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文武之爭
書名: 紅樓之十二釵我全都要作者名: 加勒比海賊王本章字數: 2053字更新時間: 2024-11-28 17:17:22
其實,常威不是沒擔心過將這種神異之事告訴自己父親所帶來的后果。
畢竟在足夠的利益面前,父子反目成仇再正常不過了,連皇家都不能免俗。
可這個時代的婚姻大事幾乎完全掌握在父母之手,想不經過父母娶妻納妾,根本不現實。
何況獲得的能力也很難隱瞞得住,就算瞞住了,如果沒有用武之地,那和沒有獲得有什么兩樣呢?
所以,與其七遮八掩,還不如顯露出真誠坦白,賭一賭這個老爹的人品。
看他究竟是被貪念所蒙蔽,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還是會轉化為更大的動力,更加不顧一切的幫助自己將剩下的十一個女孩都娶回來。
“娶,無論如何,都要想盡辦法將其他女孩都盡快娶回來。”
“這件事情也要告訴你母親,還有祖母,甚至是你媳婦,咱們一家齊心協力,你爹我就是拼了這個官不當了,也得助你如愿。”
常曉明背著手轉了幾圈后,然后盯著常威極為認真的道。
常威在心里輕噓一口氣的同時,感動不已,果然老天待我不薄,貪上一個好爹。
可接著,常曉明話鋒一轉的問道:“威兒,你就是因為這,就要去參加武舉,準備走武之一途?”
常威理所當然的道:“老爺,這不是老天讓我選擇當武將嗎?昨晚就強健體魄了,腦子倒沒感覺多長一點。”
可顯然,作為正經科甲出身的,常曉明始終有些看不上赳赳武夫。
何況自己就這一個兒子,萬一上戰場出現了個三長兩短,哭都沒地方哭去。
所以,他語重心長的勸道:“威兒,你以為有些功夫就不得了了?武將不是靠個人武力,更注重的是軍事謀略,你個人武力再強,還能在千軍萬馬中橫行不成?”
“再說了,為父也是文官中的重臣了,自己的兒子不走科甲一道,卻選擇棄文從武,豈不讓人恥笑?”
常威卻是道:“老爺,你怎就知道我不懂軍事謀略?四書五經我讀不進去,但兵書我卻能反復研讀。”
“而且,咱們祖上可是前明開國大將常遇春,你又給我取名一個威字,再加上我這身體魄,這一切不都是為武將準備的嗎?”
常曉明連連擺手道:“常遇春都多少年了,你怎么不說你曾祖父、祖父和你爹我是科甲出身呢?”
“至于給你取名一個威字,是因你兄長常文從小體弱多病,用一個威字是想讓你有個好身體。”
“再說了,十二個女孩各有不同,我不信她們都只能讓你強健體魄的,肯定有讓你腦袋開竅的。結果你跑去當了武夫,這不是白白的浪費了天賦嗎?”
見這樣正面辯論說服不了父親,常威立即換了一種思路,問道:“老爺,咱們的首要目的是不是讓我將十二個女孩都娶進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我渡過災劫。”
常曉明點了點頭。
常威又道:“所以,我究竟是走文舉,還是武舉,是不是首先要考慮哪一條道更讓我容易娶到她們?”
常曉明又默然的點點頭,似乎已經知道兒子要說什么了。
常威繼續道:“老爺,你覺得我多久才能考中進士?即便考中了進士,又需要多久才能達到老爺你如今的地位?”
“就算有您的幫襯,恐怕沒個二三十年也很難做到吧,可老天他不給我這么長時間啊。”
“再說了,就算我氣運加身,僅用十年就達到了老爺你如今的成就,這樣就能將其他十一個女孩娶進門嗎?”
“不說別的,首先史家和林家這關就過不了。”
“可武之一途就不一樣,有了戰功就能獲得封賞,乃至爵位。如今天下并不太平,前幾年史家的史鼎就封了侯,我也不愁沒有機會建功立業。”
“若哪天我要是能封公,甚至封王,那事情就好辦多了,不管是側妃還是庶妃,說出去也是個妃了,不比大多數人家的正妻好?而且還能蔭及子孫。”
常曉明輕嘆一聲:“封王哪那般簡單?你看除了開國封的幾個異姓王?后來有哪個異姓被封王了?”
不過,他也知道自己兒子這番話確實有幾分道理。
文舉一途并不好走,而且最是耗費時間,恰恰威兒又最缺時間。
如今太上皇和陛下相爭,除了他們的壽命,最重要的就是兵權。
太上皇就是掌握了以北靜王水溶等人為首的武勛,控制了大部分兵權,所以才穩穩的壓過陛下,讓陛下當了十年皇帝都坐不穩位子。
于是今年年初,陛下昭告天下,在明年四月份舉行的武舉會試結束后十天,會增設殿試,并評選出武狀元、武榜眼、武探花,及二甲三甲等各名次。
而大周承襲的明制,在這之前,武舉只設鄉試和會試,沒有童試和殿試,所以不受重視。
現在,不但增設了殿試,還有豐厚的賞賜。
武狀元賜予武狀元盔甲和佩刀,并授正三品參將之職。
武榜眼授正四品游擊將軍之職,武探花授正四品都司之職,二甲和三甲也都各有賞賜。
要知道,文舉就算是考中進士,也不會那么快授職,就算授職,大多也是從七品縣官做起。
可以說,陛下為了招募到可用的武將,真是下足了血本。
所以,明顯的感覺到神京城的武風為之一盛,想必整個天下都是如此。
在這個時候走武之一途,確實會輕松不少,但他還是遲遲下不定決心,畢竟此事干系重大,不但影響自己兒子的一生,也會影響整個常家的命運。
看到老爹還在遲疑,常威心頭一動,想到了一個主意,連忙道:“老爺,賈家武勛出身,如今子孫大多棄武從文,若武之一途走得不順,我再回頭走文舉也不遲,也就耽擱六七個月時間。”
“今年十月的鄉試就讓我先試試,如果我連鄉試都過不了,咱們再從長計議,如何?”
“這回可是本朝第一次評定武狀元,意義非凡,若就這樣錯過,將來后悔都來不及了。”
聽了這話,來回踱步的常曉明緩緩停下,然后才勉為其難的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