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君柏在書房里左轉轉右轉轉說:“戚如萱到底是我們喬家養大的,即使她回戚家,我們對她也有18年養育之恩。我們喬家多一個女兒又不是養不起。”
丁暮云聽出丈夫的意思說:“那我們應該考慮一下芊芊的感受。”
喬君柏哼了一聲說:“她要是能跟戚如萱一樣值得我大費周章。”
喬錦唯費盡心思找到喬初芊趕走戚如萱,為了就是不讓她在喬家,現在怎么可能讓她又回來。
喬錦唯拍了拍自己母親的肩膀,看著自己的父親說:“爸,戚如萱最多只能添光帶不來實在價值,不如我們在生活上多多關心,至于其他是她必須要經歷的。”
喬錦唯看著他們母子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她選擇幫助喬家添光那么理應給她應該的。如果做不到可以放棄。”
母子二人聽了后就走了誰都沒有說誰,現在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他們可以看出來喬初芊到底是有多么的差勁毫不夸張地說是扶不上墻的節奏。
接下來的時間戚如萱一直受到喬家的關懷可是她都不想見,她不想與喬家四口人有任何關系。丁暮云也是不想養女以后的風頭蓋過自己的兒女,但現在還是要做足面子的。
喬念之趁著晚上自習時間找到戚如萱嘟起嘴巴說:“喬初芊很不一樣,她不跟你掙個輸贏只在乎你是否消失在她眼中。”
戚如萱笑了笑說:“不然你怎么比他們聰明,他們天天只在乎面子,不考慮其他。”
“聽了你的話之后這段時間我發現我的學習還是有進步的,分班考我還是有希望的,不知道喬出芊能不能留在a班。”喬念之露出得意的眼神說道。
戚如萱看著她的表情說:“不過你要是真的想去a班,其實也可以回家跟大伯母進行商量反正比喬初芊好很多。”
“我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你放心。”喬念之說道。
戚如萱說:“我手中還有幾套奧數的卷子你要是把那些弄懂,不多只要弄出三分之一的話,估計這次數學分班考還能考個好分數的。”
“我連基礎的數學能考個及格就不錯了,你還指望我去看奧數,那是不可能的。”喬念之立馬否定說。
“試卷晚上我發到你的郵箱,看不看寫不寫那是你自己的事,反正數學是最容易拉開總分數的。只要你肯學,數學分數就能上去,總分也定能上去。”戚如萱說。
“行吧,行吧,反正最近我媽也給我請了家教。”喬念之有點苦不堪言。
喬家的人在放學的時候都主動的接戚如萱。丁暮有些拉不下臉但是還是過來了。戚如萱果斷拒絕。
丁暮云眼看沒有辦法,只能對養女說:“我認識奧數班金牌老師,你可以過去試試看。”
戚如萱看著丁暮云的樣子還是忍不住說:“阿姨,你之前說過的我們以后都是各過各的。金牌班,謝謝你好意,我目前不需要。”
戚家小叔已經早早地給戚如萱請了最好的金牌老師一對一輔導培訓。戚如萱一放學就去培訓班連帶現在晚自習都不需要上,偶爾累得慌就進行線上輔導,可以說很自由。
離帝都冬季訓練營的時間越來越近,出發前一天晚上戚家老太太替戚如萱收拾好行李,擔心她的營養跟不上,也放了不少營養品在她的行李中。
這次訓練營半個多月的時間,老太太和戚小叔更多是擔心戚如萱照顧不好自己和一個人在帝都受委屈,所以各方面準備充足。原本一個行李箱現在足足變成兩個。行李箱上里面的衣服配飾都給老太太仔細搭配好用裝衣服袋子收納好。其他的生活用品也都用旅行包分類放進行行李箱。
戚小叔給戚如萱轉了一筆錢讓她缺什么就買,別委屈自己。接著又拿出一沓現金,萬一需要用的地方但給的不多,小女孩子在外帶現金也不是太安全。
第二天一大早上戚小叔就和司機將她親自送到機場中與其他同學和老師集合。原本老太太也準備來的,但被戚如萱勸住了,戚小叔也覺得天冷姑姑年紀大所以再三保證把戚如萱送到飛機上才放心。
機場里戚如萱出眾的容貌,衣著穿搭也清晰脫俗。與戚小叔走在機場上是一道風景,短款粉色娃娃領羽絨服,喇叭褲襯得她的腿更長腳下是老爹鞋,馬尾辮被他編成魚骨發,左右兩邊都夾了夾子,后肩背的是淡藍色的雙肩包。戚小叔穿著卡其色大衣在旁邊替她拿著行李箱。
這個時候一名帶著墨鏡的男子看到戚如萱的長相不得不被她吸引到,仔細一看這女子還與家里的長輩有幾分相,于是拿出手機咔嚓咔嚓拍了幾張照片發到家族兄弟群。
“你們看這像不像我爸或者大伯的私生女啊。”男子方鹿言說。
“小三,你該不會為了泡女孩子連這種招式都用上了吧?”大哥方鹿溪說道。
“你們仔細看我所發的照片。”方鹿言再次強調說。
“別看還真的有幾分相似,該不會是大哥的女兒?”二哥方鹿白仔細看著照片說。
“怎么可能這女孩子看起來十七八歲我有女兒也不會這么大何況還沒有。”大哥回復說
“這女孩最像我了。”方鹿言說道。
“跟我”方鹿白說。
“她的五官有幾處都很像我們,像極了我們的家人。”方鹿溪說。
“該不會是我們遺落在外面的同父異母妹妹吧。”方鹿言說。
其他兩個人給他回復了一個特別無語的表情。
男子繼續看著戚如萱這邊,戚如萱邊走邊聽著戚小叔的叮囑。戚小叔自己單身沒有孩子,更沒有女朋友。第一次帶孩子更是第一次送孩子出遠門難免有些不放心。之前喬初芊在姑姑身邊時,那孩子很少與自己接觸而且給他的感覺是沒有遺傳到姑姑一份,直到見到戚如萱的時候,他就感受到戚如萱有戚家人該有的樣子甚至都能看到姑姑年輕時的風范。姑姑對待兩個孩子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