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董三英得其四?!
此言一出,眾人齊驚。
袁基的話固有些標新立異,可內里的意思卻是清楚無疑——
聯合反董。
雖然在座諸位對于此行所商之事心照不宣,反董的立場也都是確乎不拔,可凡事都得有個章程不是。
就如適才那般,眾人先是痛斥董賊的惡行,再來是陷入悲戚,最后方是化悲痛為力量。
哪有袁基這樣,上來就開吃,一不哭二不鬧,冷不丁就把終極議題拋出來了。
情緒不需要鋪墊的嗎?
一時間,三人心思各異。
何顒的想法最獨特。
與其他二人不同,他清楚得知道袁基此行是早有預謀,故而對其突然說出共倡反董的話倒是不覺得奇怪。
他的關注點全在“三”和“四”這兩個數字上了。
什么叫三英有四?!
在場明明就是四個人,直接叫四英不就是了。
他懷疑袁基是在暗示四人之中,某人不夠格。
你了不起,你清高,你們不是三公就是九卿。
我長史啊!
荀爽倒是沒什么復雜的想法,而是為袁基的干脆利落單刀直入感到震動。
后生可畏啊……
自己終究是要入土的老古董了。
唯有王允,驚詫之后剩下的只有冷冷的憤怒。
好小子,這是要分權吶!
“袁太仆貿然來此,我等看在往昔諸袁公的份上,請你入席,如今膳食用畢,也該離去了。”
沒有人比他更清楚,此次會談,除了商討誅董之事,更深層次的意義才是關鍵。
董賊固有萬般不是,非除不可,但有一件事,還真是因禍得福。
那就是他以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完成了最大限度上的權勢整合。
大漢已經病得太重了,容不得再內耗了,亟需一位有大魄力之人站出來力挽狂瀾。
這個人當然不能是那奸賊董卓。
天子又尚且年幼,還是安心垂拱,讓吾等忠臣輔政就好。
至于諸位忠臣,也有優劣之別,滿朝公卿皆庸碌之輩,恐怕難當此任。
如此說來,他王允說不得,只能承天之任,做一回那救世之人了。
這才是誅殺董賊的意義。
董賊死后,他所留下的滔天權勢不會有真空,只會迅速被后來者填補。
而以自己三人為主蔓延開來的聯合體,攜誅董余威,自然成了理所當然的繼任者。
細論起來,自己作為首倡者,最大的那一份必然要收入囊中,即便不及董賊,也相去不遠了。
可袁基這么橫插一腳,徹底打亂了他的計劃。
王允一想到這簡直氣不打一處來。
人是我聯絡的,擇日定址的也是我,眼看最后要成事了,你成反董首倡了?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
“怎么,袁太仆可是尚未吃飽?”
眼看袁基沒有動靜,他再次出言催促。
袁基卻是淡定得很,直接無視了王允。
他滿斟一杯茶水,不緊不慢地走向荀爽,恭敬有加,執弟子禮。
“荀師近來身子尚安否?”
荀爽苦笑道:“老樣子,許是時日無多了。”
袁基聞言面露戚色,神情憂痛。
“先父故去,荀師曾制服三年,此情至深,小子不敢忘懷,今您身子有恙,小子定遍尋古方,為您解憂。”
說罷,他恭謹地向荀爽敬茶。
遭了!
王允嘴角微抽。
袁基這手恩情牌打得,好生刁鉆!
什么遍尋古方之類的漂亮話倒是其次,真正的殺招,乃是他前面那句——
制服三年。
這就涉及到士林的一樁公案。
袁基之父,乃是已故宣文侯、司空袁逢。
袁逢其人,寬厚篤信,身份尊榮的他,曾賞識提拔了不少人才。
荀爽也曾被袁逢舉為有道,不過荀爽并沒應命,按理事情到這也就結束了。
可誰也沒想到,袁逢死后,荀爽為感其恩,竟為之服喪三年!
此舉一出,天下震動,當世往往化以為俗。
能夠移風易俗可不是一件小事,這足以讓荀爽一躍成為士林頂流。
而今日,這支多年前的時光之箭,卻偏偏正中他王允的眉心!
王允很清楚,荀爽不可能拒絕袁基,那是自掘根基。
尤其是荀爽自覺時日無多,到了要蓋棺定論的關鍵時刻,更是一點差錯都不能有。
果然,見到袁基敬茶,荀爽連一絲猶豫都沒有,就果斷接過,一飲而盡。
“荀公,你……”
王允嘆息一聲。
不愧是汝南袁氏,門生故吏遍布天下不是說說而已。
不過很快,王允又重新振作。
他目光一轉,看向一直被其視為閑棋的何顒。
汝南袁氏,可不是只有你袁基一人說了算。
“荀公果是重情之人。”
王允贊了一句,給自己個臺階下,轉而又對著何顒說道。
“伯求,世人只知你為董賊長史,我卻知你實為那關東袁紹的奔走之友,同為袁氏兄弟,袁太仆這里,想來你也是支持的了?”
他笑著開口,一副已經接納了袁基的語氣。
其實他心里清楚得很,袁紹和袁基兩兄弟,絕對不是一條心。
袁氏如此大的遺產,誰人能不眼紅,可若是有袁基在,袁紹哪有份?
兄弟,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不過是一張紙。
王允甚至暗自懷疑,袁基之死與那袁紹也脫不了干系。
作為袁紹奔走之友的何顒,此時的選擇如何,根本不用懷疑。
二對一,優勢仍在我!
他下意識地看向袁基,想從其表情中找到一絲失態。
袁基卻只是灑然一笑:“王司徒說的是!”
說罷他又斟上兩杯酒,將其中一杯遞給何顒。
“吾弟阿紹在關東闖出如此名聲,我這個做兄長的也是甚為欣慰,而伯求在董賊身旁忍辱負重,這份以大局為重的苦心,自是不用懷疑。”
“來,伯求,敬你的膽魄!”
他故意在“名聲”、“大局為重”上加重語氣,在王允荀爽聽來自然沒什么異常,可在何顒耳朵里,又是另一回事了。
何顒強顏歡笑。
王司徒你機關算盡,殊不知我早已為賊所制啊……
看著袁基審視的目光,他不再糾結,揚起脖子同樣一飲而盡。
一切為了袁紹公!
王允傻了。
難道自己判斷有誤,袁基與袁紹二人竟真是兄弟情深?!
那自己這手引入何顒的牌,豈不是引狼入室……
他此時看向何顒的眼神都變得警惕起來,激憤之下甚至有了另起爐灶的沖動。
可眼下幾人,已經是其費盡心力找到的最優人選,哪有重頭來過的余地。
就如三公中的另一位太尉趙謙,王允懷疑他已經徹底投靠董賊,那是絕對不能信任的。
大局已定,就是再不情愿,王允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這個結果。
袁基,要加入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