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人今天趕圩,原本是為了給楊士德的紙人母親找壯衣來著,結果玩玩鬧鬧,又經歷了一場歌圩,反倒把“買壯衣”這個最初的目的給拋諸腦后。
等快回到賣席巷,一直在后排玩著平板電腦的莫星河突然默默把屏幕伸到莫問枕一旁。莫問枕隨意瞟一眼,驚得“哦喲”了一聲,觀察了前后左右,猛地一打方向盤,差些把在手機上編輯初步腳本的一個莫驚春,和在手機上精剪對山歌視頻的一個喬芒果甩出去。
“三個腦子!怎么沒一個想起來今天是出來買衣服的啊?!”
莫問枕又氣又好笑。
莫驚春一看莫星河的屏幕,上頭畫著一個穿壯族衣裙的年輕女人,裙子的顏色、樣式和花邊的紋路,連繡在圍腰上的鳳凰展翅圖都細致畫出。天上一輪大圓月,這年輕的女人挑著扁擔,走在窄窄田埂上。
至于扁擔兩頭的筐和田里的稻,莫星河只畫了幾筆草圖,因為他好像也是突然想起了今天出行的目的,在畫上女人一旁打了個箭頭,箭頭指向一個問號。
莫驚春啞然失笑,同時對莫星河的繪畫天賦又多了幾分了解。
一行人又緊趕慢趕,趕回那牛鎮市集。好在市集里雖然還是比肩接踵的熱鬧狀態,三大一小卻十分幸運在市集外頭碰上了散檔歸家去的韋三妹。
韋三妹一聽他們要找壯族衣裙,熱心指了個明路。原來在那牛鎮的鎮上就有兩家還用土布做壯族衣飾的裁縫鋪,都是經營了幾十年的老鋪子,因為鋪子位置比較偏僻,深在小巷里,面向的客戶又都是本地的老爺爺老奶奶們,因此只有當地人知道。
“不過款式嘛……”韋三妹熱情捏著喬芒果的手,越看喬芒果越覺得喜歡,“可能你這樣的小阿妹會覺得土氣老氣哦!他們做的雖然手工得分,但是都是老款式。現在哪里還有年輕人喜歡這個?上臺表演穿的都是亮閃閃的那種咯!”
壯族分支多,不止廣西,云南貴州都有。山地丘陵地區不止十里不同音,連服飾也十里各不同。各地壯族的服飾風格雖有地域差異,但大多用藍或黑的土布剪裁而成,再飾以壯錦織帶、花邊或是刺繡。除了衣袖是否分節、是寬袖還是窄袖,長裙還是短裙,圍兜是何樣式,有無圍腰外,最明顯的就是頭帕,崇左、百色、河池等地壯族的頭帕包法就不一樣。
隨著時代發展,壯族服飾也在不斷改良,以貼合百姓的審美需求。其中最常在現如今的歌舞類晚會里看到的,帶流蘇的大頭帕,就是其中一種。這種大頭帕的原型來自廣西百色那坡黑衣壯。那坡黑衣壯的頭帕分為內外兩層,是在剛好包住頭的白頭巾的基礎上,再包一條質地堅硬的長黑布,最終折成大菱角形,兩側垂下為裝飾,這樣的頭帕硬挺好看,也可防寒避暑。
而舞臺類,又或是影樓類壯族服飾,為了更好的效果,在保留民族傳統元素的基礎上,整體顏色也不再拘泥于傳統的藍色或黑色。
近幾年還有在壯族百褶短裙的基礎上,把下裙往lo裙樣式發展的。上衣下裙結合一體,改成連衣裙樣式后,腰線提高,裙子做蓬,裙長做短……
總之,各有各的審美和發展。
喬芒果想要的,卻正好是韋三妹推薦的裁縫鋪里,最為“老土”的那種。
那兩家裁縫鋪也果然在小巷民居里頭,十分不好找。有一家因為師傅年老,和莫驚春他們溝通不暢,店里成衣也不多,莫驚春們沒得選擇,只能找尋第二家。
第二家倒是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在看鋪子,但是個外行,只是幫去集市玩的老店主看鋪子的。
好在店里現貨不少,架上陳列兩排“土氣”成衣。莫驚春他們到的時候,好幾個底下村里的老人趁著來鎮上趕圩,在店里挑選心儀的衣服。村里的老人大多心善,看喬芒果一手舉著手機拍視頻,一手撥弄架子上的衣服,興致勃勃地挑選,都以為喬芒果是在給自家奶奶選衣服,幫著喬芒果一塊兒挑選起來。
“要這個,這個布料厚實,做工也不怕磨。”
“捏捏捏!這個黑的更好,你看底邊還繡有花窩!”
“阿妹,你阿奶穿多大的啊?”
“這個?這個是圍兜,不是布窩,這個這樣一折起來,圍在腰上,就可以往里面放東西了,就是口袋。”
在阿姆阿婆們的熱心幫助下,喬芒果很快給楊士德的紙人母親挑好了一套,和莫星河畫在車上畫的差不多樣式。
至于那些精美的刺繡圍腰和有刺繡的頭帕,屬于重工產物,沒有現貨,需要提前定制。
看鋪子的年輕人也說不好價格,紅著臉和喬芒果互留了聯系方式,答應幫喬芒果跟老裁縫溝通。
幾個人完成了一個大任務,終于能夠高高興興返回賣席巷。回得賣席巷,發現楊士德就在莫驚春家的紙扎鋪里頭,和莫三爺莫六叔他們聊天的同時,居然還給莫驚春看管起了紙扎鋪,樁樁買賣都替莫驚春照顧到了,錢也收得清清楚楚。
“有個人說需要大的紙扎,見我不是老板,說晚一點會再來找你。”
楊士德翻開玻璃柜臺上的一個小本本,那原本是莫星河落在那里的草稿本,如今被楊士德工工整整地記下了幾行今天的事項,什么衛生費交了多少錢,誰人來訂貨、取貨,貨品數目和價錢,連帶聯系電話都清楚記錄了下來。
賣席巷的鋪子一向是只管開,店主不在也有隔壁店家幫忙看顧的狀態。是以莫驚春今天帶著莫星河出門,跟隔壁老蔡頭和對面的黃三哥說了一聲,就放心趕集去了。沒想到看店的人竟然換成了楊士德,莫驚春既不好意思又意外。左右看不見那天和楊士德一起來的老人,問楊士德自己一個人是怎么來的。
楊士德笑著“嗐”了一聲,“我搭702路公交車,半個小時就能直達這里啦!我又有老人卡,搭公車也不花錢。”
莫三爺和楊士德聊了一天,兩個老友總有說不完的話,順著楊士德的話頭,勸他多來賣席巷,“我們兩個都是老野啦,說實話還有多少時間捏?你在家里一個人有什么好玩?不如搬到我這里來,我們這里除了老野,還有一幫小野能陪你,天天熱熱鬧鬧的多好?”
楊士德擺手婉拒,“搬來?不得不得,還是我自己的床睡得舒服。但是我可以天天來啊,公車站就在路口,我都不用多走路呢!”
莫六叔:“真不真?你要是天天來,我不用你搭公車,我找個后生仔天天去拉你,等你耍夠了,再送你回家。”
楊士德哈哈大笑,“那就最好不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