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奪回大腦:如何靠自己走出強迫
- 黃愛國
- 997字
- 2024-10-25 14:13:42
檢查類強迫
常見表現(xiàn)為:做了某件事之后,總感覺做得不夠好,不放心,于是反復檢查、反復回憶、反復詢問等。這類強迫癥又可以細分為五個小類。
第一小類,反復檢查。例如,出門后總感覺門沒鎖好,于是反復推門、鎖門;離開某個地方,總怕丟東西,于是反復檢查場地四周,常常拍照留存;總怕手機不小心上傳個人隱私到網絡,因此反復檢查或刪除瀏覽記錄,也常常截屏、錄屏留存,導致需要多個手機或者硬盤進行存儲;考試過程中,總怕答案沒涂對,于是反復核對,往往因此影響后面的答題。其實,自己心里也清楚這樣會因小失大,但無法控制。也有人考試過后,總怕準考證信息沒有寫對,擔驚受怕,直到成績出來了,才能完全放心。

第二小類,強迫回憶。比如,做過事情以后總不放心,要反復“捋”,從前往后想,直到完全想清楚、完全想到位才能停下來,然后才能開始做后面的事情。如果中間被打擾,就要從頭開始再捋一遍,直到完全放心為止。否則,就不能離開某個地方,或不能開始做某件事。也有人對做過的事成年累月地牽掛,直到下一個擔心的事情出現(xiàn),前面的擔心才能丟掉。
第三小類,強迫性窮思竭慮。鉆牛角尖,會過度“檢查”(思考)一些沒有答案的問題,否則就感覺有事沒完成,放不下。例如,“為什么1+1=2,不等于3?”“人死后到哪里去了?”“電視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等。
我接待過一個20多歲的小伙子,多年來,總是糾結“人為什么會長白頭發(fā)?我能不能搞個發(fā)明,讓人不長白頭發(fā),只長黑頭發(fā)?”“有些人為什么吃得多還長不胖?”他反復糾結,到處問專家、查資料,依然解決不了這個困擾。實際上,鉆牛角尖是正常的,偶爾想想沒問題,但鉆過頭就成問題了。
第四小類,強迫詢問。對做過的事不放心,總要反復詢問別人,如問家人、同事等,只有別人肯定的回答才能讓他安心。其實,他們問的問題往往都很簡單,自己心里也清楚怎么回事,但就是怕萬一出錯。
我接待過一個做工業(yè)設計的小伙子,每次設計圖紙后,總要反復問同事設計得對不對。奇怪的是,他不問復雜的,只問最簡單的,如某個圖例對不對。他的想法是,如果最簡單的圖例都搞錯了,那其他地方的錯誤豈不更嚴重?
第五小類,過度囤積。自己用過的東西,如沒用的舊物件甚至垃圾等,都不敢輕易扔掉,總怕里面夾雜著重要的東西。所以,扔掉之前,總要反復檢查。來不及檢查就囤積起來,等有時間再仔細檢查,直至完全放心后才敢扔掉。長此以往,家里的垃圾越堆越多,甚至臭氣熏天,即使如此,也不敢輕易扔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