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量大管飽的MV
- 千禧巨星從唐人街開始
- 威士無忌
- 2180字
- 2024-11-30 13:06:03
三天后,《蘭亭序》MV播出。
徐婧蕾書卷氣質與《蘭亭序》的意境完美融合,她飾演一位現代書法家,穿梭于古今意境之間。她在古意盎然的書房中揮毫潑墨的場景,配上歌詞“無關風月,我題序等你回”,讓無數觀眾為之傾倒。以其獨特的文藝氣質,完美詮釋了這首充滿書卷氣的歌曲。
“選徐婧蕾真是太對了,”BJ某高校的學生在BBS上發帖,“她寫毛筆字的樣子,眼神里的沉靜,都特別打動人?!?
“特別喜歡這句‘情字何解,怎落筆都不對’,”徐婧蕾說,“我覺得書法的線條、節奏與音樂的旋律、節拍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能收到邀請是我的榮幸?!?
京臺評價她的表演“將詩情畫意與愛而不得的相思完美結合”。
六月初,《菊花臺》MV播出。
MV以宮廷為背景,以四季變換為線索,張百芝飾演一位孤寂的宮廷妃子,春日里她在廊下執扇凝望遠方,夏夜里她獨坐琴前若有所思,秋天里她漫步于遍地菊花之中,冬日里她立于飄雪的庭院淚水滑落。
她的淚光,她的背影,將歌中的凄美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
“什么神仙落淚,”一位歌迷剛看完MV,“張百芝的眼淚太有感染力了,怎么會有人哭起來還這么好看?”
“每次聽這首歌都會感動,”張百芝對記者說,“拍攝時不需要特意調動情緒,光是聽音樂就能進入狀態?!?
導演周鴿泰透露:“張百芝的眼淚太真實了,整個片場都被她的情緒感染?!?
兩天后,《紅塵客?!稭V播出。
當舒琪以江湖女子形象出現在《紅塵客?!稭V中時,觀眾們再次被驚艷。
“舒琪這個造型絕了!”港島一家茶餐廳里,幾個食客對著電視機議論紛紛,“這氣場,這眼神,簡直就是武俠小說里走出來的,難怪李桉導演心心念念要找她去演玉嬌龍?!?
MV中舒琪舉手投足間展現出江湖女子的灑脫與滄桑,配上“遠離人間塵囂柳絮飄執子之手逍遙”的歌詞,意境格外動人。
“這個角色很有意思,”舒琪說,“表面是江湖客,內心卻有說不完的故事,就像李文森的歌詞那樣。”
緊接著,《煙花易冷》MV也來了。
“這哪里是MV,簡直就是一部音樂電影,”某音樂評論人說,“章梓怡的表演把歌詞里的情感都演活了?!?
章梓怡在MV中展現出極強的戲劇張力,她飾演的角色既有倔強,又藏著深深的孤寂。尤其是雨中獨舞的場景,將“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的意境完美呈現。
“我第一次聽李文森寄來的小樣就知道歌詞背后絕對有故事,查過以后才知道出自北魏楊炫之的《洛陽伽藍記》,”章梓怡表示:“真的是個很動人的故事,配上歌曲特別凄美婉轉。”
然后則是《千里之外》MV。
MV以老上海的懷舊歌劇院為背景,從歌廳后臺休息室、舞臺前臺、后臺、觀眾席,到歌廳外墻、街景等,都充滿了三十年代的風情。李文森飾演的雜工與某冰冰飾演的歌女從初遇到物是人非,而譚靜在舞臺上演唱,宛如一個說書人,訴說著這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
“聽了好多遍,我爸媽也特別喜歡,能聽得出來這首歌里的故事,謝謝導演最后給了大家一個好結局?!?
制作精良同時又量大管飽的MV造就了《青花瓷》這張中國風專輯驚人的熱度,電視臺瘋狂輪播,甚至還有設立專題討論節目,各種瓷器專家、古董收藏家、書法愛好者吵得不可開交。
地鐵站的電視墻前總是擠滿了駐足觀看的人群,商場里只要播放這些MV,顧客們就會不自覺地停下腳步。
連導演周鴿泰都被邀請到電視臺做訪談,他在節目中坦誠:絕大多數創意、劇本甚至分鏡都是由李文森提供的,自己主要起到了協調拍攝的作用。
觀眾反響更是熱烈,遠超李文森前兩張專輯:
“每支MV都是電影級制作,這得花多少錢?。俊?
“女主角選得太絕了,每個氣質都跟各自歌曲和MV劇情很搭?!?
“畫面和音樂完美融合,這才是真正的視聽盛宴!”
“看完覺得其他MV都好平淡。”
業內評論家們也不吝嗇贊美之詞:
“兩岸三地五大女星完美詮釋不同角色,也為各自演藝事業增添濃墨重彩一筆。”
“完美詮釋了東方傳統美學的現代表達。這次不只是音樂的突破,更是華語音樂MV的里程碑?!?
“這不只是一次成功的跨界合作,更是華語流行文化的一個轉折點。它證明了,當音樂遇上電影,可以迸發出怎樣的藝術火花?!?
突然之間,李文森甚至以為之前那么多批判所謂中國風只是“披著傳統外衣媚俗”之類的惡評只是自己的錯覺。
看來這次柴智萍還有百事可樂確實盡力了,當然專輯和MV本身的高水準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李文森頓時有絕世高手寂寞如雪之感:我的大招還沒放出來,你們怎么都已經跪了?
專輯發行一周后,終于有一位資深音樂評論家在試聽會上突然認出了那段令人震撼的二胡演奏:“等等,這個腔調,這個韻味......這是譚盾的演奏!”
消息一出,樂壇轟動。
《聯合報》頭版:《譚盾跨界合作李文森:這是華語音樂的雙向突破》
“奧斯卡金獎得主親自演奏二胡,打破了嚴肅音樂和流行音樂的壁壘,這種跨界合作證明了真正的藝術是沒有界限,更是展現華語音樂令人驚嘆的包容性和創造力?!?
《明報》專訪譚盾:“很多年前我在紐約就見過李文森,當時他的爵士鼓就已經到了一個很高的水準。當他找到我時,看到他寫的二胡譜,我就知道這個年輕人對傳統音樂有著真正的理解和創新精神?!?
之前批評最兇的媒體紛紛改口。
《東方日報》:《認錯!我哋錯怪李文森》
“當譚盾愿意為佢演奏,足以證明這不系簡單嘅商業包裝。這系兩代音樂人對傳統文化的共同詮釋?!?
《壹周刊》:《打臉自己:收回之前嘅話》
“不得不承認,李文森嘅音樂實力遠超我哋嘅想象。能讓譚盾親自參與,這張專輯注定系華語樂壇里程碑?!?
央視則是做了專題報道:
“當奧斯卡作曲家遇上華語流行天王,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答案是:一場跨越古今的音樂盛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