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邊疆傳來捷報,皇帝龍顏大悅,決定在宮中舉辦盛宴,一來是為了慶祝這來之不易的勝利,二來也是為了借機籠絡王公貴族,鞏固自己的統治。
在這場盛宴上,蕭逸塵的幾位皇兄對他的嫉妒愈發明顯。蕭逸塵自幼聰慧過人,深得皇帝寵愛,又在政事上屢有建樹。而他與錦萱的美滿婚姻更是讓眾人稱羨。大皇子蕭逸風本以為自己身為長子,皇位理應是他的囊中之物,可蕭逸塵的出色表現讓他感到了威脅。
二皇子蕭逸云則是個心胸狹隘之人,見蕭逸塵備受矚目,心中憤憤不平,覺得自己被蕭逸塵搶了風頭。
三皇子蕭逸雨雖表面溫和,實則野心勃勃,他也將蕭逸塵視為自己登上皇位的絆腳石。
而這次宴會,便是他們暗中策劃陰謀的絕佳機會。
宴會進行得如火如荼,歌舞升平,眾人都沉浸在歡樂的氛圍中。大皇子蕭逸風端著酒杯,走到蕭逸塵面前,眼中閃過一絲陰鷙,皮笑肉不笑地說道:“七弟,真是好福氣啊,娶了如此美嬌娘。”
蕭逸塵微微一笑,神色從容地回道:“多謝皇兄夸贊。”
蕭逸風眼神一轉,看向錦萱,語氣中帶著幾分嘲諷:“弟妹如此出眾,七弟可要小心護著,別讓人搶了去。”
錦萱心中一緊,敏銳地感覺到話語中的不善,但仍保持著得體的微笑。
就在這時,一位宮女故意在錦萱面前摔倒,手中的酒水灑了她一身。
“哎呀,娘娘恕罪!”宮女嚇得臉色蒼白。
錦萱還未說話,蕭逸塵便開口道:“還不快帶娘娘去換身衣裳。”
錦萱在宮女的引領下來到一處偏殿更換衣物。然而,她剛走進房間,門便被關上了。
與此同時,宴會上的蕭逸塵久等錦萱不歸,心中漸漸升起一絲不安。
而在偏殿中,錦萱發現房間里彌漫著一股奇異的香氣,讓她感到頭暈目眩。她意識到情況不對,努力想要保持清醒。
就在這時,房間里突然出現了一個陌生的男子。
“你是誰?竟敢擅闖此地!”錦萱強撐著呵斥道。
那男子卻步步逼近,臉上帶著不懷好意的笑容。原來,這男子是大皇子蕭逸風的心腹,奉命前來陷害錦萱,以破壞蕭逸塵的名聲。
錦萱奮力反抗,卻因中了迷香而漸漸體力不支。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蕭逸塵終于找到了這里。他一腳踹開門,看到眼前的情景,怒不可遏。
“大膽狂徒!”蕭逸塵一聲怒吼,拔劍相向。
那男子見狀,慌忙逃竄。
蕭逸塵趕緊將錦萱擁入懷中:“萱兒,你沒事吧?”
錦萱虛弱地搖搖頭:“我沒事,多虧了你。”
回到宴會,蕭逸塵臉色陰沉,他知道這是有人故意設計陷害。
皇帝得知此事,大發雷霆,下令嚴查。
蕭逸塵的幾位皇兄卻在一旁煽風點火,暗示此事與蕭逸塵有關,是他為了擺脫嫌疑自導自演。
蕭逸塵據理力爭,皇帝一時也難以判斷。
回到府中,錦萱和蕭逸塵陷入了沉思。他們明白,這只是一個開始,背后的陰謀恐怕更加復雜。
“逸塵,此事顯然是沖著我們來的,我們必須小心應對。”錦萱憂心忡忡地說道。
蕭逸塵握住她的手:“萱兒,別怕,有我在,不會讓任何人傷害你。”
接下來的日子里,蕭逸塵暗中調查,發現這一切的幕后主使很可能是大皇子蕭逸風。原來,大皇子為了爭奪皇位,早已暗中勾結了一些心懷叵測的大臣。他先是在宴會上安排宮女制造混亂,引錦萱去偏殿,然后派心腹男子前去陷害,企圖讓蕭逸塵名譽掃地。同時,他又私底下聯合幾位對蕭逸塵心懷不滿的大臣,準備在朝廷上彈劾蕭逸塵。
而朝廷上,那些被大皇子收買的大臣紛紛上書彈劾蕭逸塵擁兵自重,有謀反之心。皇帝再次對蕭逸塵產生了懷疑,將他暫時軟禁在府中,等待調查。
錦萱心急如焚,決定冒險入宮面見皇帝。她喬裝打扮成宮女,混入宮中。在宮中好友的幫助下,避開了重重守衛,終于來到了皇帝的寢宮。
錦萱跪在皇帝面前,言辭懇切地說道:“陛下,臣妾深知此次事件定有蹊蹺。七皇子對陛下忠心耿耿,絕無謀反之意。這一切都是有人故意陷害,還望陛下明察。”
皇帝聽后,心中有所動搖。
與此同時,蕭逸塵也在府中積極尋找證據。他通過自己的心腹,調查到了大皇子與那些大臣之間的通信和往來賬目,證明了他們的勾結。
蕭逸塵將證據呈交給皇帝,皇帝看后大怒,終于明白了這一切都是大皇子的陰謀。
皇帝在看清大皇子的陰謀后,龍顏震怒,當即在朝堂上對大皇子及其黨羽進行處置。
大皇子蕭逸風被押至殿前,他仍試圖為自己辯解:“父皇,兒臣冤枉啊!這一切都是蕭逸塵的誣陷,他為了鏟除兒臣,故意設計這一系列陰謀。”
皇帝怒喝道:“證據確鑿,你還敢狡辯!你為了皇位,不惜陷害手足,心思如此歹毒,簡直是皇室的恥辱!”
大皇子臉色蒼白,但仍不甘心地喊道:“父皇,兒臣是長子,本就該是皇位的繼承人,蕭逸塵處處搶了兒臣的風頭,兒臣一時糊涂才會犯錯。”
皇帝冷哼一聲:“皇位的傳承在于德才,而非長子的身份。你如此心胸狹隘,不擇手段,如何能擔當大任!”
隨后,皇帝宣布嚴懲大皇子及其黨羽。大皇子被剝奪了王爵,幽禁于冷宮之中,終生不得踏出一步。其黨羽中,那些參與陷害蕭逸塵的大臣,有的被革職查辦,流放邊疆;有的則被抄家斬首,以儆效尤。
整個朝堂為之震動,眾人皆對皇帝的果斷和公正感到敬畏。而蕭逸塵和錦萱也因此得以洗清冤屈,重新獲得了皇帝的信任和寵愛。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邊疆戰事吃緊,敵軍來勢洶洶。朝廷上,有人提議讓蕭逸塵領兵出征。這看似是一個立功的機會,但錦萱和蕭逸塵都清楚,這其中或許隱藏著更大的危險。
在大皇子及其黨羽被嚴懲之后,朝堂上的局勢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此時,向皇帝舉薦蕭逸塵奔赴邊疆戰事的是一直覬覦相位的左丞相王承。
王承此人善于揣摩圣意,見皇帝對蕭逸塵的態度有所緩和,且深知邊疆戰事的棘手,便想借此機會將蕭逸塵推出去。一來,若蕭逸塵在戰事中失利,他便可趁機打壓;二來,即便蕭逸塵獲勝,自己也能在舉薦一事上討得皇帝歡心。
一日早朝,王承出列奏道:“陛下,如今邊疆戰事吃緊,敵軍猖獗,我朝急需一位英勇善戰且足智多謀的將領統領大軍,擊退敵軍。臣以為,七皇子蕭逸塵文韜武略,定能擔此重任,為我朝解憂。”
皇帝微微皺眉,陷入沉思。他深知邊疆戰事的艱難,也擔心蕭逸塵的安危,但又覺得這或許是對蕭逸塵的一次考驗。
王承見皇帝猶豫,又道:“陛下,七皇子向來忠勇,若能在此次戰事中立功,不僅能揚我國威,也可彰顯陛下用人之明啊。”
其他一些大臣也紛紛附和,有的是真心認為蕭逸塵有能力,有的則是迫于王承的權勢。
皇帝最終點頭道:“此事容朕再思量思量。”
退朝之后,皇帝召蕭逸塵進宮,詢問他的想法。蕭逸塵深知此去邊疆充滿危險,但為了國家和百姓,他毅然決定出征。
皇帝見他意志堅決,便下旨命蕭逸塵領兵奔赴邊疆。
“逸塵,此去邊疆,必定充滿艱險,你可要三思。”錦萱擔憂地說道。
蕭逸塵目光堅定:“萱兒,為了國家安寧,為了我們的未來,我必須去。”
錦萱知道無法阻攔,只能為他精心準備行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