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暗流涌動下的危機浮現
- 傾世嬌寵:帝君獨愛小王妃
- 書思議
- 2447字
- 2025-03-03 22:24:13
盡管太傅出使鄰國后,對方態度有所緩和,但慕容瑾心中清楚,局勢依舊如履薄冰。朝堂上下雖維持著表面的平靜,可各方勢力的暗中博弈卻愈發激烈。
在這樣的緊張氛圍中,民間卻悄然流傳著一些奇怪的言論。有人說戰爭即將再次爆發,有人則聲稱朝廷與鄰國的和談只是權宜之計,百姓們人心惶惶。
林婉瑤聽聞這些傳言后,心急如焚,趕忙前往御書房告知慕容瑾。
“陛下,臣妾剛得知民間流傳著許多不利于和談的言論,百姓們都憂心忡忡,這該如何是好?”林婉瑤神色焦急地說道。
慕容瑾眉頭緊皺,“竟有此事?想必是有人故意在背后煽動,企圖擾亂民心。”
林婉瑤擔憂地說:“陛下,若不盡快平息這些傳言,恐怕會引起更大的恐慌,甚至影響到和談的根基。”
慕容瑾點頭,“朕這就命人徹查,務必找出幕后黑手。同時,朕會發布詔書,向百姓闡明和談的決心以及朝廷為維護和平所做的努力。”
與此同時,邊境貿易籌備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但也出現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煩。
戶部尚書匆匆進宮求見慕容瑾,滿臉憂慮。
“陛下,邊境貿易籌備遇到了難題。一些富商聯合起來,企圖壟斷貿易線路,哄抬物價。若不加以管制,恐怕貿易還未開始,就會陷入混亂。”戶部尚書焦急地稟報道。
慕容瑾面色一沉,“這些人為了一己私利,竟如此膽大妄為。戶部立刻出臺相關政策,嚴厲打擊這種壟斷行為,確保貿易公平有序進行。”
戶部尚書領命后匆匆離去。慕容瑾深知,內部的穩定對于應對外部危機至關重要,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而在鄰國,表面上雖與慕容瑾的國家維持著和談的假象,但實際上,他們并未放棄陰謀。
鄰國國君在密室中與幾位心腹大臣商議著下一步計劃。
“如今他們似乎對我們有所防范,但我們不能就此罷手。必須想出一個既能突破他們防線,又不會引起大規模戰爭的辦法。”鄰國國君陰沉著臉說道。
一位大臣諂媚地說道:“陛下,臣有一計。我們可以利用那些在他們國內煽動言論的人,進一步擾亂他們的民心。同時,暗中扶持一些邊境勢力,讓他們制造小規模沖突,試探他們的底線。”
鄰國國君眼中閃過一絲狠厲,“此計甚好,但行事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能留下把柄。”
“陛下放心,臣等定會辦妥。”大臣們齊聲應道。
在慕容瑾的國家,調查民間傳言幕后黑手的工作有了進展。
“陛下,經過連日追查,我們發現這些傳言是由一伙身份不明的人四處散播的。他們似乎受雇于某個勢力,行動十分隱秘。”刑部尚書向慕容瑾稟報道。
慕容瑾思索片刻后說道:“繼續深入調查,務必挖出背后的主使。同時,加強對輿論的管控,一旦發現有人繼續散播謠言,立刻抓捕。”
刑部尚書領命而去。然而,就在此時,邊境傳來了小規模沖突的消息。
“陛下,邊境有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裝人員突然襲擊了我們的一個哨所,造成了一些傷亡。”兵部尚書神色匆匆地進宮稟報道。
慕容瑾怒拍桌子,“果然不出朕所料,這定是鄰國的陰謀。立刻查明這伙武裝人員的來歷,加強邊境防御,絕不能讓他們得逞。”
兵部尚書說道:“陛下,末將已派人前去調查。同時,末將建議主動出擊,給他們一個教訓,讓鄰國知道我們不是好惹的。”
慕容瑾沉思片刻,“不可沖動。這很可能是鄰國故意設下的陷阱,想激怒我們,從而破壞和談。我們先按兵不動,密切關注局勢發展,等查明真相后再做定奪。”
林婉瑤得知邊境沖突的消息后,也十分擔憂。
“陛下,邊境戰事一起,百姓又要受苦了。難道真的沒有和平解決的辦法嗎?”林婉瑤眼中含淚,心疼地說道。
慕容瑾握住林婉瑤的手,安慰道:“婉瑤,朕也不想看到百姓受苦。但鄰國如此咄咄逼人,我們不能一味退讓。朕會盡量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此事,但也不會畏懼他們的挑釁。”
在朝堂上,大臣們對邊境沖突一事議論紛紛。
“陛下,此次邊境沖突明顯是鄰國的挑釁,我們絕不能坐視不管。”一位武將氣憤地說道。
“但貿然開戰,恐怕正中他們下懷,和談成果將毀于一旦。”一位文官擔憂地說道。
慕容瑾看著大臣們,說道:“諸位愛卿,朕理解大家的心情。但我們必須保持冷靜,不可沖動行事。目前,先以防御為主,同時加快調查幕后黑手,待真相大白后,再決定下一步行動。”
大臣們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隨著調查的深入,一些線索逐漸指向了鄰國。
“陛下,經過多方查證,我們發現此次襲擊哨所的武裝人員與鄰國邊境的一股勢力有關,而這股勢力長期受鄰國暗中支持。”兵部尚書向慕容瑾稟報道。
慕容瑾面色凝重,“看來鄰國是鐵了心要破壞和談。朕不能再坐以待斃,是時候給他們一個有力的回應了。”
慕容瑾立刻召集大臣們商議應對之策。
“陛下,既然已經查明真相,我們應向鄰國發出正式通牒,要求他們停止一切挑釁行為,并對此次襲擊事件負責。”禮部尚書建議道。
“同時,我們要在軍事上做好充分準備,若鄰國拒不認錯,我們就給予他們沉重的打擊。”兵部尚書握緊拳頭,堅定地說道。
慕容瑾點頭,“就按兩位愛卿所言。禮部即刻起草通牒,向鄰國表明我們的立場和態度。兵部繼續加強邊境防御,隨時準備應對可能的戰爭。”
通牒很快送到了鄰國國君手中。
鄰國國君看著通牒,臉色鐵青,“慕容瑾竟敢如此強硬,看來他是不打算輕易讓步了。”
一位大臣在一旁說道:“陛下,我們該如何回應?若不處理好此事,恐怕會引發兩國大戰。”
鄰國國君沉思片刻,“先回復他們,就說我們會調查此事。同時,加快我們的部署,若他們敢動手,我們也不怕。”
慕容瑾在等待鄰國回復的同時,也在不斷加強國內的防御和準備工作。
“陛下,百姓們得知朝廷堅決維護和平與尊嚴的態度后,民心逐漸穩定。大家都表示愿意支持朝廷的決定。”林婉瑤欣慰地向慕容瑾說道。
慕容瑾微微點頭,“百姓乃國家之本,只要民心在,朕就有信心應對任何危機。”
然而,鄰國的回復卻含糊其辭,并未對襲擊事件做出實質性的回應。
“陛下,鄰國的回復毫無誠意,看來他們是想繼續拖延時間,準備下一步行動。”禮部尚書氣憤地說道。
慕容瑾眼神堅定,“既然如此,我們也無需再對他們抱有幻想。傳令下去,全軍進入戒備狀態,隨時準備應對戰爭。”
在這暗流涌動的局勢下,兩國關系劍拔弩張,一場大戰似乎一觸即發……慕容瑾深知,接下來的每一個決策都將決定著國家的生死存亡,他必須全力以赴,為國家和百姓爭取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