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南洋立足
- 帶著海宋返中原
- 墨文軒閣
- 2028字
- 2025-08-14 14:00:00
一息、兩息……
時間一點點過去,空氣都仿佛變的粘稠。
眾人聽著院外的爭吵,在這份不安中緊繃不已、口渴不斷,連連呼喚小廝送水。
“送個水怎么這么慢!”不時有人低聲抱怨道,一角落里的壯士亦是如此。
但當他看清送水的來者后又連忙閉嘴,呼道:“少主,您怎么來了。”
向新啟呵呵一笑:“自然是給大家送些吃食,緊張的光喝水怎行。”
“都放松些,咱準備的也不是一日兩日了,真要撕破臉,煙花一放,今晚說不定就能拿下巨港!”
壯士點點頭,略顯鎮定了一些。
向新啟繼續亂竄,把每個關鍵節點都巡視了一遍。
此時院外爭論也漸漸平息,使者碰了一鼻子灰走了,家主平安返回。
“如何?”老者問起了詳情,隨后思慮良久:
“若是如此措辭,以我對那些人的了解,今日是打不起來了。”
向新啟與其父點點頭,其后果然如此。
雖然零星地方有不少摩擦,甚至死了好一些人,但華商的幾個主要據點都沒有受到攻擊。
“他們這是怕了。”次日清晨,得知消息的老者冷笑道:“不敢打大的,先打起小的了,想要剪除我等羽翼!”
“哪有如此簡單,”向新啟接道:“華人何其多也,早已滲透至方方面面……大爹,起兵否?”
“當起!”老者站起了身:“如果我所料不錯,那些貴族這一夜也沒閑著,就等著今日進攻!我等要搶占先機!”
向新啟重重點頭,小跑了出去,鼓足中氣向著院內猛喊:
“即刻起兵,奪取巨港!”
“咚!咚!咚!”
數道響聲乍起,天空綻起了煙火顏色,雖然因為白日無人看清,但有這聲響已然足夠。
周圍藏著的貴族私軍也不再掩飾,兩邊瞬間廝殺起來。
騷亂就此蔓延,除了幾個大家族的據點外,商街、幫會地帶都有人冒了出來,一時間到處都是鬧事的。
整片城池陷入了混亂,而將這騷亂推至頂峰的,正是城外接連不斷的號角聲。
這讓諸貴族有些措手不及,其實自開戰消息散播后,他們就開始整治華商了。
但隨著一番深入調查,華商的規模遠超他們想象,加上華商表現的很乖,讓部分貴族有種華商未必會投靠大宋的錯覺。
正是這一部分貴族,拖累了清算的整體行動,也導致了今天被兩面夾攻。
好在宋軍攻城器械不足,就只有隨船帶的幾架小云梯與一些拼接木梯,比城墻還要矮,木橋倒扣后還得爬坡攻城。
這給了他們喘息的機會。
但很快,轉機出現了。
“將軍請走此小道!”
先前投降的漢子向眾多北府軍將領士招呼道。
眾人隨之深入,彎彎繞繞了好一陣子,最終來到一處荒地。
漢子圍著這轉了許久,數次用鏟子鑒別土層,最終確定在一處。
“就在這了!”漢子喊道。
眾人紛紛趕上,以此為底鏟了起來。片刻后,一個上鋪木板的廢棄地窖出現在眾人面前。
大家一鼓作氣,繼續下挖,一些半腐爛的蓑衣動物皮出現在眼前。
將其拔開,一節節相連的長木出現在眼前,首端還有金屬彎勾,正是攻城用的木梯。
“就這些簡單梯子了,畢竟是在別人眼皮底下藏的……”漢子有些不好意思。
但這些對于宋軍來說已然足夠,畢竟巨港城的防務也就那樣。
片刻后,木梯投入戰場,三佛齊軍頓感吃力。
“這才一晚,宋軍就搞出木梯了?”
“這附近也沒有樹啊,難道他們把港口拆了?”
城主府內,貴族們接到軍報后眾說紛紜。
但此時爭論這些沒有意義,因為宋軍和華商越攻越猛,每個將軍都說自己遇到了敵軍主力,這仗根本沒法打了。
攻城三個時辰,第一個貴族潛逃,守城的正好是他家私兵,跑的快得很。
四個時辰,西城門堵了。
四個半時辰,向新啟進駐城主府,屏退眾人后,興致沖沖的在城主府椅子上偷偷坐了一把。
四個半時辰半刻鐘,宋軍入城。
五個半時辰,尹玉基本摸清了城中情況。
六個時辰,在最后一抹夕陽離去后,這所城池從此改姓宋。
……
開戰二十五天后,宋庭頒布詔書,宣布部落華商仰慕天朝之事已妥善安置:
“今兵戈已息,干戈已平,各邦當共襄和睦,毋生釁端,以保南洋海業永安。”
與這封詔書一同傳遍三佛齊的,還有一日克巨港的戰績。
雖說巨港陷落,乃是無人統籌、眾貴族各懷鬼胎,華商內應相助等多方原因導致的。
但戰績就是戰績,不妨礙事后拿來吹噓。
那南北朝還有幾萬人的城池,因正開宴會沒有防備,被宇文泰手下二十騎兵沖進去擒殺主將的案例呢。
南洋宋軍雖然沒有這么兇猛,但也足夠震懾三佛齊一帶的大小貴族了。
又是一月過去,時間已然步入九月中旬。
趙由航在這期間,繼續鉆研通商問題,不僅去了趟馬六甲港,還時不時的拉出馬可波羅來,詢問歐洲的相關情況。
所側重點,在于貨幣。
“陛下,拂林雖然也用銅幣,但交易大批貨物時只用金銀,也沒有交子、元鈔這樣神奇的東西。”
馬可波羅為趙由航介紹道。
趙由航點點頭:“朕倒是有些羨慕拂林,金銀礦多些,可以用做批量貿易。
朕這里卻只能以銅為主……海商可不止一次向朕抱怨銅錢不易攜帶的事了。”
馬可波羅略加思索:“陛下可以發些交子,紙銅錢用起來方便的多,只要不像元庭一樣超發就行。”
趙由航搖搖頭:“超發控制不住的,即使朕能管住自己,卻管不住子孫,故朕廢了交子。”
“那讓他們把銅錢兌成金銀,”擁有豐富經商經驗的馬可波羅繼續道:“或者以銅價為標準,以物易物、只補差價!”
趙由航看了他一眼:“海商目前確實是如此做的……但朕覺得應當有更好的法子。”
馬可波羅磕巴半天,沒想出來更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