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統一了意見,決定重復之前的行為,一天收,一天賣,爭取每天都不落空;并且逐步向周圍的村莊擴散,一些深山中的村子雖然有一些排外,但也不是絕對的,還是有很多人能夠說上話,有一些人還和周圍的村莊是有姻親關系的,極度排外的只有極少數的一些人。
齊遠東突然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可以在別的村找一個人和他合作,讓他從同村的人手中收,他們再從那人的手中買過來就行了。這樣做雖然會讓出一部分的利潤,但也給他們節省了時間,避免了一些麻煩,更重要的是安全。有人給他們收貨,他們只要負責賣貨就行了,也不用為收不到貨而苦惱。
........
越想齊遠東覺得這個辦法是越可行的,他現在需要把這個設想的總體框架構思完善,剩下的等以后遇到問題的時候再逐步完善就可以了。
齊遠東自己琢磨了一會才對家里的人說出這個想法“我們去別的村找人給我們收,一個村找一兩個人,他們從同村人手中收來之后,我們再以高一點的價格從他們的手中收來,我們以后主要負責賣出去就行了,收貨都交給他們。”
齊大哥驚奇道:“這樣可以嗎?他們會不會自己就拉出去賣了,不給我們?”
齊遠東拿起水杯喝了水后才說“他們自己去賣是無法避免的,但是沒有固定的銷售渠道,出貨量相對是會少一些的,并且剛開始時,都沒有掙錢,風險都是自己的,前期的貨還是給我們是最穩妥的,他們也沒有必要自己出去闖。等做到后面,他們也掙錢了,肯定會有自立的心思,這也是無法避免的,那時我們也掙錢了,不用管,這個生意也是人人可做的,我們搶占一個先機就行了。”
二哥齊遠華聽他說完也比較認同“我們村子里面的收完了,如果我們自己去別的村收,肯定會遇到一些問題的,他們自己的貨肯定是傾向于給自己關系相近的人。我們直接去遇到沾親帶故的還好說,如果遇到的都是陌生人,話都不好說,更別說收他們的貨了,現在讓他們自己收,肯定比我們去處理得好。”
齊母聽了他們這么說“你們去別的村也不清楚他們的情況,哪家有羊,哪家沒有也不知道,只能像無頭蒼蠅一樣亂闖,聽著也擔心,特別是一些村還比較惡劣,找個借口把你們當成騙子抓起來也不一定。”
齊父聽他們都說完了才道“還是遠東剛才提出的想法比較穩妥,我我是贊成的。”
“覺得這個辦法可以,就得想想找哪些人合適的,最好是找一些關系親近的。這樣的話就算他們沒有本錢自己去收,我們也可以給他們提供資金。”
“我們給本錢讓他們去收貨,再讓他們賣給我們掙差價,這樣會不會不行啊。”
“如果我們給了本錢,肯定是不能讓他們掙差價了,我們把不同的羊定下一個固定的價格,他們收一只給個幾塊錢這樣就行了,都是附近的損耗也不會太大,他們那邊稱有多少斤兩,到我們這也不會差太多,如果差太多了,就不要他干就行了。”
“還是你鬼點子多,我記得你玉明叔的女兒就嫁到了山頭上的青山村,可以去他家打聽一下,他的女婿一家就可以做為一個合作對象,之前看過家人都是比較精明的人家。可以去找你玉明叔說聊一下,讓他做個中人,給我們見邵一下,這個忙他是會幫的。”
“有這樣的關系就最好了,有沾親帶故的關系,相信我們的這個想法他們是會做的,這是給他們掙錢的機會,想來是不會拒絕的,別的村也可以多找找,看看有沒有這樣的關系。”
齊遠東他們家在這個村的情況比較特殊,外祖爺爺在外祖奶奶生下齊父的時候就去參軍了,還是gmd在抗戰的時候犧牲了,就只有齊父這一個“獨苗”,在村里人丁單薄,沒有其他的親兄弟姐妹幫襯。
現在遇到這樣需要人手和血緣關系幫助的時候,也就只能尋找一些關系相對較好的人家來幫助了,沒有親近的血緣關系,只能借助一些親近的人際關系了。
一家人就著齊遠東提出的這個設想話題繼續聊下去,把它逐漸給完善了,找出了很多齊遠東一個人沒法完成的解決方法,使它更加的完善了。
他們打算明天先去接觸一下然后再定下具體的實行方法。
第二天一早,齊遠東就和齊父一起去了齊玉明堂叔家,二哥和大哥則去收小山羊,兵分兩路。齊玉明一聽到齊父是想找他的女婿張彪,幫忙在青山村收羊,他也沒法拿主意,但可以帶著他們父子二人一塊去看看。
他們村和青山村離得并不遠,就只有三四公里的路程,聽說齊玉明愿意跟著跑一趟齊父和齊遠東也很高興,連忙道:“你愿意跟著去介紹一下是最好的了,不然你那個女婿我們也沒有見過幾次,到時還得一路打聽。”
“我也有一段時間沒有去他們村了,也想去看看外甥,之前就打算這幾天去看看,今天就趕巧了,不然還真沒空去,就是你們得等一下,我先收拾一下。”
“不礙事,你們先收拾,我們也得回家一趟,過一會我們再過來。”
齊遠東回家后,就推出了他的二八大杠,好長時間沒有騎了,需要打一些氣,待會去青山村他打算騎自行車載著齊父去,因為不用拉一些貨,自行車就是最方便的,速度比馬車快,還方便,就是有點費勁,因為青山村在他們村上方,去的時候是一個上坡的路,回來時則是下坡的不用費力氣。
他們父子二人在家待了一會就聽到門口有人喊,原來是齊玉明堂叔來了,他們二人推著自行車出了門。
齊父看到玉明叔就說道:“我們還打算去找你呢,沒想到我們都沒出門,你自己來叫我們了”。
“沒什么,也沒有什么好收拾的,隨便帶一點自家產的東西去給外甥就行了,你們父子騎自行車去啊,我待會也騎自行車去吧,省得走路了。”
“騎自行車會快一點。”
他們又返回了齊玉明堂叔家,就見堂叔也推出自行車,把裝有東西的背簍綁在了自行車后座上,他們三人才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