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打造兵器
- 大明:留學歸來的朱高熾
- 下雨聽雨
- 2143字
- 2024-11-25 23:30:00
“運輸路線方面,李遠,你親自帶人去勘察。要尋找一些偏僻、少有人行的小路,必要時可開辟新的道路。同時,安排好運輸的時間,盡量選擇在夜間或人少的時候進行。”
“另外,為了確保鐵礦之事不被朝廷察覺,我們還需與燕地的一些大家族和勢力打好招呼。讓他們知曉此事的利害關系,爭取他們的支持或至少讓他們保持沉默?!?
張玉和李遠齊聲領命:“遵命,殿下。”
接下來的幾日,營地中一片忙碌景象。張玉忙著挑選士兵參與鐵礦開采,同時組織人員加強營地的防御工事建設。李遠則帶著一隊人在山林中穿梭,探尋最佳的運輸路線。
朱高熾也沒有閑著,他親自撰寫書信,派心腹送往燕地的一些大家族和有影響力的人物手中,向他們闡明鐵礦之事對燕王府以及整個燕地的重要性,希望能夠得到他們的協助。
在招募勞工方面,進展也頗為順利。燕地的貧苦百姓們聽聞有一份報酬豐厚的工作,紛紛前來報名。張玉按照朱高熾的吩咐,對他們進行了嚴格的審查,挑選出了一批身體健壯、為人老實的百姓。
隨著各項準備工作的逐步推進,鐵礦開采的計劃即將正式啟動。朱高熾站在營地中,望著密云的山林,心中思緒萬千。他知道,這一步棋充滿了風險,但為了燕王府的未來,為了即將到來的靖難之役,他必須冒險一試。
“殿下,一切準備就緒,明日便可正式開采鐵礦?!睆堄袂皝矸A報。
朱高熾深吸一口氣:“好,明日起,鐵礦開采之事務必嚴格按照計劃進行。所有人都要嚴守秘密,如有差錯,唯你們是問。”
“是,殿下!”張玉和李遠齊聲應道。
在密云深山的鐵礦開采順利進行了一段時間后,朱高熾開始安排將開采出的鐵礦石運往燕京郊外的莊園。運輸過程極為隱秘,皆在夜間進行,由燕山左衛的親信將士護送,沿著李遠精心勘察的偏僻小路,避開了官府與旁人的耳目。
當一批批鐵礦石終于運抵莊園時,朱高熾望著堆積如山的礦石,深知接下來的冶煉與鍛造才是真正的挑戰。莊園四周早已被燕王府的護衛重重把守,嚴禁任何無關人員靠近。
朱高熾召集了一眾鐵匠,這些鐵匠皆是燕地手藝精湛之人,有的是從各地重金招募而來,有的則是燕王府長期蓄養的能工巧匠。他站在鐵匠們面前,神色凝重地說道:“諸位師傅,如今王府大業,系于這些鐵礦。我們需將其煉為生鐵,再打造成精良兵器,此中艱難,想必各位心中有數,但王府的未來,乃至燕地的安危,皆仰仗諸位了?!?
鐵匠們紛紛點頭,他們雖知曉任務艱巨,卻也因燕王府優厚的待遇與庇護,愿意全力以赴。
首先面臨的是冶煉生鐵的難題。傳統的冶煉之法,需先建造合適的冶鐵爐。朱高熾與鐵匠們商議后,決定采用豎爐冶煉。然而,建造豎爐的材料與工藝要求頗高。他們需尋找耐高溫且堅固的石塊來堆砌爐壁,同時,要確保爐內通風良好,以保證鐵礦石能充分受熱。
“殿下,這豎爐的建造需耗時多日,且石塊的采集與運輸亦是不易。”一位資深鐵匠向朱高熾稟明困難。
朱高熾沉思片刻后說道:“此事關乎重大,不可倉促。護衛們可協助鐵匠們采集石塊,務必在最短時間內建成豎爐?!?
經過數天的努力,豎爐終于建成。但冶煉過程并非一帆風順。鐵礦石在爐內需要高溫持續加熱,這就需要大量的木炭作為燃料。木炭的質量與數量直接影響著生鐵的產量與質量。
“殿下,木炭供應恐難以持續,若要保證冶煉不間斷,需再尋更多的木炭來源。”鐵匠們面露難色。
朱高熾當機立斷:“安排人手,在燕地山林中開辟新的炭窯,同時,從周邊地區秘密采購木炭,絕不能因燃料短缺而停工?!?
隨著木炭問題的逐步解決,鐵礦石開始在豎爐中緩緩熔化。但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如何控制爐溫與火候,使鐵礦石能精準地煉為生鐵,這需要鐵匠們憑借多年的經驗與敏銳的觀察力。
一位老工匠時刻守在爐旁,眼睛緊緊盯著爐內火焰的顏色與鐵礦石的變化,口中喃喃自語:“這火候若是大了,生鐵質地便會過脆;若是小了,雜質難以去除?!?
朱高熾在一旁耐心地聽著,他深知這是一門極為精細的技藝,自己雖無法親自動手,但可以在旁給予支持與協調。
經過無數次的嘗試與調整,終于,第一爐生鐵成功煉制出來。望著那流淌著暗紅色光芒的生鐵水,鐵匠們與朱高熾都松了一口氣。
然而,這只是第一步。接下來的兵器鍛造更是考驗著眾人的技藝與耐力。
將生鐵打造成兵器,首先要將生鐵錠加熱至合適的溫度。這需要鐵匠們熟練地掌控風箱,使爐火熊熊燃燒,將生鐵錠燒至通紅發軟。
“來,大伙加把勁,這風箱可不能停,要讓火勢一直保持強勁?!币晃昏F匠大聲呼喊著,汗水不停地從他額頭滑落。
當生鐵錠達到鍛造溫度后,便要進行錘打。幾位鐵匠輪流揮舞著沉重的鐵錘,按照預先設計好的形狀,一下一下地錘打著生鐵錠。每一次錘打,都需要精準的力度與角度,才能使兵器逐漸成型。
“這劍身的弧度,一定要錘打得恰到好處,否則日后使用起來便會不順手?!币晃徽诖蛟扉L劍的鐵匠對身旁的徒弟說道。
但在錘打過程中,生鐵的韌性不足成為了一大難題。常常在錘打幾下后,兵器便出現了裂紋。
“殿下,這生鐵的韌性太差,需加入一些其他金屬來改善?!辫F匠們無奈地向朱高熾匯報。
朱高熾思索片刻后說道:“可嘗試加入一些錫或錳,先少量加入,看看效果如何?!?
經過反復試驗,終于找到了合適的金屬配比,使打造出的兵器既有足夠的硬度,又具備一定的韌性。
隨著一件件兵器在鐵匠們的手中逐漸成型,燕王府的軍備力量也在悄然增強。朱高熾望著那些嶄新的兵器,心中滿是欣慰與期待。他知道,這些兵器將在未來的靖難之役中發揮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