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辯論(中)
- 穿越到漢末之亂世風云
- 作家卡特亞瑟
- 1709字
- 2024-11-12 23:59:15
“那——小師弟,你覺得秦朝滅亡的原因有哪些?”
“無非就是內外交困。”
“哦?能否詳細說說?”
“可以,不過兩位師兄,咱們幾個人互相稱呼對方的表字就方便多了。”
“這倒是,我叫郭嘉,表字為奉孝,你這位師兄叫戲忠,表字為志才。”
{原來是他們倆,記得正史上的五臣良謀就有他們中的一個,戲志才比郭嘉身體差,官渡之戰前就病逝了來著}。
“我的表字為子山,名字之前司馬先生說過了我就不再贅述了。”
“善,子山你繼續說說你的了解吧。”
“好。秦朝當時的內憂,我以為有以下幾點:
其一,百姓們都需要休養生息,而且如果在下估計的沒錯,當時全天下人口才2千萬到3千萬之間。結果呢,秦始皇他征發了起碼一百多萬人,而且幾乎全是青壯年。而且沒等百姓們喘口氣,又讓幾十萬百姓跟隨著50萬嶺南軍團去開發嶺南一帶的蠻荒之地;如此種種策略,雖然是為了秦朝的長治久安,但是百姓們本就不是和他一個高度的人,自然理解不了。而且,秦始皇嬴政在位之時,徭和役雖然也是由官府發放錢糧和少量衣物,然——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而且秦朝當時所用之官吏大多數皆是六國故舊之貴胄,此輩之人心中亦是不爽始皇帝采用皇帝直接任免官吏之新法剝奪其昔日的富貴,因而他們心中也是敢怒不敢言!”
“是啊,百姓們最是質樸無華,無論是亂世還是治世,他們只是求一口包飯,一些活下去的希望罷了。”戲忠表示遺憾和惋惜。
“確實,要不是活不下去了,誰又愿意去干掉腦袋的事兒呢?”司馬徽也一聲嘆息。
郭嘉一副無所謂地說道:“志才師兄,司馬先生,別傷春悲秋了,繼續聽子山如何說。”
“那我繼續了:其二,便是秦始皇沒有處理好六國的舊貴、遺民和秦國本土老秦人之間的關系。前者本就與秦人有著巨大的國仇家恨,結果還直接實行郡縣制。這就觸碰了那些所謂的六國舊貴族們的利益,他們原本是真貴族,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神仙日子。所以他們只是為了各自的利益受損才去仇恨秦人,而百姓們本就大多是六國故舊遺留下來的,但是如何治理也是個大問題。”
“我明白了,但是當時秦始皇在地方治理上又不可能全用秦人,因為他們行軍打仗尚可,但是如何治理國家或者說是如何管理百姓們的生活就不是他們的長處。”郭嘉突然出聲道。
“奉孝師兄所言極是,左丞相李斯是楚國人,右丞相馮去疾和右將軍馮劫父子二人祖上也都是趙國人,到了他父親那一輩才去了秦國。要不是秦國的商鞅變法里面有著二十等之軍功爵制,加上秦始皇他本人也有威望在秦人之中,不然哪怕是秦始皇,百姓們早就造反起義推翻他們贏氏一族的統治了。”
“原來如此,子山師弟之新解鞭辟入里,我從未見過有人能對秦朝的興衰起落有如此之深刻,就算是前漢的那位賈誼先生也比不上你的見識。”
“志才師兄言重了,我如何比得上那位賈先生,不過是在下的愚見罷了。”
“好了,子山你小子的學問雖然不足,但是對于大事兒的見解確實不凡,何必過謙?”
“其三,便是秦始皇他可能意識到了商鞅變法的巨大弊端,所以我之前才說【商鞅變法才是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這是因為——百姓們在當時需要休養生息,結果大家都知道,后面秦二世胡亥在位期間,更是濫用刑法,把商鞅變法里面那些所謂的嚴厲類型的律法弊端徹底暴露了出來!”
“這倒是,前漢之朝,文帝之時才將肉刑之法徹底廢除,后來在昭宣中興的數十年里才廢除了宮刑之法。由此可見,那個時候——秦朝的律法是真的嚴苛,尤其是秦二世在位期間。”
“說完了內部問題,我再外部問題:其一,東胡等番邦異族在外對著秦朝虎視眈眈,隨時隨地都可以入侵,所以才有了被蒙恬將軍和邊境地帶百姓們一起建立的萬里長城,這也導致了后面為了方便調兵以及保障后勤運作出現的甬道和馳道。”
“其二,嶺南一帶的百越以及越王勾踐的后人并沒有真正意義上臣服于秦,所以才有了秦始皇對于那一帶的用兵和開發,因為當時秦始皇已經兌現不了自己對于那些秦軍將士們的諾言,只能派他們去送死!呵呵,果然最是無情帝王家?!”
“這,這,這*3?!”三人具是震驚,一方面就是驚訝于劉峰劉子山竟能夠只通過前朝和本朝遺留下來的史書典籍等不完全的史料就推測出了始皇帝在當時的心里話,一方面也是震驚于秦始皇能如此無情無義。
“好了,今日之論述我等四人知曉便可,奉孝、志才,你們二人切不可外傳!”
“我二人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