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陰謀(2)
- 長公主大人重生后又美又颯
- 諸天流浪的貓
- 4654字
- 2024-11-01 15:34:31
燕國的宮廷,宛如被陰霾籠罩的深淵,壓抑而死寂。
楊挽凝身處這權力的風暴中心,看似溫婉如蓮,實則心藏無盡權謀。
她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句話語,都如同精心編織的絲線,悄然無聲地在宮廷中交織成一張龐大而復雜的網。
楊挽凝深知,要讓高長珙穩(wěn)登皇位,必須如抽絲剝繭般,一點點摧毀燕王對其他兒子的信任。
為此,她精心謀劃了一場驚心動魄卻又看似天衣無縫的大戲。
楊挽凝首先在幕后悄然推動著一切。她深知,要讓皇子們上鉤,消息的傳遞必須巧妙而隱蔽。
她選中了宮廷中的一個小太監(jiān),這個小太監(jiān)平日里機靈聰慧,但因地位低下,常被其他太監(jiān)欺負,心中頗有怨氣。
楊挽凝在一個偏僻的宮殿角落找到了他。
小太監(jiān)看到楊挽凝,急忙行禮,眼中帶著敬畏和疑惑。
“你不必害怕,我今日找你,是有一件事要你去辦,若辦好了,日后必有你的好處。”楊挽凝微笑著說,聲音溫柔卻帶著一種讓人無法抗拒的威嚴。
小太監(jiān)連忙點頭:“長公主殿下吩咐,奴才一定盡力。”
楊挽凝靠近他,輕聲說道:“你去大王子和二王子的宮殿附近,裝作不經意地和其他太監(jiān)聊天,透露出被查辦的大臣們在獄中似乎有異動,好像要揭發(fā)一些對某些人不利的秘密,但不要說得太直白。”
小太監(jiān)雖然不明白楊挽凝的意圖,但也不敢多問,只是應聲道:“奴才明白。”
為了確保小太監(jiān)能按照她的計劃行事,楊挽凝還送給他一些珍貴的小物件,并承諾事成之后會有更多的賞賜。
小太監(jiān)按照楊挽凝的吩咐,在大王子和二王子的宮殿附近開始了他的行動。
他故意和一些熟悉的太監(jiān)在角落里閑聊。
“哎,你們聽說了嗎?最近監(jiān)獄那邊好像不太安穩(wěn),那些被查辦的大臣們好像在謀劃著什么,我聽說好像和宮里的某位大人物有關呢。”小太監(jiān)神秘兮兮地說,同時還不時地觀察著周圍的動靜。
其他太監(jiān)們一聽,立刻來了興趣,紛紛追問:“真的嗎?你從哪里聽說的?”
小太監(jiān)故作神秘地笑了笑:“我也是偶然聽到一些風聲,具體的我也不太清楚。
不過,我看這事可不簡單,要是真的出了什么事,說不定會牽連不少人呢。”
這些話很快就傳到了皇子們的耳中。
大王子高長逸和二王子高長翰聽聞后,頓時如熱鍋上的螞蟻,焦慮不安。
他們在密室中緊急商議,室內氣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來。
“此事絕不能掉以輕心,我們必須先下手為強。”高長逸面色陰沉,眼神中透露出狠辣。
“大哥,依我看,劫獄是唯一的辦法。”高長翰附和道,他的拳頭不自覺地握緊。
于是,他們迅速召集了心腹武士。這些武士在夜色的掩護下,如幽靈般向監(jiān)獄潛行。
監(jiān)獄中的獄卒們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迅速解決。
大臣們從睡夢中驚醒,面對突如其來的狀況,驚恐萬分。
“快跟我們走,有人要對你們不利!”武士們低聲喝道。
大臣們雖滿心疑惑,但求生的本能讓他們只能跟隨武士們逃出監(jiān)獄。
而這一切,都在楊挽凝的算計之中。
她早已安排好了自己的人手在城外巧妙布局。
當皇子們的人帶著大臣們來到城外時,楊挽凝安排的人偽裝成世家大族的武士突然出現。
“你們竟敢劫獄,好大的膽子!”楊挽凝的人高聲怒喝,瞬間打破了夜晚的寧靜。
皇子們的武士們見狀,立刻喊道:“他們是世家大族的人,想要滅口!”隨即雙方假裝激烈廝殺起來。
大臣們在一旁嚇得魂飛魄散,完全分不清局勢。
混亂中,楊挽凝的人按照計劃,巧妙地將大臣們引向郊外。
大臣們以為即將逃脫危險,心中稍稍放松。
然而,當他們來到偏僻的郊外時,一場血腥的屠殺悄然降臨。
楊挽凝事先安排的另一批殺手早已埋伏在此。
這些殺手訓練有素,冷酷無情。
他們在黑暗中突然殺出,如死神降臨般,手中的利刃無情地揮向大臣們。
大臣們驚恐地尖叫著,四處逃竄,但卻無處可躲。
鮮血瞬間染紅了大地,慘叫聲在夜空中回蕩,猶如地獄的哀鳴。
而楊挽凝,此時正坐在自己的宮殿中,手中捧著一本書,臉上依舊是那副溫柔如水的表情。
她靜靜地聽著心腹傳來的消息,心中暗自得意,但表面上卻絲毫看不出任何波瀾。
楊挽凝深知,謠言是一把無形的利刃,若運用得當,可在宮廷中掀起驚濤駭浪。
她首先找到了一些在民間頗具影響力的三教九流之人,這些人平日里穿梭于市井之間,消息靈通,且善于傳播各種小道消息。
在一個陰暗的小巷子里,楊挽凝身著樸素的服飾,頭戴面紗,只露出一雙聰慧而無辜的眼睛。她與這些人秘密會面。
“各位,我有一事相托。”楊挽凝輕聲說道,聲音中帶著一絲威嚴。
“姑娘請說,只要我們能做到的,一定盡力。”一個看似為首的人恭敬地回答道。
楊挽凝微微點頭,緩緩說道:“近日宮廷中發(fā)生了一些事情,我希望你們能將這些消息在民間傳播開來,但要按照我給你們的說辭。”
接著,她詳細地講述了皇子們劫獄并殺害大臣的“故事”,添油加醋地描述了其中的細節(jié),將皇子們描繪得殘忍無比。
“你們要讓這個消息像風一樣傳遍燕國的每一個角落,明白嗎?”楊挽凝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
這些人紛紛點頭,表示一定照辦。他們離開后,便開始在酒館、茶館、集市等地方大肆傳播謠言。
“你們知道嗎?那些皇子們?yōu)榱俗约旱乃嚼谷慌扇巳ソ侏z,還在郊外把大臣們都殺光了,手段極其殘忍啊!”一個人在酒館里大聲說道,周圍的人立刻圍攏過來,紛紛露出驚訝的表情。
“真的嗎?這也太可怕了!”另一個人回應道。
就這樣,謠言如同病毒一般迅速蔓延開來,百姓們議論紛紛,對皇子們的行為感到憤怒和恐懼。
與此同時,楊挽凝在宮廷中也開始了她的行動。
她在與一些大臣夫人的閑聊中,巧妙地提及民間的傳聞,引起夫人們的關注和討論。
在一次宮廷的花園聚會上,陽光明媚,但氣氛卻略顯壓抑。
楊挽凝與幾位大臣夫人漫步在花叢中,她看似不經意地嘆了口氣。
夫人們紛紛詢問:“長公主殿下,您為何嘆氣?”
楊挽凝微微皺眉,輕聲說道:“近日我聽聞民間有些不太好的傳聞,心中甚是擔憂。”
夫人們好奇地追問:“什么傳聞?”
楊挽凝壓低聲音說:“說是皇子們可能涉及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情,我也希望這只是謠言,但若是真的,對燕國的影響可就大了。”
夫人們聽后,臉上露出驚訝和擔憂的神色,開始紛紛議論起來。
楊挽凝則在一旁適時地補充一些細節(jié),讓這些傳聞在夫人們心中更加深刻。
回到家中后,夫人們自然會將這些事情告訴自己的丈夫,大臣們也因此對這件事情更加重視。
楊挽凝知道,僅僅讓謠言傳播是不夠的,還需要引導燕王對這件事情進行調查,并且讓他在調查過程中掉入自己設計好的陷阱。
她在一次與燕王的單獨談話中,巧妙地提及了民間的傳聞。
此時的燕王正坐在書房中,眉頭緊鎖,為國家的事務而煩惱。
楊挽凝輕輕走進書房,行禮后說道:“父王,近日民間有些傳聞,兒臣覺得您可能需要關注一下。”
燕王抬起頭,看著楊挽凝,問道:“什么傳聞?”
楊挽凝面露憂慮之色,說道:“據說與被查辦的大臣們有關,好像涉及到一些宮廷中的事情,具體的兒臣也不太清楚,但百姓們議論紛紛,恐怕會對朝廷的聲譽產生影響。”
燕王聽后,臉色變得更加陰沉,他沉思片刻后說:“此事不可小覷,必須要調查清楚。”
楊挽凝心中暗喜,表面上卻恭敬地說:“父王英明,兒臣也希望能盡快查明真相,還朝廷一個清白。”
隨后,楊挽凝暗中安排自己的心腹,在燕王調查的過程中,故意留下一些看似與皇子們有關的線索,但又不直接指向他們,讓燕王在調查中逐漸陷入困惑和懷疑。
她讓一些人在被查辦大臣的家中放置一些與皇子們相關的物品,比如帶有皇子標記的玉佩或者信件的碎片,但這些物品又被巧妙地隱藏起來,需要仔細尋找才能發(fā)現。
當燕王的調查人員發(fā)現這些線索時,立刻引起了燕王的注意。
他開始對皇子們產生了懷疑,但又沒有確鑿的證據。
楊挽凝則在一旁裝作關心的樣子,不時地為燕王出謀劃策,但實際上卻是在引導燕王朝著她設定的方向思考。
“父王,這些線索雖然看似與皇子們有關,但也可能是有人故意陷害,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調查。”楊挽凝說道,眼神中充滿了“真誠”。
燕王點頭表示同意,但心中的疑慮卻越來越深。
他開始對皇子們的一舉一動更加關注,而楊挽凝則在暗中繼續(xù)操縱著局勢,讓燕王在不知不覺中掉入她設計的陷阱,同時自己卻始終置身事外,保持著那副溫柔善良的形象。
為了讓燕王在調查中陷入更深的困境,楊挽凝精心布局了一系列障礙。
她知道燕王身邊有一位得力的謀士,對燕王的決策有著重要的影響。
于是,她通過一個與謀士有舊怨的官員,故意在謀士面前透露一些虛假的信息,讓謀士誤以為這些信息是真實的并且與案件有關。
這個官員在一次宮廷宴會上,假裝喝醉,靠近謀士,悄悄地說:“我聽說啊,那些大臣的死可沒那么簡單,好像背后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操縱,而且我還聽說這股力量和宮里的某位貴人有關,你可得小心點,別讓陛下被誤導了。”
謀士聽后,心中一驚,開始對這些信息進行思考。
他在之后為燕王分析案情時,不自覺地受到了這些虛假信息的影響,提出了一些錯誤的方向,導致燕王的調查陷入了僵局。
同時,楊挽凝還安排人在調查的關鍵證據上做了手腳。
她讓一個擅長模仿筆跡的人,偽造了一封大臣寫給大王子的信件,信中提到了一些關于陰謀的模糊內容。
然后,她將這封信巧妙地放在了一個看似不經意的地方,讓調查人員“偶然”發(fā)現。
當燕王看到這封信時,更加堅信皇子們與案件有關,但又因為信件內容模糊,無法直接定罪,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和疑慮之中。
楊挽凝明白,輿論的力量不僅僅在于民間的傳言,還需要文人墨客的筆來引導。
她通過自己在宮外的親信,聯系了一些有影響力的文人墨客。
在一個幽靜的書院里,楊挽凝的親信與一位著名的文人會面。
親信將一袋沉甸甸的銀子放在桌上,微笑著說:“先生,我家主人久仰您的才華,希望您能為燕國的局勢寫一些文章。”
文人看著銀子,心中有些猶豫。
親信見狀,又說道:“您放心,這并不是讓您做違背良心的事,只是希望您能客觀地分析一下當前的局勢,讓百姓們更加了解燕國的未來。”
然后,親信詳細地向文人講述了楊挽凝希望他寫的內容,強調要突出高長珙的優(yōu)點和其他皇子的不足之處,但言辭要委婉,不能過于直白。
文人在利益的誘惑和對局勢的考慮下,最終答應了。
他回去后,奮筆疾書,寫出了一篇篇看似客觀公正,但實則暗中偏向高長珙的文章。
這些文章在燕國的文壇上引起了轟動,被廣泛傳播和討論。
而對于那個傳遞消息的小太監(jiān),楊挽凝知道他已經完成了任務,但為了避免留下后患,她決定除掉他。
她故意在燕王面前提到最近宮廷中有些下人多嘴,肆意散播謠言,可能會影響宮廷的穩(wěn)定和聲譽。
燕王聽后,十分憤怒,下令嚴查。楊挽凝則暗中讓人將小太監(jiān)與謠言傳播的事情聯系起來,讓燕王認為小太監(jiān)是謠言的源頭之一。
最終,燕王下令將所有涉嫌散播謠言的下人全部誅殺,小太監(jiān)也在其中,而楊挽凝則成功地擺脫了與小太監(jiān)的聯系,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懷疑。
隨著調查的深入,楊挽凝巧妙地布置了各種障礙,讓線索變得模糊不清。
燕王雖然心中疑慮重重,但始終找不到確鑿的證據指向皇子們。
當燕王準備下令將兒子們關押終生時,楊挽凝卻讓高長珙站了出來。
高長珙一臉誠懇地跪在燕王面前,眼中滿是對兄弟的擔憂和對父王的尊敬。
“父王,兄長們雖有過錯,但請您看在親情的份上,給他們一個改過的機會吧。”高長珙言辭懇切,讓人動容。
楊挽凝也在一旁溫柔地說道:“父王,長珙說得對,我們應該以和為貴,相信兄長們會明白您的苦心的。”她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和善意。
燕王看著高長珙和楊挽凝,心中的猶豫漸漸加深。
最終,他聽從了他們的建議,暫時沒有對皇子們采取過于嚴厲的措施。
那幾個皇子心中對高長珙和楊挽凝的怨恨愈發(fā)濃烈,他們覺得高長珙是在故意惺惺作態(tài),博取父王的歡心。
他們在暗中謀劃著,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悄然醞釀。
而楊挽凝,依舊面帶微笑,如同一朵盛開的白蓮,在這充滿陰謀與血腥的宮廷中,等待著最終的勝利。
她知道,這場權力的游戲還遠未結束,每一步都必須小心謹慎,不能有絲毫差錯。
只有這樣,她才能幫助高長珙登上皇位,實現自己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