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君主離線制結束
- 帶著海宋返中原
- 墨文軒閣
- 2280字
- 2025-08-18 13:10:28
蓋倫船,是趙由航剛剛接到傳位詔書后下令建造的。
作為風帆戰艦發展千年后的最終成品,蓋倫船在抗風、運貨、海戰三者中做到了近乎完美的均衡。
但這并非沒有代價。
“船只建了一艘,另一艘龍骨才鋪了一半,因為實在是……沒錢了。”
黎德有些汗顏道。
那船他去看過,兩面全是曲線優美的巨長龍骨,內鋪更有橫豎縱架幾近無數。
他縱橫海上數十年,從未見過這樣的船,這讓他很是震撼。
但耗費也是難以想象的。
木材需要特定砍伐、熱彎及火炭室陰干,工人需要培養,且在均田制的背景下,需要不少錢財才能請動。
這還是因為呂宋土地不好開墾,才有人愿意放棄土地配額的。
趙由航微微皺眉:“朕不是說過,其他地方都可以省,唯獨這海船不能省嗎?”
黎德低頭不敢應答。
“罷了……”趙由航嘆了口氣:“朕也知道,呂宋剛歷三場戰事,物資損耗巨大,文相他們也不容易。”
“在外漂泊了這么久,朕也應該回去親自掌舵,消除這些誤差了。”
大宋水師由此動了起來,準備徹底結束此次南洋之行。
臨行之際,老者對向新啟做著最后的囑托:“孫兒這一去,可能會引來不少士大夫仇視,記得多交朋友、少樹敵。”
“緊隨陛下的同時,找一些品行端正的寒門和世家庶出,以及商賈出身的朝官,聯絡好,鼓勵他們也參與到計劃中來,但不要結黨。”
“做人要思危,小心被人利用,被當做出頭鳥賣了,盡量考取個功名,給自己謀個后路……”
……
這一夜,老者說的很多,幾乎將自己畢生的經驗托付了出來。
向新啟收起了以往的公子哥模樣,一條條的認真記下。
次日,艦隊啟程,浩浩蕩蕩,沿言川黎德幾人挑選的港口一路東行。
對于肉眼挑港口,趙由航并不太懂,只是草草跟著看了看,順便去陸上放放風。
加里曼丹島北方的東道主——浡泥國,與沿途的奴隸制城邦們熱情接待了宋軍一行。
趙由航也以禮相待,尤其是浡泥國,作為這一帶唯一有實力威脅航線的國家,趙由航暫時不想與其起沖突。
這里幾乎沒有多少華人勢力,哪怕打贏了也沒法管,最后只能落個一地雞毛、通商不穩。
為此,趙由航特地向其承諾不會在渤泥國直轄區內建立據點,在虛控區內建立的,也會每年繳納租金。
雙方以此劃界,立下字據。
“還是需要盡快通過向家法案。”趙由航在簽訂時思索著。
“借助華商之手,以利益驅動加快同化、拓展土地,必要時甚至可以授予部分協助治理權……但必須要限制規模。”
這么想著,趙由航看了眼向新啟。
后者微微一笑,拱手回應。
劃定勢力范圍后,宋軍繼續啟程。
沿途有些風雨,但得益于他們這一路的走走停停,時間已然將過十月,也就是后世的公歷十一月。
大規模的海風已幾乎停止,不用擔心船毀人亡。
眾船拉滿硬帆,很快來到呂宋南部。
翹首以盼的朱華在得到消息后第一時間趕去迎接,并帶來了不少“禮品”。
“朱知州,你這也太小氣了吧,朕這一路來收的都是金銀珍珠,再看看你這,成何體統?”趙由航指著桌上這一堆水果笑罵道。
朱華在旁不斷陪笑。
這是他觀察良久后得出的經驗,陛下很討厭鋪張浪費,但并不排斥熱鬧,迎接可以,但不能花太多錢。
比起獻上重禮被革官,讓他“罵”上兩句,是最讓人放心的。
如今一看果然沒有選錯,官家此刻心情應當是不錯,不然見都不會見自己一面。
兩人寒暄幾句,談起了正事。
“朕不在的日子里,朝野運轉正常否?”趙由航問道。
朱華點點頭:“地方上成功清掃了元寇與呂宋部分貴族余孽,獲俘虜勞力數千,其后政令通暢,未有大礙。”
“至于朝中……有陛下在外捷報不斷,文相等諸公老重持成,縱偶有意外,也被一一處理并留檔,陛下回去一看便知。”
趙由航嗯了一聲,若有所思的繼續問道:“不知愛卿在這部落之地,辛苦否?”
朱華想起了自己剛來時的比武射箭,臉上畫油彩、雨中組織救擱淺船種種。
“是有些累,但至少如今這呂宋南方已然服于朝廷,受其差遣,并始習漢話。”朱華認真回道。
“那若是朕想讓你統管更大規模的部落管理教化之事,你還能做否?”
趙由航直視朱華問道。
朱華沉思片刻,隨后深深拜下:“愿受陛下差遣。”
趙由航上前將其扶起:“那你且回去準備職權交接之事,并總結教化部落的經驗,凝聚成條,朕要看。”
“諾!”
海船繼續漂泊,一路上不斷遇到迎接官員,走走停停,這讓一眾官兵愈發心急。
因為他們在停靠期間,發現這里確實如陛下說的一般,耕者有其田,做工有資費,糧食棉布產量高,很少有餓死凍死的!
但陛下定的行程安排,他們也只能認,只是在船中翹首以盼。
趙由航也并非故意如此,實在是他發現了一個事情,在沿途調研。
那就是呂宋島南端的土地更適合耕種和作業,因為東北來的季風會被“凵”字型的大山擋住!
此地官員已經有膽子大者,在暗示他要不要遷都南方了。
這事想都別想,江南富庶,但并不妨礙歷朝歷代定都在汴京燕京。
定都北方意義重大,是在昭示世人北歸意愿,定都南方,那就真是偏安一方了。
但南方既然適合發展,那就要支持,只是要防止其染上江南士大夫的毛病。
在沒人的時候,趙由航嘆了口氣。要安排的事實在太多,他已經有好幾個晚上沒睡好了。
游船晃晃蕩蕩,終于到了行在港口。
趙由航強打起精神,為了預想中的新政事務,與挑好的精銳上演了一場絕佳的登陸表演。
只見禮炮轟鳴,甲士浩浩蕩蕩,自兩側先登船只跑下,將迎接的百官盡數“護住”。
這些精銳刀劍齊出、槍炮列陣,將一眾文武嚇了一跳。
陛下這是要干甚?
隨后只見旌旗開路,陛下與一眾親衛騎馬而下,隨后更是與朝堂諸公侃侃而談、放聲朗笑。
活脫脫的攜威而至!
但陛下又懂得分寸,至少在近身時是下馬親談,一個個安撫過去,對眾臣頗為關心,感謝之語不絕于耳,表現的甚是青睞。
眾臣只感陛下剛開始是想踐踏他們尊嚴的,但沖鋒到前后又猛然拐個了彎,這讓他們心中有些別扭,但又沒法發泄出來。
直到為首之人的一句輕語。
“陛下有些過了。”
百官之首的文天祥向陛下輕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