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偏遠而寧靜的祠家村,歲月的痕跡如同斑駁的墻壁一般,深深地刻在了這片土地上。村子不大,幾十戶人家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綠水間,可如今,許多房屋都已破敗不堪,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只留下些老人和孩子守著這片漸漸落寞的家園。
在村子的一角,有一座小小的院子,院子里住著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阿壽。阿壽老人身材瘦小,背有些駝,臉上布滿了縱橫交錯的皺紋,每一道皺紋里似乎都藏著一段久遠的故事。他的眼睛雖然因年老而有些渾濁,但偶爾閃過的一絲光亮,仍能讓人感受到那份歷經滄桑后的深邃。
這一日,陽光暖暖地灑在祠家村的每一個角落,幾個留守兒童像往常一樣,在村子里閑逛了一圈后,便跑到了阿壽老人的院子里來玩耍。這些孩子的父母都在遙遠的城市里打工,為了生活奔波勞碌,他們只能留在這熟悉又有些孤寂的村子里,和爺爺奶奶或者像阿壽老人這樣的長輩為伴。
阿壽老人正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瞇著眼睛曬太陽,手里還拿著一把破舊的蒲扇,有一下沒一下地扇著。看到孩子們跑進來,他那滿是皺紋的臉上頓時露出了和藹的笑容,眼中也多了幾分暖意。
“阿壽爺爺,阿壽爺爺,給我們講個故事吧!”孩子們圍坐在老人身邊,嘰嘰喳喳地嚷著,眼中滿是期待。
阿壽老人輕輕拍了拍身邊的空地,示意孩子們坐近些,然后緩緩地開口說道:“好好好,爺爺給你們講個咱們村以前的故事,那可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兒啦,在民國時期呢,那時候的日子啊,可不像你們現在過得這么舒坦?!?
老人的目光漸漸變得悠遠,仿佛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那個動蕩不安、艱難困苦的民國歲月。
“那是過去很久的事了,那時候啊,阿壽爺爺家里有兄弟四個,我排行老三,上面有兩個哥哥,下面還有個弟弟。我們一家六口人,就靠著家里那幾畝薄田過活??赡菐啄?,老天爺不幫忙啊,不是旱災就是澇災,莊稼收成差得很,一家人常常吃不上飯,餓肚子那是常有的事兒?!?
阿壽老人微微嘆了口氣,陷入了回憶之中。
“我大哥,叫阿福,是個老實巴交的人,長得高高壯壯的,力氣可大了。他為了能讓家里人吃上一口飽飯,每天天不亮就出門,去山上挖野菜、摘野果,去河里摸魚、撈蝦。那山上的路可不好走啊,荊棘叢生,一不小心就會被劃傷,可大哥從來都不喊苦不喊累,每次回來,看到他身上被劃得一道道的口子,我娘總是心疼得直掉眼淚。”
孩子們靜靜地聽著,他們仿佛能看到那個高大強壯的阿福在山間、河里辛苦勞作的身影,心中不禁有些感動。
“我二哥,叫阿祿,他腦子比較靈活,想著光靠挖野菜、摸魚也不是個辦法,得想法子弄點糧食回來。于是啊,他就去給村里的富戶家干活,幫著種地、放牛啥的,就盼著到了秋收的時候,能從富戶家分到一點糧食??赡切└粦舭?,一個個都摳門得很,二哥累死累活干了大半年,到最后分到的糧食卻少得可憐,根本不夠一家人吃幾天的?!?
說到這里,阿壽老人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無奈的神情。
“我呢,當時年紀還小,只能跟著大哥去山上、河里幫忙。有一次,我和大哥一起去河里摸魚,那河水冰冷刺骨,我剛一下水,就凍得直打哆嗦。大哥看我這樣,就把我拉到岸邊,讓我在岸上等著,他自己一個人下到河里去摸魚。可那天運氣不好,摸了半天,也只摸到幾條小得可憐的魚。等我們回到家,把魚煮了,一家人一人分不到幾口,根本填不飽肚子啊?!?
孩子們聽著,不禁皺起了眉頭,他們很難想象那種餓肚子的滋味,畢竟在他們的生活中,雖然父母不在身邊,但至少不愁吃穿。
“我弟弟,叫阿喜,他是我們家最小的,也是最受寵的??赡菚r候,他也知道家里的情況不好,所以也很懂事。有一回,他看到鄰居家的孩子在吃一個白面饅頭,那香味啊,直往他鼻子里鉆,他饞得直流口水。可他知道家里沒有,就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回家后還跟我們說自己不餓,把自己那份少得可憐的食物又讓給了哥哥們?!?
阿壽老人輕輕搖了搖頭,眼中滿是對往昔的感慨。
“可是啊,就算我們兄弟幾個這么努力地想活下去,村里還是有些人欺負我們、陷害我們呢?!?
老人的聲音漸漸低沉下來,臉上也露出了憤慨的神色。
“村里有個惡霸,叫李癩子,他家里有點錢,在村里橫行霸道。看到我們家這么窮,就經常找我們的麻煩。有一次,大哥好不容易在山上挖到了一籃子野菜,正高高興興地往家走,被李癩子看見了。他二話不說,就把大哥的野菜籃子搶了過去,還說這山上的野菜都是他家的,大哥不許挖。大哥苦苦哀求,說家里人都等著這些野菜下鍋呢,可李癩子根本不聽,還把大哥推到了地上,籃子里的野菜撒了一地?!?
孩子們聽著,氣得握緊了小拳頭,他們不明白,為什么有人會這么壞,欺負這么可憐的阿壽兄弟幾個。
“還有啊,二哥給富戶家放牛的時候,有一天,牛不小心吃了別人家田里的莊稼。其實啊,那牛是自己掙脫了韁繩跑過去的,可富戶家不管這些,非說是二哥沒看好牛,要二哥賠糧食。二哥哪有糧食賠啊,就去跟富戶家理論,可富戶家根本不聽,還叫了幾個家丁把二哥打了一頓,打得二哥躺在地上好半天都起不來?!?
阿壽老人的聲音有些哽咽,他想起了那些被欺負的日子,心里滿是難過。
“更過分的是,有一回,村里丟了一只雞,有人就誣陷說是我弟弟阿喜偷的。阿喜明明什么都沒做,可那些人不聽他解釋,把他拉到村子中間,要他承認。阿喜哭著說自己沒偷,可那些人還是不依不饒,非要阿喜的父母拿出錢來賠雞才行。阿喜的父母哪有什么錢啊,為了這件事,一家人愁得好幾個晚上都沒睡好覺。”
孩子們的眼中滿是憤怒和同情,他們覺得阿壽兄弟幾個太委屈了,在那樣艱難的日子里,不僅要為吃不上飯發愁,還要被人欺負、陷害。
“后來呢,阿壽爺爺,后來怎么樣了?”一個孩子著急地問道。
阿壽老人擦了擦眼角的淚水,說道:“后來啊,情況越來越糟糕。戰爭越打越近,村里好多人家都開始逃難了。我們一家六口人,也跟著村里的人一起往外面走??稍诼飞?,我父母因為長期挨餓,身體本來就虛弱,再加上勞累過度,沒走多遠就染上了重病,沒多久就去世了。只剩下我們兄弟四個相依為命,那時候,真的是走投無路了呀?!?
孩子們都低下了頭,他們能想象到阿壽兄弟四個當時的絕望和無助。
“但是,孩子們,我們兄弟四個并沒有被這些困難打倒。我們雖然年紀不大,但有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大哥阿福說,就算只剩下我們兄弟四個,也要好好活下去,不能讓父母失望。于是,我們收拾了家里僅有的一點東西,離開了祠家村,去外面闖蕩了?!?
阿壽老人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敬佩。
“那他們去外面過得好嗎?”另一個孩子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