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體系研究
- 周俊
- 864字
- 2025-01-02 10:17:25
二、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對“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融資體系進行研究,存在如下三個方面的理論意義:
一是進一步完善區域公共產品融資理論。在跨境融資的視角下,“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大多屬于區域公共產品。當前區域公共產品的融資理論主要有國際財政稅收融資、國家融資、市場融資和多中心融資等融資理論。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研究基礎設施融資,能夠進一步從理論上完善和充實當前的區域公共產品融資理論。
二是為《“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中的重點融資渠道提供理論分析。《“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是指導當前“一帶一路”融資活動的總體性原則,尤其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的“資金融通”活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該原則作為一個政策性原則,還需要進一步闡釋其背后的理論原理。同時,這一研究還可以在理論上進一步探索各融資渠道如何相互配合,是對這一原則的拓展和深入。
三是豐富國際援助理論、開發性金融理論中涉及基礎設施融資的相關理論內容。本書重點對國際援助融資、開發性金融融資等理論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能夠進一步豐富和充實相關融資理論。
(二)實踐意義
從實踐意義上來看,本書旨在解決如下三個方面的實踐問題:
一是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尋求基礎設施融資的方案?!耙粠б宦贰被A設施融資體系的構建,為“一帶一路”沿線有融資需求的國家提供了可行的融資方案,為具體的融資活動提供了融資方法上的指導,有利于推進“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
二是為融資的供給方指明融資參與的重點。由于不同的融資供給方存在風險收益偏好差異、資金期限差異、融資目的差異等,其應該側重的融資重點也各有不同。對這一融資體系的研究,能夠讓各融資供給方在參與“一帶一路”基礎設施融資時明確其重點領域和重點任務。
三是為中國提供參與“一帶一路”基礎設施融資的思路。中國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發起國,當前在基礎設施融資中承擔了過多職責,而且同樣存在基礎設施融資的供需矛盾、理念偏差等問題。對這一融資體系的研究,能夠為中國如何更好地參與“一帶一路”基礎設施融資提供理念和方法上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