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升官啦,工部尚書+災荒下的貞觀之治‘二合一’

咻咻咻~~~~~~

箭矢帶著尖銳的破空聲,頃刻間便沒入遠處皇宮城墻內。

一連十余發箭矢,不過三息之內,就全都發射出去。

長孫無忌和房玄齡看的愣神,臉上的驚訝已經溢快出了。

而手持滑輪連弩的李世民此刻卻像個得到新玩具的孩童般,高興的手舞足蹈。

“箭矢雖小,但這穿刺力居然如此之大?攻擊的速度也能大大加快...”

“雖說其貌不揚,但從實用性看,遠超我大唐軍士裝備的尋常弓弩。”

“輔機你看,不過只是加上了幾個輪子,卻能異常省力,弓弦拉起來輕松無比,最奇的還是這圓圓的小桶,從內往外看,不僅可以定點目標,順著這內標的點,便是未經戰事的尋常士卒,也能大大提升精準度!”

“臣等為陛下賀,為大唐賀,有此神器,區區突厥不足為患!”

......

把玩好一陣新式弓弩,李世民這才戀戀不舍的放下兩個大玩具。

嘆道:“可惜藥師不在,若是他親眼得見此神兵利器,不知該有多高興!”

隨后,他又轉頭看著李易:“你們后世之人的腦子究竟是怎么長的,無論這連弩,還是弓,為何怎能做到此等地步?”

不怪李世民如此,畢竟滑輪結構+現代工藝制作的弓弩,放到冷兵器時期的大唐,效果已經足夠逆天。

正如中世紀的人評價剛弩:‘剛弩是最不人道或者不公平武器,因為一個沒有什么經驗的剛弩手,可以輕松射殺終其一生都在鍛煉武術的板甲騎士!’

科技的發展,將尋常的經驗,技藝的代溝全都磨平了,不然為什么隔壁漂亮國的稱贊左輪槍,上帝創造了人類,而柯爾特讓人類平等。

這個年代的戰爭,弓箭手對力量的要求的極高。

未經訓練的士卒,連拉開弓都是大問題,更遑論瞄準和精度。

挽的弓越強,射的箭也就越遠,齊射的時候才能在更遠的距離殺傷敵軍。

滑輪結構的省力,恰好就彌補了這個問題。

滑輪弓的結構,李世民三人還能通過上手試驗猜的七七八八,剩下的弩,那就完完全全的無法理解了。

為何這東西的攻擊速度能那么快?

為何借由著小圓筒后,能大大提升射擊精度?

為何這握把和托架能如此契合持有者?

三雙寫滿了求知欲的眼睛直勾勾盯著李易,

“其中涉及到很復雜的物理學內容,并非是我不愿意為陛下解惑,而是我就算照著教科書給你說一遍,你們也聽不懂啊。”

“比如這弩身上的瞄準鏡,涉及的技術就包括光學設計、材料科學、電子技術和制造工藝等等,這其中隨便一個,拆開都能寫本書了,三言兩語間,我很難給你們解釋清楚!”

李易無奈道。

“方才若非我親自上手教導如何使用,陛下獨自一人摸索半天,卻還是無法正確使用,連學會使用尚且如此,更遑論解釋其中奧妙了。”

“......”

這就屬于貼臉放大了,盡管李易說的很委婉,但李世民三人還是能聽出他的意思。

翻譯過來就是,別問了別問了,說了你們也聽不懂。

又是一陣沉默,半晌后,李世民開口了。

“此神器,我大唐可否造出?”

“很難,你們材料和鍛造工藝差的實在太遠了,即便有了實物,這對工匠來說,也委實有些超綱。”李易搖搖頭直接否了。

“便是有你相助也不行?”李世民還想去爭取下。

李易坦陳道:“說來慚愧,在得知陛下有軍械方面的需求前,我從未去了解過此物,換而言之,就算是我,對這兩樣物件的了解也知之甚少。”

“如此說來,朕想要大批量裝備此神器,依然需要拿黃金與你進行置換?”

李世民發動了金元攻勢。

“是,也不是,陛下固然可以找我進行買賣,但這弓弩,放在我們那個時代,依然是受管制的,少量還好,但若是需求太大,我也不敢保證能供給太多。”

李易嘆息道。

一聽這話,李世民頓時急了。

讓你給我們造,你說造不出,找你買,你說貨不夠,那你拿這東西勾引我們干嘛?

李世民握著滑輪連弩,如此強勁的神器近在眼前,但卻無法整軍裝備,那特么還不如沒見到。

沒有的話,他最起碼還不惦記。

“別只提困難,辦法呢,辦法你總該有吧?只要能造出此物,朕立刻下旨,封你為工部尚書,你有任何需求,朕都會想辦法滿足,如何?”

李世民越說越急躁,隨口就封了個尚書出去。

咦?能當官了?李易愣了愣。

隨后,他腦海中傳來了系統的一聲提升音。

【觸發歷史進程事件,改造唐朝弓弩設計!】

‘唐朝軍事工業還處在萌芽階段,其主要作戰武器依然為冷兵器,宿主引入滑輪弓與滑輪連弩,為唐朝工業科技引入新希望,請宿主在一個月內,為唐朝建立初步的滑輪結構弓弩。’

‘任務限時:一個月!’

‘獎勵:未知!’

接受/拒絕

腦海中碩大的提示文字,李易沒有猶豫,直接點擊了接受。

他本來就心里就有算計。

“工部尚書什么的不重要,關鍵我對大唐的軍事工業很有興趣。”

李易深吸一口氣,故作莊重道。

“些許困難,不足掛齒,只要陛下全力支持,能為大唐出一份力,我自然是愿意的!”

李世民聞言,當即大喜。

“如此甚好,有你相助,朕對討伐東突厥一事,勝算和把握更大。”

一旁的長孫無忌和房玄齡見此,嘴邊像是有什么話要說,但被李世民一個眼神制住。

“軍械一事,就這么說定了,但陛下,有些事,咱們需要先約法三章!”李易道。

“哦,李卿家但說無妨!”

李世民笑道。

得,稱呼都變了,從李易變成李卿家了。

“無論滑輪弓還是輪滑連弩,其制造工藝都不是你們這個時代的產品,雖說在后世,它們的技術含量不算很高,但對大唐而言,還是有些過于超前。”

“技術是全新的,不少材料和道具,還是需要從我們后世購置,這是其一!”

“至于技術人員...也就是工匠,也需要我從我們那個時代找,這是其二!”

“而從零開始制造研發,并且想開辟出一條完整的生產線,所消耗的資金和人力定然不低,這是其三!”

李易得先把免責聲明拋出來。

“這是自然,方才朕觀察這兩項神器,縱然有卿家解釋,但朕依然不得其中要領,什么光學,物理,朕都不懂”

“但既然此物乃是你們后世所造,我大唐從頭開始研習,自然任你便宜行事!卿家請放心,朕會下旨,整個工部,但凡關系新式弓弩制造一事,上下官員自是由你調配,至于花銷,戶部會全力配合。”

李世民只是略微思索,就直接放權。

所謂的便宜行事,那就是你想怎么辦,就怎么辦,只要和弓弩制造有關的,整個大唐,你只需要向朕一人匯報就行了。

“多謝陛下信任。”

李易毫不客氣道。

本來他還想著讓玩家們來了以后怎么找李世民討個差事,現在成了工部尚書,還有便宜行事之權。

那么我作為大唐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部、水利部、林業部部長,封幾個玩家當秘書助手,很合理吧?

“軍械制造一事,便暫且告一段落,不知李卿家可還記得,哪天晚上,朕還有一項難處。”

李世民稱熱打鐵道。

“陛下是指糧草?”李易問道。

“不只是行軍士卒的糧草。”

李世民嘆息一聲,指了指這石桌上殘余的剩菜。

“近日關中蝗災肆虐,百姓艱難,食不果腹,我作為天子,非但無力為百姓解難,反而如此大快朵頤,每每想到各地送上來的奏疏,朕實在羞愧難當!”

事實上,從李世民登基開始,大唐就遭遇了史無前例的大旱災。

貞觀元年的大旱災,李世民束手無策。他只能自己帶頭節省糧食,把自己的一日三餐減少為兩餐(此事典出《新唐書》語:“元年十月丁酉,以歲饑減膳。”)

貞觀二年、三年、四年,大唐朝又發生了旱災和蝗災,老百姓又吃不飽飯了。李世民沒辦法,又是大赦天下,又是避居正殿,希望老天爺能降下甘霖,讓大唐朝的百姓能填飽肚子。(二年六月庚午,以旱蝗責躬,大赦三年正月丙午,以旱避正殿。六月戊寅,以旱慮囚。四年二月丁巳,以旱詔公卿言事)

為此李世民特地在長安皇宮中舉行法事“禳蝗”,在祝文中李世民向上天祈禱說:“人以谷為命,百姓有過,在予一人。但當食我,無害百姓。”

說完后,李世民直接就抓了一只蝗蟲吃掉,史書對此稱李世民吃下蝗蟲后,是歲蝗不為災。

但真相確是,蝗災一直持續到貞觀四年的下半年,直至貞觀五年后,老天眷顧唐朝,這段時間風調雨順,大唐的老百姓才終于能可以吃飽飯。

而李世民采用名臣戴道國的建議,并且讓戴道國負責,才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倉儲救災制度,至此,百姓才終于擺脫吃不飽的隱患。

“此事簡單,不夸張的說,只要陛下肯花錢,多少糧食我都能給你運來。”

李易胸有成竹道。

說罷,他從背包里去了一大袋碎米和一大袋工業鹽。

目前整個唐朝,人口加起來也在一千多萬。

在這其中,貴族,世家,官紳,他們肯定是不缺糧。

那剩下的受災的百姓,雖然加起來數量依然十分龐大,但若僅僅只是果腹不求質量,李易還真能解決這個問題。

以現代的碎米為例,那東西批發也就一塊多點一公斤,放在現代,大多數人都看不上,可要放到貞觀初年的唐朝,不少小地主家吃的可能還趕不上碎米。

現在的大唐,主糧依然是以粟米為主。

碎米加上后世廉價的工業鹽,現代人自然嗤之以鼻,可放到眼下的大唐,百姓能把你當活菩薩供起來。

當然,量大的前提得是李世民金庫足夠充裕才行。

“這是稻米?”

房玄齡手捧著細碎的米粒,驚訝道。

李易道:“沒錯,這是我們那個時代所產的稻米,雖然比不了剛才餐桌上的大米飯,但若是用來給賑災,卻也足夠了。”

“?”

三人聞言,臉上再度寫滿了困惑?你確定這是用來在災民吃的?

“呃?你們為何用這種眼神看著我?”

李易被三人盯著有些發毛。

“李大人,你可知道,我大唐百姓目前靠何物果腹充饑?”

房玄齡臉色凝重的問道。

“不清楚,不過根據史料記載,目前的大唐,主食應該是粟米飯、麥飯,稻米,糯米,再具體一點,我就不清楚了,畢竟相隔千年,我也沒機會到民間親訪,所以就自作主張運來了這些碎米,房大人有什么問題嗎?”

李易疑惑問道。

“李卿家當真是不知人間疾苦,自貞觀元年伊始,蝗災,水災,旱災,輪流蹂躪我大唐土地,谷物歉收,災害不斷,你口中的粟米飯,麥飯,便是城中富戶都難以保證,遑論這晶瑩如玉的稻米。”

房玄齡嘆道。

他的職位是尚書左仆射,基本等同于后世的首相,民間生計,房玄齡自然是很清楚的,偏遠的地區不說,就連長安城邊都充斥著流民和災民。

“房大人可能對我所處的那個時代有些誤解,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我所處的那個時代,這種碎米,已經是最低廉的糧食了,尋常老百姓都是不吃的,大部分的用途是用來碾碎了喂牲口,至于晶瑩如玉,那真不至于。”

李易解釋道。

作為一個現代人,很難理解封建時期的農業社會有多艱難,哪怕他也上網查了不少資料。

有論壇下的回答是,不用給吃的,直接用復合的豬飼料,那東西便宜,淀粉,蛋白質,礦物質,鹽,纖維素,維生素,油脂,全都有。

可他實在辦法說服自己,給活生生的人喂豬飼料,反正橫豎都是李世民承擔,頂多他作為中間商,不以此牟利便是。

說到底,人類徹底擺脫饑荒也就一個世紀前的事,現代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沒辦法完全套用到古代。

貞觀之治,那是君主和賢臣的故事,史家記錄在冊的資料,肯定是不包括尋常百姓的。

無法否認李世民做的很好,但古代的生產力低下,讓老百姓吃飽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即便是號稱“千古一帝”的李世民,也沒有能力完全解決百姓的吃飯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城县| 龙州县| 霍城县| 陆河县| 巴中市| 双牌县| 丰台区| 鲁甸县| 宜章县| 金山区| 枝江市| 定远县| 柏乡县| 云梦县| 思茅市| 图片| 齐齐哈尔市| 岑巩县| 库车县| 法库县| 泰和县| 西安市| 顺义区| 科技| 桐庐县| 象山县| 朝阳县| 望都县| 图木舒克市| 米泉市| 文成县| 云林县| 武穴市| 茌平县| 车险| 汤原县| 葫芦岛市| 瑞丽市| 克拉玛依市| 夹江县| 赤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