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歌人不疲倦的工作術
- (波)彼得·費利克斯·格日瓦奇
- 2652字
- 2024-11-05 14:29:56
改變環境:4個技巧快速集中注意力,成為職場“高產者”
至此,我們知道進入心流狀態需要一個使員工不被干擾的環境。因此,我們首先必須打造一個這樣的環境。
睛姿(JINS)公司為了讓眼鏡在醫學發展中發揮作用,進行了一系列與“人的工作表現”相關的調查。最終,晴姿公司成功研發出能實時監測佩戴者身體狀況的智能眼鏡(JINS MEME)。
令人驚訝的是,以“職場人士什么時候最專注”為主題的調查結果顯示,員工在公司時專注力最低。而在“在什么樣的環境下工作效果最好”的調查中,很多人認為在隔絕所有信息的空間里工作時,工作效率是最高的。
在很多公司里,每個員工都有固定座位。然而,在隨時有人跟自己說話或是被突然分派任務的環境中,員工可能無法專心工作。為了讓員工有最好的發揮,最好能允許他/她根據工作內容自主調整工作環境。
在谷歌公司和雅虎公司,員工可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工作場所。比如,員工除了可以在會議室辦公,還可以躲起來獨自工作,疲倦的時候也可以在公司的茶水間或餐廳休息。
這樣的公司或許不是太多,但我認為,就算公司沒有建立起這樣的機制,員工也可以在公司中打造一個“屬于自己的角落”。例如,這些角落可以不是自己的固定座位,如會議室或會議桌等。想在不被任何人打擾的狀況下工作或是想打個小盹兒時,如果有一個這樣的角落,員工就可以暫時躲起來,好好調整自己的工作節奏。
我也打造了自己喜歡的幾個空間,當感覺工作節奏亂了或無法集中精神時,就會去那里躲起來。
如果你在公司里找不到這樣的地方,公司外的咖啡廳也可以。最近,越來越多的人在公司以外的地方找到一個屬于自己的角落。曾出版《動機革命》(《モチベーション革命》)和《平臺》(《ザ·プラットフォーム》)等書的尾原和啟先生在谷歌任職時,似乎也經常去森美術館處理工作。
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可以讓自己保持平靜的場所,可以考慮是否要付費租借場地,當作對自己的投資。例如,參加付費的會員制圖書館或租用付費自習室當作工作空間。這樣的投資聽上去好像沒什么用處,但和身處備感壓力、無法集中注意力的環境相比,租用付費場地是更好的選擇。
日本企業的員工普遍有“工作應該在公司做”的強烈意識,導致很多人不想離開自己的座位,但如果可以在安靜舒適的地方工作,精神比較容易集中,自己也會有更好的表現,就結果來說,可以為公司帶來更多利益。
可維持專注力的姿勢和呼吸
姿勢和呼吸對維持專注力來說非常重要。疲倦的時候,請試著調整姿勢,坐在椅子上,縮下巴,挺起胸膛,后背伸直,然后,請有意識地深呼吸。
對經常久坐的職場人士來說,椅子是非常重要的。谷歌公司和摩根士丹利公司為員工提供的椅子均來自赫曼米勒公司(Herman Miller)。赫曼米勒公司所生產的椅子會充分考慮到生產力的重要性。在其生產的所有椅子和桌子中,最受歡迎的、對提高專注力最有用的就是可以自由改變高度的桌椅。
某項研究結果顯示,如果長時間坐著,會給人的腰椎帶來很大壓力,新陳代謝也會變差。而刻意從一個姿勢轉變為另一個姿勢,對一個人的健康有益。
在谷歌,員工可以依據當時的心情,改變椅子或桌子的高度,也可以選擇站著或坐著工作,使自己在工作中不容易疲倦。實際執行之后,我發現調整心情或想睡覺時站著工作,可以人為打造出有利于員工高效率工作的環境,這些驚奇的發現被我視若至寶。沒辦法擁有這些工具的人,也可以試著換個舒服的靠墊,或換個姿勢,來打造利于自己高效工作的環境。
利用音樂打造工作環境
我們可以利用音樂打造出獨屬一人的工作環境。此時此刻,或許有人正戴著耳機一邊聽音樂一邊工作?!霸谀承┕ぷ髦幸贿吢犚魳芬贿呑鍪?,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這個說法已經在近些年得到證實。
聽音樂時,我的靈感總會不斷涌現,所以我經常在工作時放音樂聽。我保存的歌曲占手機云端存儲空間的八成。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在工作時,最好選擇以下類型的音樂:
◆ 自己喜歡的音樂。
◆ 富有活力的音樂。
◆ 有很多重復節拍的音樂。
聽自己喜歡的、充滿活力的音樂,會使人充滿干勁;而有很多重復節拍的音樂和出神音樂(trance)的形式有點類似,會讓人更專注地投入工作中。
我喜歡聽沒有歌詞的電音舞曲。電子樂節奏性強,重復的節拍多,讓人聽了之后很容易進入出神狀態,我經常在工作時聽。
我們可以依據工作任務的類型來決定聽什么音樂。例如,在做某一類需要更多細心和耐心的工作時,也許安靜的音樂可以使你表現更佳;而在做一些比較緊急的工作時,聽節奏輕快、活潑的音樂可能會讓你感覺更好。不過,若音樂中有歌詞,聽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注意到歌詞的內容,進而影響工作,所以我建議選擇沒有歌詞的純音樂。
如果你只是單純感到疲倦,或是因為遇上各種麻煩而覺得累時,可以通過聽恬靜的音樂放松身心。我最近喜歡聽的歌曲是一首日文歌《昂首向前行》(《上を向いて歩こう》)。
減少移動的壓力
每次只為了討論一點小事就不得不走過來走過去,也會讓員工產生不必要的工作壓力。
與其他公司的人開會時,我會盡量請對方到自己的公司來。如果參加會議的人有很多都來自不同的公司,我會盡量將會議安排在同一天、同一個場所。
比如,為了和出版社的人詳細討論本書的出版細節,我們沒有把開會地點定在位于東京六本木一丁目的軟銀出版社(SB Creative),而是在附近的赤坂跳蚤市場(Ark Hills)開會。有時候,我會整天待在雅虎的公共工作中心辦公,也會在那里和他人碰面,有時甚至一天在那兒開好幾個會。
討論工作上的事,并非一定要在哪家公司進行不可,應該在征詢對方意愿后,彈性調整開會的時間和地點。
把自己關在會議室里
谷歌公司為了讓全球員工用同一個線上視頻設備開會,建立了所有員工都能使用的會議室預約系統。自此,即使在印度工作的員工,也可以預約東京的會議室。
這個方法雖然方便,但有的時候,其他國家的員工并不是那么清楚東京辦公室的位置布局。在谷歌,會議時間一般控制在25分鐘以內。之所以不是30分鐘,而是25分鐘,乃是為了留出時間讓大家轉移到其他會議室。會議經常被安排在不同樓層,或是同一樓層但距離非常遠的兩個會議室。當必須連續開兩個會時,員工有時不得不從同一樓層的最東邊轉移到最西邊,甚至必須從這一層轉移到其他樓層,5分鐘實在非常吃緊。所以轉移房間時,大家總是十分匆忙。
也因此,在我和其他人開會前,我會自己使用預約系統來預約會議室,如果能預約在同一個房間那就再好不過,即使是在隔壁房間,也可以大幅減少員工轉移時的壓力。
當一天中有好幾場會議要開時,最好事先預訂某一個房間一天的使用權,那么那間會議室就會像自己的固定座位一樣,讓人能長時間在那里集中精神工作。員工既不受外界干擾也不用花費時間轉移辦公地點,可以說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