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群臣反應
- 萬歷:建立大明神朝
- 大頭瑞克
- 2029字
- 2024-12-06 22:30:19
“噔噔噔~”
“快快閃開~”
北京城中,一隊隊東廠、錦衣衛人馬在街上橫沖直撞,順天府衙吏緊隨其后,唯恐落了腳步。
北院門大街旁,一名身著布衣的老仆一邊看著來來回回的錦衣衛,一邊走到旁邊的轎椅旁,透過小窗小聲稟報道:
“老爺,街上怎么突然出現這么南北鎮撫司的人,怕不是發生了天大的事情。”
沒過一會,小窗簾幕忽然拉開:“查清楚什么事了沒?”
“這事發突然,具體情況怕不清楚,只不過依前幾日錦衣衛的動向看,恐怕還是內廷的事情。”
“趕緊進宮,內閣如此急切相招,怕不是與此事有關。”
老仆見狀也不敢怠慢,當即招呼眾人起轎緩步緩步往東安門而去。
等到東安門下了轎子,就發現宮門太監早已等候多時了,見他來了后,忙不迭上前道:
“葛大人,您終于來了,文淵閣那邊已經催了好幾遍了。”
葛守禮聞言瞥了一眼周圍,就發現旁邊已停駐著七八頂轎子,心中頓時有了了然。
“發生了何事,怎么叫的這么急~”
宮門太監聞言立馬變成了苦瓜臉,為難道:“葛大人,具體情況您進去就知道了,就別為難咱家了。”
“還請公公帶路。”
“好嘞,不過咱家還是要提醒一下,待會路過皇城時候,無論看到什么都不用吃驚,直接去東華門便可。”
葛守禮臉色凝重,不用想就知道肯定出了大事,當即點頭示意。
而一進東安門,葛守禮便感到與以往的不同,來往的宦官行色匆匆,皇城中也盡是肅殺之色。
等過了東上直門,便看到沿著宮墻的長道上,比以往多了好幾倍的禁軍。
“快點!”
“饒命!饒命,我什么都不知道。”
還不等他反應,就看到遠處一隊東廠番子押著三名身著青袍的宦官,從南邊而來。
被押的宦官臉上盡是惶恐之色,原本還想要繼續求饒,一旁的東廠番子也不慣他,對他們就是拳打腳踢,讓其不敢再言語。
葛守禮沒有阻止,反而加快腳步,路過東華門進入紫禁城,很快便來到文淵閣。
可還等他進入正堂,就聽到正堂內傳來一陣感嘆之聲。
“真乃匪夷所思,匪夷所思。”
“這讓我難以置信相信!”
葛守禮沒有說話,反而推開半掩的正門。
進去一看,就發現小小的正堂內。內閣四名大學士,六部尚書、通政使等人俱其中,并且各個都神情嚴肅,或沉默不語,或低頭沉思,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與立(葛守禮的字)來了,快快就座。”
“高閣老,究竟發生了何事,為何整個京城與皇城中風聲鶴唳,那么多的錦衣衛與東廠在捉人。”
此言一出,眾人面面相覷。不過高拱顯然對這個問題已駕輕就熟了,聞言就拿起一封題本傳給了葛守禮。
“你先入座,今日叫你們過來,就是要商討此事呢,你先看看這個吧。”
葛守禮接過通政使梁子奇遞過來的題本,打開一看內容,臉色驟變。
發現上面赫然寫的是,今日御馬監掌印太監李文進等人聯合內廷諸宦,意圖在皇帝于里草欄場閱武之時作亂。
可最后陰謀敗露,御馬監提督太監孫偉等二十多人,以及禁軍四衛、勇士營將官五人盡數被皇帝誅殺。
被皇帝誅殺?
葛守禮一看到這幾個字,還以為看錯了呢,不禁端起題本,遞到眼前仔細觀看,發現沒有錯看。
“怎么會發生這種事情,李文進不是慈圣皇太后之弟,陛下的舅舅嗎?怎么會暗中作亂呢?并且這上面還說作亂宦官被皇帝盡數誅殺,這莫不是寫錯了,怎么可能。”
“對啊,高閣老,這未免也太過于荒謬。陛下年幼,何以作出這種事來。”
有意見的不僅僅是葛守禮,今日被叫到文淵閣的六部尚書們也不相信這題本的內容。
沒有辦法,這屬實有些匪夷所思,哪怕高拱、張居正、楊博等人親自告訴他們,他們都有些難以置信。
“今日叫你們來,不是說這些。陛下已經下詔,著李文進自盡,參與謀逆的禁軍將官或是抄家,或是滿門處斬,其余牽連的內廷宦官更是不計其數。
因此不僅需要內廷處置,更需要都察院、刑部協助。葛御史、王尚書,你們兩部要伙同大理寺,再聯合東廠提審此案。
此案牽連甚多,關系甚大,因此不可拖,需要及早處置結案。越拖人心便越發浮動,對朝廷不利。”
葛守禮聞言緩緩點頭,他自然能明白其中道理。
可就在此時,一旁的兵部尚書譚綸見高拱轉移話題,臉上不禁露出不悅之色,連忙接話道:
“這些事情最容易解決,可有關陛下之事呢?”
此話一出,在場眾人神采各異,可大多露出興奮之色。
畢竟與內廷貪墨一事,皇帝的種種神異,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畢竟從秦始皇求仙開始,多少皇帝想要求道長生,可都是虛妄。
遠的不說,就說最近的世宗皇帝,每日求仙問道,煉丹服藥,青詞禱告,為的不就是能夠白日飛升,長生久視嘛。
最后呢,最后還不是沒有結果嘛。
因此他們對于求仙之說甚是嗤之以鼻。
可今日內閣四人都這般信誓旦旦,卻讓他們心中起了一絲漣漪,不禁有些懷疑,難道皇帝真的有仙法不成,否則怎么能將這些人拿下呢。
可他們一想到此事,便感覺有些荒謬。
“此事不是已說清楚了嘛,就如題本所言,這些人俱是皇帝親自誅殺,我等俱看在眼里,何須騙爾等呢。梁大人~”
“高閣老。”通政司使梁子奇見狀當即拱手稱是。
“待會你把這份文書帶回通政司,下發六部九卿,以及各通政司,同時登塘報。”
“卑職明白!”
“高閣老,非是我等不信,只不過這件事也太匪夷所思了。試問如果陛下修煉得道,那我等該如何自處?要不我等面陳陛下,請陛下為我等解惑?不知你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