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未來之事

事情得到解決,偏殿石桌間的氣氛也是愈發輕松,四人各坐一方,品著李易帶來的普洱茶。

吃食殘羹被太監收拾干凈,石桌上,擺放著嶄新的茶具,清幽的茶香縈繞在幾人周圍,久久不散。

“這茶水甚妙,雖然不及我朝的茶湯,卻也別有一番滋味。”

李世民飲著茶。茶水在喉間回蕩,先是微澀,緊著著甘甜漸起,竟如山泉般清冽,滋潤心肺,加之多日的災劫消解,此時品茶,簡直再合適不過。

李世民一邊喝茶,一邊手執茶壺,站起來親自為房玄齡斟滿。

“如此一來,玄齡也能松口氣了。”

李世民看著身體單薄,整個人幾乎瘦了一圈的房玄齡關切道。

“玄齡近日為這災情多有勞心費神,朕早有聽聞,如今有了糧食,又有農藥,縱然無法根絕這蝗災,至少也能讓百姓松口氣,度過今年的寒冬。”

李世民看著誠惶誠恐的房玄齡。

“玄齡啊,你也辛苦了!”

“回稟陛下,臣不苦,為陛下,為我大唐分憂,此乃臣之分內之事,臣自當年渭北投入陛下帳下,深感知遇,便下定決定,此生定當為陛下驅使,不求其他,只求我大唐江山永固!”

說罷,房玄齡當即下跪,表決決心,便如當年他投入秦王帳中一般。

“哈哈哈哈,朕有玄齡,便如漢光武帝之鄧禹!”

李世民雙手將房玄齡扶起。

而一旁的長孫無忌見此情景,也不由的心生感慨,他和房玄齡雖然時有政見不和的事情發生,互為對手,但總得來說,對這位老戰友兼對手,長孫無忌還是欣賞佩服居多。

一連串的煩心事都有了著落,李世民也非常高興,對著李易笑問道。

“你通曉未來,看到我和房相君臣相宜,不知那后世君臣中,可有模仿的例子?”

李世民笑問道。

“歷史對于陛下你的評價,先前我兩已經聊過,千古一帝絕非吹噓,而房相,在我華夏歷史也的確是人臣的楷模,在宰相這個位置上,是標準的人臣典范。”

一聽這話,房玄齡也極為喜悅,但還是謙虛的說道:“若無陛下慧眼,我安能有今日?李小郎君,老夫斗膽問一句,未來后世之人,對老夫的評價當真如此之高?”

“那是自然,后世史學家在評論大唐宰相時,無不首推房相,總是說:“唐代賢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說句青史留名,絕非虛言。”

李易輕笑道。

青史留名?!

三人一聽這話,瞬間精神百倍。

尤其是房玄齡,雖然嘴上一句句的后人謬贊,老夫何其幸之,但臉上的紅光不會騙人的。

也是,到了他這個地步,基本沒啥追求了,已是位極人臣,求得無非就是史書上留下的名聲。

一旁,長孫無忌見狀,也有點按奈不住。

先是陛下大家夸贊,然后李易也直接表示房玄齡青史留名,那么他呢?

論關系,他是當今陛下的大舅哥,從小相識,論貢獻,他自付不低于房玄齡,剛才見面李易不說說了嘛,那個什么二十四功臣,他居首位。

眼見此,長孫無忌也有點坐不住了。

這一幕,自然瞞不過李世民的眼睛。

“輔機難道也逃不過這青史留名的誘惑?”

李世民打趣道。

“也罷,今日咱們君臣同樂,玄齡知曉了未來之事,那么也不能厚此薄彼,李易啊,你就多和我們聊聊這后世之事,縱然是錯的也無妨,若是提前知曉,對我們三人也能起到防微杜漸的作用,你大可暢所欲言,無不可聊!”

李世民大手一揮,非常豪氣的說道。

看著模樣,多少有點酒上頭的架勢......,其實是裝的,無非是想從李易口中窺得未來之事,邊上的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都在幫著打配合,君臣多年,這點小默契還是有的。

“多謝陛下!”

長孫無忌聽到李世民的表態,當即行禮叩謝隆恩,隨后轉向李易。

“小郎君,方才初遇時不知你的來歷,老夫孟浪,在此自罰一杯!”

說罷,長孫無忌抬起酒杯,一飲而盡。

李易見狀,也樂了。“不知趙國公想知道些什么?”

“老夫得陛下賞識,虛名也好,富貴也貴,該享受的,都享受過了,唯一牽掛的,無非家中那幾個不成器的小輩。”

長孫無忌想了想,他還是放不下家族,畢竟長孫家,眼下可是關隴集團的領頭羊,當之無愧的世家豪族。

名聲這塊,既然房玄齡都能博得到個大唐賢相的虛名,那他長孫無忌,還能比房玄齡差?

聽到這話,李易愣住了。

“趙國公,你真想知道長孫家的子嗣后輩如何?”

長孫無忌摸著下頜胡須笑道:“正是!”

談到后輩,其實不止長孫無忌,李世民,房玄齡,也都豎起耳朵。

嚴格來說,李世民想問的東西更多。

剛才聽李易說蝗災之事,就提到玄宗,說那是他之后的第四位皇帝。

四位皇帝,那少說也是百年之后的事了,并且李易還提到,“蝗因此亦漸止息”,從而為開元盛世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盛世,這就是這個時代皇帝的最高追求。

得知后世子孫有此成就,李世民固然欣喜,可相比下,他還是更想知道太子承乾,將來施政治國如何!

三雙眼睛直勾勾的盯著李易,就等著他接下來就像劇透。

但李易想到歷史上發生的那些‘趣事’,或者說狠活,一時間,連他都有些不好意思開口,該來的還是來了。

“我口述之事,那是建立在我們那個時代史料所記載,并非我個人順口胡謅,并且,史料的可信度有多高,相信各位心里自是有一桿秤!”

想了想李唐皇族后續的表現,李易覺得還是得先發表個免責聲明。

“卿家只管回答,既是未來之事,便按照史書記載直說便是,功也好,過也罷,我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便是后世子孫不孝,那更應該提前知曉,撥亂反正!你所說的史料,關乎江山社稷,切不可因顧及朕與玄齡輔機的身份而有所隱瞞。”

“我朝的魏征,你應當有所耳聞吧?此人本是昔日的建成舊部,歸于朕麾下后初授諫議大夫,此后歲月朕感念此人腹有良策,是治國安邦之才,便加以重用,朕數次與與他論政,討論得失頗有收獲,即使經常被他頂撞,而如今他已入秘書監,參預朝政。”

李世民順勢接過話茬,甚至拿魏征舉了例子。

他這意思很明顯,無非就是讓李易不要有所顧忌隱瞞,若是因為怕得罪人就閉口不言,那才是罪過。你看,魏征還不是經常犯顏直諫,朕非但沒治他的罪,還給他封了官。

“陛下與魏征的典故,那是收入史冊,傳頌千古的故事,一位愿意接受批評的皇帝,和一位愿意冒死直諫的賢臣,相當益彰。史書載,魏征病逝后,陛下你對君臣感念道: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史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陛下你拿魏征舉例,是在太抬舉我了。”

花花橋子人抬人,李易也順便夸了李世民兩句,將他未來說出的格言都搬出。

“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史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這話,真是朕說出的?”

李世民反復誦讀幾遍,欣喜異常道。

“當然!”李易肯定道。

邊上的房玄齡和長孫無忌聞言,也很配合贊頌幾句。

見氣氛也烘托的差不多了,李易也清了清嗓,道。

“既然你們那想知道,那么我干脆從頭開始給你們捋一下吧。”

“在哪之前,我先回答下趙國公的問題。”

李易頓了頓,正色道:“未來,趙國公的子嗣后輩,結局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美好,事實上,在未來,長孫家家產被抄沒,近支親屬都被流放嶺南為奴婢,長孫大人你削爵流放黔州被迫自縊,所以你的后人......”

哐當,酒杯墜落的聲音。

此言一出,別說長孫無忌了,連李世民和房玄齡都為之一怔。這天怎么聊的,上一秒還好好的,下一秒直接就流放自縊,轉折會不會有點過于大了?

長孫無忌更是不堪,連身體不自覺的晃了晃。

最后支撐著身體勉強坐穩,長孫無忌勉強笑了笑,“李易小哥,莫要與老夫開那等玩笑。”

李易卻搖了搖頭,道:“我只是陳述史書上的內容而已。”

“怎么會?”

發聲的,是李世民。

“李易,你且細細說來,長孫家未來怎會如此?”

李世民不相信以后會那樣。

以長孫無忌的地位和功勞,除非謀反,要不然,決計不會落得如此下場!

但謀反,可能嗎?

李世民相信長孫無忌絕不會有那等不臣之心,他頂多有些貪戀權勢而已。

想到這,李世民似乎一下子想到了些東西。

“李易,你所說之事,并非發生貞觀朝,是不是?”

李世民忙問道。

李易點點頭。

那也就是說,長孫家的悲劇。

只一瞬間,在場三人似乎想到了什么。

新皇!

可,那也不對啊,未來太子承繼大統,長孫無忌是他的舅舅。

而政治上,長孫無忌是不折不扣的太子黨。

太子未來就算榮登大寶,也沒有必要對長孫家如此啊?

難道?!

李世民想到了太子墜馬之事。

場中氣氛變得凝滯,原先那君臣相親的美好畫面似乎也回不去了。

最后,又是李世民打破了沉默。

“李易,我且問你,太子承乾未來治國如何?”

這話一出,李易臉上的表情,瞬間變得非常精彩。

“陛下,我建議你換個問題問。”

李易顯然不想聊這個話題,或者聊太子李承乾。

“朕不接受你的建議!”

“......”

李易很想發個6,想了想他才說道。

“陛下,其實歷史這種東西,或者未來將會發生的事情,是可以改變的,我這么和你說吧,如果我告訴你,明天會下雨,你最好不要出門,否則會被雨淋濕,那你是不是就不會出門了,從而避免被雨淋濕,或者,你就算非要出門,至少也會帶把傘,對吧!”

李易一攤手,岔開話題道。

“你莫要避重就輕,回答朕問你的問題。”

李世民顯然不吃這一套。

李易的話,聽起來似乎有道理,但李世民還記得,那天晚上李易離開前,曾告誡自己多注意太子,避免受傷,以免留下腿疾。

第二天,李世民就下詔,勒令宮中內侍宮女好好注意。

但結果呢?太子還是受傷了,且御醫診斷后,料定太子的傷勢無法康復,注定會跛腳。

這算什么?難道李易沒有提前告知嗎?自己沒有恪守預防嗎?

可結果還是如此!

從太子墜馬一事,冥冥中,李世民總感覺歷史是不可逆的,這讓他有種無力感。

古人有適合很迷信的,要不然,歷史上那些讖語也不會那么流行。

遠的不說,就說李世民,歷史上,因為一句‘女主武王有天下’的讖言,就把李君羨給處決了,這老哥死的多冤。

因為布衣員道信的一句話,滿門抄斬。

此事,也成為李世民黑粉經常拿來攻擊的重點。

現在,面對李世民的咄咄逼問,李易還真覺得有點騎虎難下。

不回答肯定不行,可回答了,就他死后唐朝發生的那些破事,不得把這位太宗陛下氣出高血壓啊!

氣氛尬住了,兩人的眼睛都死死盯住李易。

房玄齡除外,這位宰相現在是最尷尬的,他想走,這破地方,一秒鐘都不想待了。

“陛下,聽我一句勸,有些事情,不知道反而更好,我們后世有句話,叫兒孫自有兒孫福。”

李易還想再掙扎一下。

“別和朕啰嗦了,你且說來,無論何種情況,朕都恕你無罪!”

李世民語氣愈發嚴厲,大有誓不罷休的樣子。

“你放心,既然是朕主動向你提問,那無論何種結果,朕都能接受,暢所欲言,你既然稱朕為千古一帝,便應當知曉,朕并非毫無氣量之人!”

李世民再次保證道。

“唉....行吧,既然陛下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繼續拖延反倒成了我的不是了。”

“歷史上,太子李承乾,一生未登基,至于治國,那便是無稽之談!”

李易也豁出去了,開局直接大招,0幀起手!

出乎預料的,李世民還算冷靜,這點,從剛才流露出的些許細節中,他已經猜測到了。

所以,李易這話,真正驚駭的人,是房玄齡和長孫無忌。

尤其是長孫無忌,快要連站都站不穩了。

恍惚間,他好像知道為什么家族會淪落到那般地步了。

他長孫無忌作為鐵定的太子黨,未來若是其他人登上大位,面對他這個昔日太子盟友,肯定會趕盡殺絕了。

想到這,長孫無忌老淚縱橫心道:“太子啊,你可害苦老夫了!”

而房玄齡,則盡量垂著頭不出聲,盡力的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李世民聽完,怔了怔,但還是繼續問道。

“是因為跛腳一事嗎?朕....雖然御醫說過,承乾腿疾之事已無力回天,但李易,你來自千年之后,你們那個時代神奇至此,定有辦法醫好我兒的腿疾,是不是?快,回答朕!”

這次,李世民沒有再稱太子,而是直呼我兒。

和李易說話時,語氣也軟了許多,甚至于,帶著絲絲的哀求之意。

不止李世民,連長孫無忌也抬眼看著李易。眼中煥發出一縷生機。

對,李易是來自千年后的奇人,他肯定有辦法的,只要能治好李承乾,讓他順利繼位,那我長孫家的結局一定可以改寫!

驀然間,李易成了在場兩人最后的救命稻草。

李世民和長孫無忌都將希望寄托在李易身上,期盼他能改變歷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垣曲县| 商丘市| 东安县| 太湖县| 拉萨市| 崇明县| 油尖旺区| 资兴市| 龙海市| 荆门市| 阿拉善右旗| 安西县| 铁岭市| 盐津县| 城口县| 高尔夫| 横峰县| 太保市| 常州市| 卢氏县| 潼南县| 吴旗县| 攀枝花市| 开远市| 萝北县| 枣阳市| 日喀则市| 蒲江县| 米林县| 安乡县| 阜宁县| 全椒县| 伊宁市| 江阴市| 卫辉市| 色达县| 宜春市| 东安县| 弥勒县| 密山市| 仪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