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周書陰符
- 書筑命運卷:蘇秦的傳奇人生
- 掠海飛
- 3584字
- 2024-11-29 10:29:07
“大哥,又有人給你送來一捆書。”蘇辟那清脆的聲音在屋中突兀響起,仿若一陣清風打破了室內原有的寂靜。蘇秦正沉浸于自己的思緒之中,聞聲猛地抬眸,便瞧見蘇辟奮力推開那扇略顯陳舊的門,側身而入。只見他身形單薄得仿佛一陣大風就能吹倒,此刻卻極為吃力地背著一卷看上去頗為沉重的竹簡書。那竹簡書的體積頗為龐大,幾乎占據了他整個后背,將他的身軀壓得微微前傾,腳步也因此有些踉蹌,每走一步,都像是在與一股無形的力量做抗爭,身軀伴隨著步伐微微搖晃不定。而他那張年輕的臉上,神色卻帶著幾分鄭重與難以掩飾的興奮,眼睛睜得大大的,眼眸中閃爍著熾熱的光芒,仿佛知曉這書的非凡意義,急于與蘇秦分享這一驚喜。蘇秦見狀,趕忙快步上前,那腳步急切而又帶著關切,雙手迅速伸出,有力地幫著四弟將那捆書緩緩從背上卸下,小心翼翼地放置于案幾之上,其眼神中滿是對這捆書的好奇與對弟弟的關切。
蘇秦嘴角噙著一抹淺笑,那笑容如春日暖陽般溫和,目光輕柔地落在蘇辟身上,輕聲問道:“這是誰給你的,又是你二哥三哥搞得詭?”蘇辟聞得此言,微微搖了搖頭,嘴角一撇,帶著些許不屑說道:“嗨,他們倆要有這學問,這天下早就是我沒有別人什么事了。”說罷,還輕輕哼了一聲,那表情仿佛在嘲笑二哥三哥的才學疏淺,眼神中滿是不以為然,似乎對兩位兄長在學問上的造詣頗為輕視。蘇秦微微一怔,旋即啞然失笑,臉上的笑容愈發燦爛,猶如盛開的繁花,又接著問道:“那是我們的父親大人買的?”言語之中,滿是急切與好奇,眼睛緊緊盯著蘇辟,那目光猶如利箭一般,不放過他臉上任何一絲細微的表情變化,仿佛想要從他的表情中直接解讀出答案。蘇辟卻堅定地搖了搖頭,開口道:“不是。”頓了頓,像是在腦海中仔細梳理著語言,而后才緩緩說道:“別說我們家現在并不寬裕,就是有錢,你在整個洛邑也找不到地方買去。我們這個社會壓根兒就沒有賣這東西的。”蘇秦聽聞,輕輕點了點頭,眼中露出一絲贊許之色,嘴角微微上揚,形成一道優美的弧線,笑道:“對,對。沒想到四弟見識還這么老誠。”蘇辟被兄長夸贊,臉上瞬間露出一抹靦腆的笑意,猶如天邊泛起的一抹云霞,撓了撓頭,那動作略顯局促,眼睛看向地面,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嗨,這還不是跟著老爸趕著馬車在大街小巷吆喝點小生意,看到的么。”
蘇辟微微抬起頭,眼神專注而明亮,繼續說道:“這回還真是跟靜姝有關系,這是靜姝的爺爺給的,老人千囑咐萬叮嚀,讓我一定要交到你手上。那老爺爺也真的很特別,花白的頭發干凈利索地盤結在頭頂,一根發絲都沒有凌亂,一身粗布白裳穿在身上,雖材質樸素,卻難掩那一身超凡脫俗的氣質,仿若道仙臨世。先讓我發誓,跟著他念‘務送至蘇秦之手。’那聲音低沉而嚴肅,猶如洪鐘敲響,每一個字都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蘇辟說到此處,表情變得嚴肅起來,眼神中帶著一絲敬畏,模仿著老人的語氣說道,聲音不自覺地壓低,仿佛那老人就在眼前。“然后,便從自己的背兜里拿出這卷書讓我背上,這不就到你這兒來了。”蘇秦心中滿是疑惑與好奇,猶如一只被困在迷宮中的小鹿,急切地追問道:“那老爺爺人呢?”蘇辟轉身,抬手一指院外,那手臂伸直,手指堅定地指向一個方向,說道:“在院外。”
蘇秦心中急切,當下便讓蘇辟帶著他快些往外走。二人腳步匆匆,仿佛身后有烈火在追趕,來到院外。
蘇辟伸手指著一處,說道:“剛才,他就站在這里的。”
蘇秦順著蘇辟所指方向極目望去,卻只見院邊那棵合抱粗的老槐樹已然綠深葉茂,枝葉層層疊疊,猶如一片綠色的海洋。串串槐花如銀鈴般垂掛于枝頭,在微風的輕撫下,輕輕搖曳,散發出濃烈的花香,那香氣如同一股無形的浪潮,一波一波地向四周擴散,沁人心扉,卻不見那神秘老者的身影。
蘇秦眉頭微皺,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悵惘,猶如一片烏云遮住了明亮的星辰,佇立良久,方轉身回屋。
蘇秦回到書室,心潮澎湃,思緒仿若一群被繁花吸引的蜜蜂,瞬間涌入了滿園鮮花盛開的花園,東一堆西一堆的各顧各忙碌起來。他并未多想那老者的離去,滿心皆是對這捆書的好奇與期待,猶如一個在黑暗中摸索許久終于看到曙光的行者。
蘇秦緩緩蹲下身子,動作輕柔而謹慎,雙手微微顫抖著解開靜姝老爺爺給他的那捆書,那雙手的顫抖仿佛是因為激動而非恐懼。只見竹簡之上,“周書陰符”四個大字古樸而蒼勁,每一筆畫都像是蘊含著千鈞之力,仿若帶著歷史的厚重與歲月的滄桑,立刻映入眼簾。
蘇秦輕輕拿起竹簡,進一步展開,每一片竹簡上的字皆是俊秀的大篆體,筆畫規整得如同訓練有素的士兵,線條流暢得似山間清澈的溪流,顯是出自高人之手,堪稱稀世珍品。
蘇秦見了,只覺眼前一亮,眼睛瞬間睜大,仿佛這個世界有一股從未被世人所認識的光亮,剎那間穿透層層迷霧,這光亮一下讓這個世界都亮了不知多少倍,讓他整個人從外到里都被那光芒所籠罩,熠熠生輝。蘇秦覺得擺在面前的這套竹簡書有著一股讓人無法抗拒的吸引力,仿若磁石之于鐵屑,他懷著崇敬與期待的心情,小心翼翼攤開了竹簡書讀起來。
起初,蘇秦讀得頗為吃力。書中的文字晦澀難懂,似是隱藏在重重迷霧之后的神秘寶藏,雖近在咫尺,卻難以觸及。所闡述的思想深邃而玄妙,仿若遠古智者的低語,在他耳畔呢喃,卻難以捉摸其確切含義。但蘇秦沒有絲毫退縮之意,他緊咬牙關,日夜苦讀,沉浸在那古老的智慧之中。夏日炎炎,酷熱難耐,屋內如蒸籠一般,熱氣騰騰,墻壁仿佛都在散發著熱浪。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衫,順著臉頰滑落,滴落在竹簡之上,洇出一個個小小的濕痕,他卻渾然不覺,只是專注地盯著竹簡上的文字,口中念念有詞,試圖理解其中的深意。時而因困惑而眉頭緊鎖,眼神中滿是迷茫,嘴唇微微抿著,那神情仿佛陷入了一個無法解開的謎題之中;時而似有所悟,眼中閃過一絲光亮,卻又轉瞬即逝,臉上露出短暫的欣喜之色,猶如夜空中劃過的一顆流星。
隨著閱讀的深入,蘇秦漸漸被書中的內容所吸引。他發現,《周書陰符》以陰陽五行為立論根基,闡述了人與自然、自然與自然之間的微妙關系。此中真意,仿若一幅宏大的宇宙畫卷在他眼前徐徐展開,萬物于其中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生生不息,循環往復。書中有云:“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蘇秦反復琢磨這句話,仿若置身于天地萬物的運行之中,感受著那無形的力量與規律。他時而閉目沉思,眉頭微皺,眼神深邃得猶如無盡的夜空,似在與古圣先賢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時而提筆批注,眼神專注而堅定,手中的筆在竹簡上劃過,發出輕微的沙沙聲,仿佛是他與知識交流的低語,試圖將這深邃的思想銘刻于心。
為了更好地理解書中的謀略,蘇秦開始將書中的理論與歷史典故相結合。他思緒飄飛,想起了太公望輔佐周武王伐紂之事。遙想當年,太公憑借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深謀遠慮,于牧野之戰中以少勝多,奇兵突襲,一舉奠定了周王朝的基礎。那金戈鐵馬的戰場畫面在他腦海中栩栩如生地浮現,他仿佛看到了太公指揮若定的身影,聽到了戰場上的喊殺聲。他意識到,太公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必然有著對《周書陰符》深刻的領悟與運用。于是,他更加刻苦地鉆研,試圖從書中挖掘出太公的智慧精髓。每有心得,便欣喜不已,眼睛里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如獲至寶,那模樣像是一個在沙漠中找到水源的旅人。
在研讀過程中,蘇秦還注重將書中的思想應用于實際的分析之中。他抬眸望向窗外,目光穿越時空,關注著當下各國的局勢。見諸侯紛爭不斷,戰火紛飛,百姓流離失所,那景象猶如一幅慘烈的人間煉獄圖。他心中感慨萬千,眼神中滿是憂慮,猶如一潭被攪亂的湖水。思考著如何運用《周書陰符》中的謀略來改變現狀,他深知,戰國時期,正是一個需要縱橫捭闔之術的時代。而自己若能掌握此術,便能在諸侯間左右逢源,實現自己的抱負。于是,他日夜苦思,分析各國利害關系,權衡利弊,繪制著心中的宏圖大業,眼神時而深邃時而明亮,表情嚴肅而專注,仿佛一位正在精心雕琢絕世藝術品的工匠。
歲月流轉,蘇秦在這《周書陰符》的陪伴下,度過了無數個日夜。他的眼神逐漸變得深邃而堅定,仿若深不見底的幽潭,又似璀璨奪目的星辰。面容雖依舊清瘦,但卻透著一股沉穩與睿智,那是歲月與知識沉淀的痕跡。他不再是那個初出茅廬、胸無點墨的蘇秦,而是在知識的磨礪下,逐漸成長為一位視野天下、智謀過人的謀士。
終于,在經過一整年的潛心研讀與揣摩之后,蘇秦仿若一位在黑暗中摸索許久的行者,終于撥開了重重迷霧,領悟了《周書陰符》的真諦。他從中總結出了一套合縱連橫的戰略思想,認為通過大周周王聯合各諸侯國,重新整合力量,可以讓大周重新掌控天下,很好地管理各諸侯國,避免諸侯國之間的紛爭,讓百姓免于戰爭的涂炭。此時的他,信心滿滿,仿若即將展翅高飛的雄鷹,決定再次踏上征程,先是說服周天子周王,然后再去游說各諸侯國聽從周王的統一號令,他要踐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深知,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滿挑戰,荊棘密布,然他已不再畏懼,因為《周書陰符》給予了他足夠的智慧與勇氣,去迎接即將到來的風云變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