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重要似乎又不那么重要的一天。
聽長輩說,我的生日在陰歷七月十九那天。我翻了一下日歷,發現陰歷七月十九是在今年的八月十二日。如今那天早就過去了,而現在是我身份證上的生日,八月二十三。
050823。
二十了呢。
小時候,看著其他同學過生日,她爸媽甚至還把蛋糕送到學校來給予大家一起分享。很羨慕,非常羨慕。畢竟我也想吃大蛋糕,可是我和那個同學關系又不怎么樣,所以只能羨慕的在不遠處看著,幻想著自己也能被如此對待。但現實是,那天父母只是多做了幾個好菜,邀請了叔叔阿姨一起陪著我吃了豐盛的一餐,就沒有然后了。
不是說豐盛的飯菜不好,只是小小的我的愿望是吃大大的蛋糕。
沒有,愿望只是愿望,沒有等來成真的那一刻。
如今對于蛋糕這種東西已經不再在意,前幾年的生日也只當尋常的一天過,就不要再做這種不切實際無法實現的幻想了。
我這樣對心中的小人說著。
反正也沒人會記住你不是嗎?你也不是什么值得留在記憶里的人吶,所以不抱有希望就不會失望,這樣就好。
所以現在就算是參加一些親人的生日宴,看見那高大三層的巨型奶油蛋糕,內心小人的呼喊也被殘酷的自己用現實的浪潮卷走,逼迫自己更現實一點,或者說更冷漠一點。
“真膩。”嘗了幾口奶油,我這樣說道。
“可是,這不是你以前心心念念的最想吃的東西嗎?”純真的自己喊道。
“可是誰會記得這個東西呢?大家只會樂呵呵的說你又長大一歲啦,要懂事一點啦,就不要刷小孩子氣啦,然后把你晾一邊。醒醒,真的有人在意你嗎?”我冷笑著,戳破自己不切實際的幻想。
然后這一天過去了,為數不多記住我的居然還是跟我同生日的那個網友。在QQ空間宣揚自己生日的同時還艾特上了我,屬實有些感動。然后看下方一堆他好友或是同學的評論,又深刻體會到了自己的孤獨。
這就叫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吧。
算了,又不是非得要別人關注自己,就非得去爭這個存在感嗎?真沒必要在別人那里尋求存在感吧,弄的自己很卑微?這樣才好受?
人吶,就是這樣一個極其自我矛盾的個體。
寂寞的時候打開了網易云想聽聽歌,結果發現網易云倒是記住了我的生日。所以我抱著手機聽著系統給我準備的生日歌,把它完完整整的聽完了。說實話,很多時候我都是沒有耐心的,可為什么,我能夠有耐心的聽完呢?
真是個不讓人開心的生日。
我沒有給自己準備什么好吃的,也沒買什么用來哄自己開心,我什么都沒有做,躺在搖椅里沉眠度過了整個下午,然后睡醒起來在這碼字。
所以這一篇上半段是23日寫的,下班的是24號凌晨續寫的。
真喜歡逃避,明知道逃避解決不了什么問題但還是喜歡逃避。內心那個少年這樣對我說。
獨居久了,就連話也說不太清楚。有時候說的話只有自己才明白是什么意思,聽起來就是嘰里呱啦含糊不清的字詞,輸入法都聽不清我在說什么。
我想我沒必要去裝作自己很陽光開朗的樣子,那不是我。我面色憔悴,眼中看不見光,內心的少年卻始終想讓這樣的自己去給予其他人光明。
所以說大家都喜歡那樣的人吧。
大家都說孩子的生日是母親的苦難日。可是苦難的話,那么當初是你們下定什么決心去做好生孩子這個決定的呢?
A說,我們很幸福,我希望我們的愛能傳遞下去,我希望孩子也能感受到我們的幸福。
B說,我們是包辦婚姻,我希望孩子能圓滿我們當年沒完成的那些遺憾和夢想。
C說,孩子只是我為了家族的傳宗接代必須做的而已,他以后怎么樣我才沒想過。
家庭無非就是這三種吧。
就像在愛里長大的孩子和在恨里長大的孩子一眼就看的出來。但唯獨中間區域的,他有愛也有恨,成了一個自我矛盾的人。
父母給予他的愛不是沒有,卻又像是虧欠式的親情。他只能去做不想做卻不得不做的事情,偶爾被遲來的愛感動,更多時候被現實打的稀碎,活成了一個對未來迷茫的人。到底什么是對什么是錯,成了他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就像多年以前生日宴上那頓豐盛的晚餐。雖然感受到了愛意,但聽著周圍人說著“又大一歲啦,要懂事一點”“好好學習考上一所好學校不要讓你父母失望”“你看你爸媽這么勞累都是為了你啊”,就不太會有胃口了,開始想念那個甜蜜的蛋糕。
他們做不到的,你就一定做的到嗎?
所以你仔細思考,有愛的人才能過生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