災情就用這招兒了。”
朱元璋決定了,他要抄范仲淹作業,在淮西開展旅游業,度過此次洪災。
至于那大興土木以工代賑的計策他卻并不打算用。
大明和宋朝的國情不同。
宋朝有的是錢,富得流油,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在災年大興土木也完全沒問題,人家的國庫撐得住,可大明的國庫撐得住嗎?
完全撐不住。
所以在淮西大興土木不現實。
但開展旅游業讓富商舉辦比賽吸引游客刺激經濟倒是個好辦法。
“行了,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吧,英兒,你皇奶奶親自下廚給你做了糕點,快去吃吧。”
在決定了賑災方案后,朱元璋揉著朱雄英的頭開口道。
早就不想上課的朱雄英聞言拔腿就跑。
待他走后,文華殿內就只剩下了朱元璋和李善長兩個老頭。
“善長,依你之見,咱大孫將來能不能成為一代圣主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