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海子——最后的理想之子
- 愛情是朵樸素的花
- 追夢人謝瑜林
- 5996字
- 2024-10-09 21:20:52
1989年3月26日,山海關,風和日麗。
那一天,海子穿戴得整整齊齊,一如去接新娘子的新郎倌。海子隨身帶著四本心愛的書:《圣經》、還有幾本詩集。他靜靜地躺在鐵軌上,雙目緊閉,嘴角還帶著微笑。火車從遠方呼嘯而來,從他的身上飛速碾過,瞬間,把他的身體裁為兩截。一代天才詩人,就這樣告別人世,悲壯地去了另一個世界。
25歲,正是青蔥歲月。他還沒有結婚,還沒有享受過建立小家庭的幸福,還沒來得及給世界留一份完整的遺書;海子就這樣孤零零一個人去了遠方,去尋找他詩歌中的理想世界了。
雖然海子遠去了,但30多年來,人們對他的懷念從來沒有停止。幾乎每一年清明節,都有不少年輕人自發前往山海關的鐵軌旁、或是趕到他的農村老家墓地前,為海子獻花、點燭、默哀,祭奠他的亡靈。今天,熱愛詩歌的青年們,仍然將這位天才詩人當作神靈一樣來膜拜。他的優秀作品和短暫人生,已經成了現代詩歌史上的一個傳奇。
海子是上帝的兒子。
我們寧愿相信,是上帝寂寞了,所以叫海子到天堂去寫詩了。
孤獨的天才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出生于安徽省懷寧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海子自幼聰穎過人、很討大人們的喜愛,4歲時,海子就被公社選去參加“毛澤東語錄背誦大賽”,被十里八村的鄉親們譽為神童,父母也對他非常器重;15歲海子就考上了北京大學法律系,北大求學期間,他結識了駱一禾,兩人成了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的朋友,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8歲時,海子開始創作詩歌,一開始,是在校報上發表出來;后來,他陸續在《詩刊》《十月》、《西部風》等刊物上發表詩歌。1984年,海子發表詩作《亞洲銅》。那首詩讓他一舉成名,詩中展示出來的才華,至今讀來,都讓我非常欣賞。
亞洲銅/亞洲銅
祖父死在這里/父親死在這里/我也會死在這里
你是唯一埋人的地方
亞洲銅/亞洲銅
愛懷疑和愛飛翔的是鳥/淹沒一切的是海水
你的主人卻是青草/住在自己細小的腰上
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亞洲銅/亞洲銅
看見了嗎?那兩只白鴿,是屈原遺落在沙灘上的白鞋子
讓我們——我們和河流一起穿上他吧
亞洲銅,亞洲銅
擊鼓之后我們把黑暗之中跳舞的心臟叫做月亮
這月亮主要由你構成
海子筆下的“亞洲銅”,有雙重的寓意。它既象征著貧窮祖國的遼闊土地,又形象地概括著中國傳統文化。海子常說,貧瘠廣袤的北方,就是他心目中的祖國。幾千年來,淳樸農民在這塊生生不息的土地上,祖祖輩輩重復著日出而終、日落而息的苦難命運。那里,有他的祖父、父親,還有海子自己。
過去的歷史中,不管是亂世,還是和平年代,勤勞善良的中國人民既要面對無常的自然災害、又承受著統治階級殘酷的盤剝。詩人感同身受,對勞動者寄予了深沉的同情。作為一個普通農民的兒子,海子深愛著家鄉,深愛著祖國,深愛著這片養育他成長的土地。他將那種愛濃縮成詩句,以一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靜默表達著他對土地的熱愛。
他和屈原一樣,都是愛國者,卻也同樣充滿理想主義情懷。
而理想主義,其實是一個帶有悲劇色彩的詞語。
海子勤于筆耕,是個高產的詩人。畢業后,他留在校報編輯部工作,業余時間,海子就像一個拼命耕田的牛一樣,一天到晚趴在桌子上寫詩,廢寢忘食,身體瘦得皮包骨頭。他專注而投入,傾注了全身心的激情、力量與心血,夜以繼日。從1984年到1989年,短短五年時間,海子留下了多達200多萬字的作品。
但總體而言,生前的海子名氣還是很小。當時,他很不受待見,只有很少一些詩迷偶爾讀他的作品。他的詩作并沒有在大眾范圍內傳播開來,只在一個非常小的圈子中流傳。他寫了很多詩歌,其實仍然得不到發表。
他渴望成名,渴望得到更多人的認可欣賞。他將工資中的一大半拿出來打印詩集,一大捆一大捆自費地寄到全國各地。然后,沒有哪個出版社愿意出版海子的詩。絕大部分時候,他付出了巨大心血,換來的卻是石沉大海、杳無音訊。
上世紀八十年代,是個詩歌狂熱的年代。當時的詩人恒河沙數,遍地出現,隨處可見。中國大地到處都是“詩人”。在大學校園、酒店歌廳,甚至農村撒尿的草地上,都有人寫詩。當時流行的是“朦朧詩”、“第三代詩”“口語詩”……一類。舒婷、北島他們早已聲名顯赫,芒克、顧城等人也比海子影響力大。那時候,除了海子身邊的朋友,少有同行關注他,哪怕是像謝冕這么全面的詩歌評論家,也從未在文章里提及過海子的名字。
他孤獨而寂冷,想尋找知音,卻發現知音難覓。
他不要命地勤奮寫詩,卻得不到多少喝彩和掌聲。
在創作生涯中,他收獲更多的,是別人的冷嘲熱諷、和無情打擊。
但海子在他一個人的王國里,仍然自我欣賞、自命不凡,拼了命地寫詩。
1988年,在海子的生命中,是個重要的年份。海子懷揣著幾萬行的詩篇,周游全國,繞長江南北、長城內外走了大半圈。他來到四川成都,懷著朝圣一樣的心情去尋找知音。他渴望有人能讀懂他的詩,以及他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成為莫逆之交。在成都,一個詩人請海子吃飯,爛醉如泥之后,當面盛贊海子的詩歌才華,夸他的詩是“融合了東西方歷史文化的宏大敘事”。海子一聽,興奮得不得了,像個孩子一樣歡呼雀躍,以為找到了知音。沒想到幾天之后,那個人在報紙上發表了篇文章,將海子奚落得一文不值。
海子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打擊,自己推心置腹,把別人當真誠的朋友看待,卻沒想到成了對方的笑料。
正如在他的《桃花時節》所寫的那樣:“一群群野獸舔著火焰/走向沒落的何故盡頭/割開血口子。”
詩人尋找知音的真誠愿望,卻受到現實生活無情的嘲弄。
那一年,還發生了另一件讓他撕心裂肺的事情。在BJ,芒克、楊煉和唐曉渡等人合伙搞了個“幸存者俱樂部”。那時候,芒克等人已經頗有名氣,海子在他們面前,其實只是小字輩。海子抱著激動的心情,興高采烈地去“幸存者俱樂部”拜見那些前輩,渴望得到那些前輩的表揚與贊譽。但令他完全意料不到的是,“幸存者俱樂部”的成員們,讀了海子長篇累牘的大量詩作后,將它們貶得一無是處。
海子哭了,一瞬間,他感覺天崩地裂。
他原以為,前輩們會為他的過人才華驚異、并給予鼓勵,沒想到,收獲的卻是截然相反的評價。那一次,他不可遏止地嚎啕大哭,身心俱碎,像個被全世界丟棄的孤兒一樣。
海子簡單、純潔,善良卻又敏感,所以很容易受傷。
愛情世界的傻子
在愛情世界里,海子是個偏執的傻子。我這樣說海子,并沒有絲毫貶損他的意思,相反,我覺得“傻”,正是詩人身上浪漫主義氣息的表現。
1988年,在游歷生涯中,海子去過XZ。在布達拉宮神圣而清澈的風景中,他發春了,心猿意馬。也許是當地美景催化了他的荷爾蒙,他沖動地愛上了一個女詩人。那女人不僅有丈夫有孩子,而且年齡足可以做海子的母親。海子居然不顧女方是有夫之婦的身份,對她展開了瘋狂而熱烈的追求。
有一次,海子喝醉了酒,借著醉意竟然沖到女詩人的臥室,結果自然被轟出門外,還被打得鼻青臉腫、滿地找牙,在朋友面前丟盡了丑。
海子自從學會喝酒以后,一旦沾了酒,就變得舉止輕浮,與平時老實巴交的樣子形成鮮明對比。
回首海子短暫的25年生命,感情經歷其實是非常坎坷的。
其中,最讓他傷神的,是他與初戀女友的糾葛。在他離世前的那個星期五,海子見到了初戀時的女朋友。那個女孩1987年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也很喜歡詩歌。她是海子一生最深愛的女人,海子經常為她魂牽夢繞、難以入眠。海子為女孩寫了許多愛情詩,狂熱起來,一口氣寫下過兩萬多字的情書。
海子在最后一次見到女孩時,女孩已經在深圳成家了,嫁作他人婦。海子見到她時,她對海子非常冷淡。那天,海子可能是喝多了酒,在女孩面前講起了很多她們談戀愛時的往事。他回憶起了兩人甜蜜的相愛時光,又回想起兩人分手時的決絕,海子沖動之下,講了一些傷害女孩子的話。第二天早上酒醒之后,海子懊悔不已,萬分自責,為自己傷害了初戀女友而感到非常愧疚不安。他不能原諒自己,覺得自己很對不起女孩,犯了很大的罪。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他的愛情,驚世駭俗,一旦投入就是掏心掏肺,然而,他的幾次愛情卻都以分手收場。當看到自己心愛的初戀女友穿上嫁衣,成為別人的新娘,對于單純的海子,那是一場致命的打擊。
現實生活中的孩子
海子是個天才詩人,然而,在世俗生活中,他卻是個一直長不大的孩子。
海子不懂得處理人際關系,在人際交往上情商很低。
1987年,海子曾把母親接到BJ昌平小住了一段時間。母親在BJ住了一個多月,她對海子在為人處世人方面很有些擔心。她知道海子自命清高,又缺乏社會經驗,所以經常告誡海子:為人一定要謙虛低調、擺正自己的位置,虛心一點,一定要處理好和領導、同事之間的關系。
然而海子不屑一顧,他說:“別看那些人當領導,實際上肚子里‘墨水’不多,沒必要和他們多講話!”
母親很生氣,責怪海子太不懂人情世故。
孩子自知惹母親生氣了,就轉移話題。母親再三告誡他為人處世的道理,但海子總是一只耳朵進,一只耳朵出。
在學校里,海子的脾氣固執地像頭驢子。雖然在政法大學工作了好幾年,但不管是系里還是校里組織的會議活動,他一概不參加。在政法大學,考勤制度非是常嚴格的,工資獎金和工作考勤是緊密相連的。因為經常缺席會議、脫離組織活動,他的獎金被扣除殆盡,只剩下一點點基本工資聊以度日。
海子很窮,工資本來就少,大部分還拿去印詩集,他的生活更加困窘。他不得不依靠朋友救濟潦草度日。他向他的朋友一平、西川、駱一禾借了很多錢。這些債,至死未能還清。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還有另一件事情,也深深地觸痛了海子。他曾經想要辭職下海,卻遭到父母的強烈反對。1989年初,海子回了一次安徽老家。回到故鄉時,他已經身無分文,那一次,沒有像以前那樣帶禮物回來。他看到母親,張口第一句話就是:“媽媽,家里還有飯嗎?我很餓了!”
一貧如洗的海子,極力想擺脫貧窮。他對父母說,他準備辭掉工作,和同學一起到海南去下海。他太窮了,也窮怕了,他渴望改善這種拮據的經濟狀況,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讓家里富裕起來。他真誠地向父母訴說著他的想法。
時年,海南剛剛成為經濟特區,發展得非常迅速,有很多商機。海子的一些大學同學在那里打拼,混得風生水起,他們叫海子一起到海南合伙辦報紙。海子看到那些同學都賺到了錢,他相信憑自己的文字功底和寫作水平,做個報紙編輯是綽綽有余,自己一定也能在海南混得一席之地,并賺到大錢。
沒想到,他的提議遭到父親的嚴厲反對。父親把桌子都掀翻了。
“好不容易分到一個鐵飯碗,你卻不知珍惜!”
“放著教師這么好的工作不做,去海南干什么?不務正業!”
“爸媽還不容易培養你到今天,想不到你卻這么不孝,還要自毀前途!”
……
聽到父親兇狠的責罵,海子嚇得雙腿顫抖,頓時大哭起來。母親看海子哭了,也在一旁跟著哭了起來。母親第一次看見兒子臉上的神情,是那么的落寞悲傷。
母親曾經給過他甘甜的乳汁,給過他飽滿的糧食,對兒子最了解。但她也沒料到,那一次相見,卻成了一家人最后的訣別。
一個天才的絕路
海子崇拜梵高,他整個人像梵高一樣驚世駭俗。他的詩也像梵高的油畫一樣,充滿抽象色彩,晦澀難懂。海子想象力很豐富,天馬行空,他架構的詩歌世界里,思維跨越時空,可以回到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也可以飛躍出遼遠的銀河系。
海子親密地稱呼梵高為“瘦哥哥”。
他在詩作《尼采,你使我想起悲傷的熱帶》中寫到——鐫刻一尾魚/我住在魚頭你住在魚尾/我在冰天雪地的酒館忙于宗教/凍得全身發紅/你頭發松開,充滿情欲和狂暴/我的心情逼迫群蛇起舞擁抱死亡的鷹/熱帶的悲傷少女/季節和歲月的火焰/你們都在十五歲就一命歸天
在詩中,海子與尼采是手足情深的親兄弟。他們的情感、思想,已經血溶于水。他們仿佛是兩個神交已久的老朋友,在闊別多年之后,終于在某個小酒店又見了面,兩人把酒言歡,好不痛快淋漓!
海子也同樣崇拜屈原。海子與屈原之間的緣份,從他的處女作《亞洲銅》就已開始了結下了。后來,海子還專門為屈原寫了首《水抱屈原》。
在詩中,他這樣寫到——水抱屈原:如夜打門的火把倒向懷中/水中之墓呼喚魚群/我要離開一只平靜的水罐/驕傲者的水罐——寶劍埋在牛車的下邊/水抱屈原:一雙眼睛如火光照亮/水面上千年羊群/我在這時聽見了世界美麗如畫。
從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出,海子和屈原同樣驕傲、自尊心太強。海子在江水畔,仿佛看到了一個心神相交、跨越千年的知己,向自己走來。他們同病相憐,惺惺相惜。屈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浪漫詩人,端午節就發端于紀念屈原投江,這是婦孺皆知的事。屈原從船上終身一躍投江自盡的那個畫面,海子認為,那是人世間最美的畫面!
也許,海子此時已固執地認為,死亡,對他而言,其實并不是什么可怕的東西,而是一種解脫。尤其是在現實生活中四處碰壁后,想要發家致富卻又一直貧困潦倒,想要“揚名立萬”而又一直籍籍無名。他認為,可能只有死亡,才能讓自己真正載入史冊。
所以,殊途同歸,海子和屈原、梵高一樣,選擇以自殺來實現理想的“升華”。梵高用一顆子彈,來表白他對美術的真誠;屈原以投身汨羅江的方式,來表達他的祖國的忠貞不二;而海子則選擇以臥軌自殺的形式,來向他摯愛的詩歌進行獻祭。
三位天才,以死亡,來完成了理想主義者的生命絕唱。
愿仁慈的上帝,溫暖三位天才的心靈!
我一直固執地認為,上世紀八十年代,是一個令人向往、充滿理想主義情懷的年代。我深深地懷念那個年代,如果有機會,那是一個我最想回去的年代。那時候,產生了無數優秀的作家、詩人、電影人、藝術家。八十年代的很多知識分子,還沒有被金錢的銅臭味污染,也不會向某些勢力獻媚,他們不畏懼黑暗、敢于抗爭,還保留著純潔的理想主義精神。那個年代,為我們奉獻了莫言的《紅高粱》、古華的《芙蓉鎮》,以及留下了路遙謳歌勞動人民的史詩《平凡的世界》。那個年代,張藝謀的初期電影,還真實記錄著農民的命運……
海子以他的死,給八十年代的詩壇,畫上了一個悲壯的句號。
海子自殺的噩耗傳來,他的詩迷失聲痛哭。人們為他的突然離去傷心落淚、扼腕嘆息。人們難以置信,海子會以這樣一種方式,離開他的父母、同事、和深愛著他的讀者朋友。
就像是戲劇一樣,海子一死,他的作品馬上結集出版。讀者們驚訝于他的驚人才華,對他頂禮膜拜,幾乎捧到神靈的高度,作品一版再版,暢銷的不得了;生前對他視而不見的詩壇同行和評論家們,也突然重視起海子詩歌的價值,對他盛贊不已,甚至說“海子是繼但丁之后一位真正的偉大詩人”,溢美之詞,不絕如縷。
一個詩人,居然要以自殺,來換來的他的顯赫聲名,這是何等的悲哀?
海子離世后,他生前的朋友西川專門寫了幾篇文章紀念海子。在一篇文章中,西川表現得很有社會責任感,他呼吁青年們一定要珍愛生命!生命只有一次,異常寶貴,如同孔子所言“身體毫發,受之于父母,不敢有絲毫損傷”,不管遇到什么困難和打擊,一定要堅強面對,千萬不要選擇以自殺來逃避現實,那既是自己的悲劇,也是對父母家人的不負責任!
海子的人,真誠樸實;海子的詩,純粹干凈。
在我眼里,海子確實是一個詩壇百年難遇的天才,稱得上是一個時代真正的理想之子!
愿詩人不再如此潦倒;愿有志于文學的青年不再絕望;愿我們的時代,千萬不要再發生這種悲劇!
感慨萬千,化作最后的祝福——海子,在天之靈,請你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