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心”智慧
- 賈煒主編
- 1038字
- 2024-10-23 15:37:13
1.家庭教育中母親的角色定位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學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學校高級心理咨詢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王 楓
2021年5月9日直播
家庭是孩子接受啟蒙教育的第一站,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開端,關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和家庭的幸福安寧,也關乎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穩定。母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航標,影響著孩子的健康成長和未來發展。那么,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究竟扮演怎樣的角色?
主持人 《上海家長學校家長服務熱線》節目邀請到來自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學生發展研究中心的王楓主任,和聽眾聊聊家庭教育中母親的角色定位。
案例一 聽眾吳女士
我孩子剛進入初中,成績有明顯下滑,還出現了沉迷網絡的情況。該如何與孩子溝通?要不要安排課外補習?
王楓 孩子進入新的學習階段,各方面的要求都有所提升,這時孩子出現成績波動是很正常的,家長要客觀看待并及時溝通,了解孩子在學習上的困難,一起協商解決,如果孩子本身有強化的意愿,家長應該全力支持。此外,孩子沉迷網絡也是在向家長發出信號——網絡中可以感受到快樂,這時候家長要更多地去理解孩子的負擔和壓力,多一些同理心,與孩子平等地溝通交流。
案例二 聽眾王女士
孩子臨近中考卻出現了厭學的情況,現在休學在家,有時候會有胡言亂語的現象,該怎么與孩子進行溝通?
王楓 在和孩子的溝通上,家長需要注意方式方法。首先,孩子“胡言亂語”的情況必須引起重視,很有可能是因為壓力過大產生心理健康問題。其次,孩子喪失學習興趣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找不到學習的意義所在,建議家長從學習和未來發展關系的角度出發,通過教育觀念的轉變,讓孩子更多地發現學習的樂趣和意義,感受到愛和力量。
案例三 聽眾曲女士
我孩子8歲了,依然做事拖拉,缺少自我約束力,該怎么辦?
王楓 這個階段是孩子行為習慣培養的關鍵階段,家長要以身作則,通過正向引導的方式,改善孩子的行為習慣。給家長兩個建議。第一,習慣培養“游戲化”。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家庭作息表,讓孩子具有規則意識,通過溝通的方式平等協商。第二,規則遵守的“獎勵機制”。如果孩子能夠很好地遵守規則,家長也應該適當地給予一些精神或者物質層面的獎勵,來強化和固化孩子的行為;如果偶爾打破了規則,家長也要及時捕捉孩子的心理變化,傾聽孩子的想法,有針對性地引導和修訂規則。
家,永遠是孩子避風的港灣,家庭教育中的很多問題,都是緣于沒有“有效溝通”,正確及時地溝通交流是解決問題的法寶。母親,憑借女性的特質可以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尊重和理解,用愛去感同身受,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與孩子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