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140,欣賞古詩詞28首,學習古人的隱退境界
- 陪你一起隱于野
- 沙棗樹林
- 4735字
- 2025-02-20 10:37:31
欣賞古詩詞28首,學習古人的隱退境界,這也是我今后進一步隱退的生活方式。
(本書到此結束,下面的28首詩,是我學習古人隱退的境界,也是若干年后,我隱退修得正果,寫下一本書的題目)
1,開君一壸酒。細酌對春風。
——南北朝·庾信《答王司空餉酒詩》
在古代,酒可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飲品呢!它不僅可以讓人放松心情,還可以讓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春風輕拂,一壸酒緩緩開啟,酒香隨風飄散。在這樣的季節里,獨自一人或是與知己對飲,細細地品味著。酒液入喉,暖意漸生,心中的煩憂隨之消散。春風不僅帶來了溫暖的氣息,更帶來了一份閑適與自在。一切都變得簡單而美好,仿佛連時光都變得柔和起來。
2,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甌茶。
——唐·白居易《食后》
飯后慵懶地躺下,閉上雙眼,讓疲憊的身體得以休憩。醒來之時,泡上兩杯清茶,淡淡的香氣彌漫四周。這一刻,所有的煩惱都被拋諸腦后,只剩下內心的平靜與滿足。茶水在舌尖上輕輕滑過,帶來一絲絲清涼與甘甜,仿佛洗凈了心靈的塵埃。這種生活看起來非常平淡,卻簡單卻又不失高雅。不需要過多的物質享受,只需要一杯茶和一份寧靜就可以感到滿足。
3,食飽拂枕臥,睡足起閑吟。
——唐·白居易《食飽》
飽餐一頓后,拂枕而臥,安然入睡。醒來之時,精神飽滿,心中涌動著一股閑適之感。起身踱步,低吟淺唱,聲音悠揚,如同溪水潺潺。在這份自得其樂的生活狀態,所有的紛擾都變得不再重要。閑吟之余,心緒飄渺,仿佛融入了大自然的懷抱,體會到了生活的真諦。
4,紙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拋書午夢長。
——宋·蔡確《夏日登車蓋亭》
夏日炎炎,躺在用紙屏圍成的小床上,枕著石枕、竹制的床榻,在閱讀書籍至感到疲倦時,手里的書卷隨手一拋,便美美地睡上一個午覺。在這種樸素而自然的生活環境,所有的喧囂都被隔絕在外,只余下內心的寧靜與安詳。午后的陽光透過紙屏,灑在身上,溫暖而柔和。所有的憂慮都隨風而去,只留下一片寧靜與自在。
5,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東晉·陶淵明《飲酒·其五》
在東籬下采摘菊花,悠然自得,無意之中,目光所及之處,是遠處連綿起伏的山巒。采菊的動作簡單而自然,每一次彎腰都是一次與大地的親密接觸。而那悠然的目光,讓所有的雜念都被這自然之美所凈化,只留下一份淡泊與寧靜。不為世俗所擾,不為功名利祿所動,只是靜靜地享受著大自然的美好。這種心境,只有放下心中的執念,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6,醉后曲肱林下臥,此生榮辱不須論。
——唐·牟融《寫意二首》
牟融因年老體衰而隱居,在寂寥荒館中過著清苦的生活。醉意朦朧,曲肘為枕,隨意躺臥在樹林之中,享受著這種隨性、自在的生活。這一刻,人生所有的榮辱得失都變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內心的平靜和自由。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心靈得到了真正的釋放。在這份寧靜與和諧中,人生的得失榮辱都被淡泊,只剩下超然物外、安貧樂道的美好生活,放下煩惱,享受片刻的寧靜和自在。
7,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唐·王維《終南別業》
隨意漫步至水盡之處,看是無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停下腳步,靜靜坐著,看著云霧慢慢升起。這一刻,所有的煩惱都被拋之腦后,心靈得到了徹底的釋放。水盡之處,往往意味著新的開始,而云霧的升起則預示著變化與希望。在這樣的自然美景面前,所有的憂慮都變得微不足道,只留下一份淡然與寧靜,仿佛整個人都融入了這變幻莫測的自然之中。王維的母親也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因此王維的詩歌中也充滿了佛教的思想。即隨遇而安,不刻意追求,不被外界所干擾。
8,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唐·王維《酬張少府》
松風輕拂,解下衣帶,山月之下,靜靜地彈奏著琴弦。享受著自由自在的生活,所有的紛擾都被拋諸腦后,心靈得到放松。松風的輕拂,帶來了陣陣清涼,而那山月則如同一位默默守護者,照亮了心靈的每一個角落。在這樣的環境下彈琴,仿佛所有的音符都充滿了生命的律動,讓人沉浸在一片寧靜與和諧之中。
9,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唐·王維《鳥鳴澗》
夜幕降臨,桂花悄然落下,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清香。四周一片寂靜,春山在夜色中顯得格外空曠。是一種遠離塵囂、萬籟俱寂的寧靜意境。這里的“靜”不僅是環境靜,更是心靈的靜謐。心靈得到了徹底的釋放,所有的煩惱都隨著桂花的飄落而消散,人們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心靈與自然和諧共存。
10,脫巾斜倚繩床坐,風送水聲來耳邊。
——唐·裴度《涼風亭睡覺》
脫下頭巾,斜倚在繩床上,隨性自在,微風輕拂,帶來了遠處潺潺的水聲,縈繞在耳邊,更增添了幾分寧靜與清幽。同時,所有的疲憊都被這清涼的微風帶走,心靈得到了極大的放松。心靈仿佛與自然融為一體,所有的煩惱都隨風而去,只留下一份寧靜與淡泊。水聲潺潺,如同一首自然的樂章,洗滌著心靈的每一個角落。
11,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唐·劉長卿《別嚴士元》
冬末春初,綿綿細雨悄無聲息地打濕了衣裳,卻讓人難以察覺,這是多么細膩的感受啊!閑花輕輕落地,卻聽不到一絲聲響,這又是多么寧靜的畫面!所有的煩惱都隨著雨水的滋潤而消散。這句詩語言優美,意境高雅,將細雨與閑花的姿態描繪得淋漓盡致。它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超凡脫俗的美,那是一種不被外界所干擾的寧靜與淡然。
12,竹煙花雨細相和,看著閑書睡更多。
——唐·王建《江樓對雨寄杜書記》
于江樓之上,望著細雨迷蒙中的竹林與煙花,捧著閑書,漸漸進入了夢鄉。外有雨景,內有思緒,閑適悠然的意境,讓人仿佛能看到那江樓之上,細雨如絲,竹影搖曳,煙花綻放的美景。這種美,超凡脫俗,令人陶醉。表面上是在描寫詩人的閑居生活,實則透露出他對世事的淡泊與超脫。
13,花間明月,松下涼風,輸我北窗一枕。
——明·陳繼儒《小窗幽記·集奇篇》
月光灑落在花叢之中,松樹下傳來陣陣涼風,這一切都比不上北窗下一枕閑適的酣眠,來得更自在和滿足。在這寧靜的夜晚,明月與涼風似乎都在訴說著一種超脫的意境。花間的香氣,松下的涼意,都讓人感受到一種超越世俗的寧靜。北窗之下,人們可以放下一切煩惱,沉浸在這一片祥和之中。真正的安寧和滿足來自于內心的平和與簡單的生活。
14,了然塵事不相關,錫杖時時獨看山。
——唐·牟融《游報本寺其二》
塵世的一切紛擾與這位行者無關,是一種超脫凡塵的豁達;他手持錫杖,獨自徜徉在山林之中,享受著這份寧靜與孤獨。山峰連綿起伏,仿佛訴說著歲月的故事。行者的心靈與山林融為一體,所有的憂慮都被這份寧靜所化解。在這片寧靜的山林之中,心靈得到了最深的安慰,仿佛找到了一片凈土,所有的塵世煩惱都被拋之腦后。
15,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
——宋·程顥《秋日》
閑暇之余,沒有瑣事煩擾,心靈變得從容不迫。在東窗下安睡,清晨醒來,太陽已經升起,紅紅的陽光已透過東窗灑滿房間。這一刻,所有的煩惱都被這晨曦的光芒所沖淡,心靈得到了極大的放松。在這份寧靜與自在之中,人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與寧靜,仿佛所有的憂愁都被這片溫暖所融化。
16,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宋·陳與義《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杏花盛開的季節,疏影斑駁,一位吹笛人悠然自得地吹奏著笛子,直到天亮。所有的煩惱都被這美妙的旋律所沖淡,在杏花疏影中吹笛,沒有喧囂,沒有紛擾,只有內心的平靜和滿足。
17,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
——唐·太上隱者《答人》
偶然間來到松樹下,以石頭為枕,高臥而眠。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不為世俗所累。無需舒適的床鋪,只需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便能心安。這種對物質的淡泊,對自然的熱愛,正是當時人們所追求的。松樹下的石頭成為了最好的依靠,讓人在自然的懷抱中找到了安寧與歸屬。
18,薄紗廚,輕羽扇。枕冷簟涼深院。
此時情緒此時天。無事小神仙。
——宋·周邦彥《鶴沖天·溧水長壽鄉作》
在輕紗覆蓋的小屋內,手執輕盈的羽扇,枕著清涼的竹席,透著絲絲涼意,在這深深的庭院中安然入眠。在這樣的環境中,心情也變得格外寧靜和愉悅,此刻的心情就像此時的天氣一樣,晴朗而明媚。如同一個小神仙般,超脫了塵世的紛擾和煩惱,過上了無憂無慮、自在逍遙的生活。
19,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明·唐寅《桃花庵歌》
酒醒之后,閑坐在花前靜靜觀賞,酒醉之時,就在花下安然入眠,真是好不快活!這種生活看似平淡,卻蘊含著唐寅對人生的深刻感悟。他在官場失意后,選擇了歸隱桃花庵,以種花、賣畫為生。這句詩正是他對自己生活態度的寫照,表達了他對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生活的向往。
20,看山看水獨坐,聽風聽雨高眠。
——明·徐賁《寫意》
獨自一人坐在山間水邊,靜靜地觀賞著周圍的風景,聆聽著風吹過的聲音和雨滴落下的聲音,安然入眠。一種精神上的自處之道,遠離塵世喧囂,彰顯出高雅閑淡的志趣。在紛擾的世界中,要保持內心的平靜,不為外物所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平淡中的幸福。
21,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宋·陸游《游山西村》
今后希望能夠在閑暇之時,趁著明月來閑游,那么無論何時,我都會拄著拐杖,在夜晚隨時去敲你的家門。在這份自在與恬淡中,月色成了最好的伴侶,心靈與自然達到了完美的融合。這份自由與灑脫,讓人心靈得到了極大的釋放,仿佛所有的束縛都不復存在。
22,春事到桐花。敲火試新茶。
——元·倪瓚《太常引·傷逝》
春天的氣息已經來到了,桐花盛開,滿樹繁花。點燃火爐,親手煮一壺新采的茶葉,品嘗那份清香,這是多么愜意的生活啊!所有的煩惱都被這清新的茶香所沖淡,心靈得到了極大的放松。在這份寧靜與淡泊之中,人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與寧靜,仿佛所有的憂愁都被這片清新的空氣所洗凈。桐花與新茶,喚醒了人們對美好的向往。
23,清風明月無人管,并作南樓一味涼。
——宋·黃庭堅《鄂州南樓書事》
清風徐來,明月高懸,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的拘束,它們慷慨地為南樓帶來清爽的涼意,讓人感到無比舒適。這種平淡而幸福的感覺,是在與自然的融合中獲得的。當我們放下紛擾,用心去感受清風明月時,便能體會到生活的美好。
24,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唐·李白《獨坐敬亭山》
所有的鳥兒都已經高飛遠去,只剩下一片孤云獨自悠閑地飄蕩。當世事紛擾隨風散去,唯有那份寧靜與超脫,如同那片獨自游走的白云,自在而不羈,讓人感受到一種淡泊明志的心境。
25,一笑出門去,千里落花風。
——宋·辛棄疾《水調歌頭·我飲不須勸》
不在乎世俗的眼光,輕笑間轉身離去,身后是一路隨風飄落的花瓣。這不僅是離別的姿態,更是對過往繁華的一種灑脫告別。在這笑與行之間,透露出一種豁達的人生觀,即使前路漫漫,也愿隨心所欲,不被世俗所束縛,任由心靈在自然之中自由飛翔。
26,,枕上有書尊有酒,身外事,更何求。
——元·元好問《江城子·草堂瀟瀟淅江頭》
在草堂中,枕邊放著書卷,杯中有酒相伴,已經足矣,世間萬物皆可放下。書和酒,都是文人雅士喜愛之物,它們能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在紛繁復雜的世界里,遠離塵世的喧囂,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寧靜與滿足,便是最大的幸福。這樣的生活態度,讓人心生向往,仿佛置身于一個無憂無慮的理想世界。
27,幾時歸去,作個閑人。
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
——宋·蘇軾《行香子·述懷》
對官場的厭倦,何時能歸隱山林,做一個自由自在真正的閑人?只需一張琴、一壺酒、一溪流云,便足以度過余生。這不僅是對歸隱生活的向往,更是一種高雅的情趣和對精神世界的追求。遠離塵囂,回歸自然,讓心靈得到徹底的釋放與凈化,在這份閑適中,找到了生命的真正意義。
28,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元·張可久《人月圓·山中書事》
山中歲月靜好,能有什么事呢?不過是用松花來釀酒,用春水來煎茶罷了,多么的悠閑自在啊!沒有塵世的紛擾,只有大自然的美好。這不僅僅是描繪了一種生活狀態,更是在訴說著一種與世無爭的人生態度。在這里,時間仿佛凝固,心靈得以休憩,每一口酒、每一滴茶都蘊含著生活的真諦,讓人在平凡中體悟到生命的不凡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