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皇帝的疑慮
盡管柳若瑤在上一場權謀斗爭中大獲全勝,但她意識到太后絕不會就此善罷甘休。果然,不久后,太后便開始在皇帝面前重新施加影響。太后雖然沒有繼續提及柳家,但她通過更隱晦的方式,試圖逐漸削弱柳若瑤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母后最近似乎對賢妃有些不滿?”一日,皇帝在后宮處理政事時,偶然向太后提起柳若瑤的事情。太后表面上依然和藹,但言語間開始暗示柳若瑤的“獨寵”可能對后宮其他妃嬪造成不公。
“陛下,賢妃確實賢惠,但后宮中眾妃嬪都盼望著能得陛下垂青,若是一人獨占恩寵,難免讓其他人心生怨懟。后宮的和諧,陛下可要好好平衡才是。”太后柔聲道,語氣中沒有絲毫刻意的責備,顯得極其委婉。
皇帝聞言若有所思。雖然他信任柳若瑤,但太后說的話并非全無道理。后宮眾妃本就復雜,若柳若瑤繼續如此穩固,難免會引起更多的爭斗。皇帝的心中,漸漸對這位一直寵愛的賢妃產生了些許隱憂。
2.柳若瑤的察覺
柳若瑤很快感受到皇帝的態度有所微妙變化。她敏銳地察覺到,皇帝似乎開始保持了一定的距離,不再像從前那樣完全依賴和信任她。這讓柳若瑤心中生出警惕。
她并沒有急于行動,而是決定觀察皇帝的態度變化,同時加強對后宮局勢的掌控。柳若瑤深知,自己不能急躁,也不能貿然反擊太后。她必須找到一個更穩妥的時機,才能再次扭轉局勢。
“娘娘,最近陛下似乎有些疏遠,是不是太后又在背后做了手腳?”林瑤察覺到了宮中的風聲,忍不住小聲詢問。
柳若瑤輕輕搖頭:“太后的手段我早已料到,她在等待我自亂陣腳。但現在,絕不是我主動出擊的時機。越是這個時候,越要冷靜。”
林瑤點點頭,不再多言。她知道柳若瑤心思縝密,絕不會在無準備的情況下冒險。
3.暗中勢力的擴張
就在柳若瑤處于觀望狀態時,朝中的局勢也悄然發生著變化。沈懷瑾在幫助柳若瑤擊退太后的陰謀后,逐漸在朝中站穩了腳跟。與此同時,一些與太后對立的勢力也開始向沈懷瑾靠攏,使得他在朝中的地位越來越舉足輕重。
柳若瑤得知這些消息后,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氣。沈懷瑾的崛起對她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支撐,至少在朝中,太后短時間內無法輕易翻盤。然而,她知道,沈懷瑾的崛起也意味著更多的挑戰。太后絕不會坐視不理,接下來的斗爭只會更加激烈。
“沈大人目前的勢力還不夠與太后正面對抗,但他已成為朝中不可忽視的力量。”柳若瑤在與林瑤私下交談時,表露了她的看法。
“娘娘,沈大人這邊是個關鍵的盟友,但宮中的局勢依然復雜,太后在后宮中的影響力仍然強大,必須時刻提防她。”林瑤謹慎提醒道。
柳若瑤點了點頭,她知道,自己不能只依靠朝中力量,后宮中的局勢同樣不容小覷。
4.新勢力的攪局
就在柳若瑤和太后陷入僵局時,后宮中出現了一個新的變數。新封的妃子蘇嬪忽然在宮中嶄露頭角,迅速獲得了皇帝的青睞。蘇嬪出身不高,但容貌艷麗,言辭巧妙,很快便贏得了皇帝的喜愛。這一變數,讓后宮的格局再次發生了微妙變化。
柳若瑤雖然并不急于與蘇嬪爭鋒,但她知道,這位新妃的崛起,必定會讓太后抓住機會利用。果然,蘇嬪很快便得到了太后的暗中支持,蘇嬪的迅速得寵,使得宮中的格局再次發生變化。太后意識到,眼下正是削弱柳若瑤權勢的好機會,便開始默默扶持蘇嬪,鼓勵她在皇帝面前表現。蘇嬪聰慧善解人意,深知自己需要在太后與柳若瑤之間找到平衡。
一次宴會后,皇帝特意帶著蘇嬪前往御花園游玩,這一舉動引起了后宮的廣泛議論。柳若瑤雖然心中有些不安,但表面上依然不動聲色。她明白,蘇嬪的崛起背后很可能有太后的推波助瀾,但此時她不能表現出任何嫉妒或不滿。
“娘娘,蘇嬪最近屢次得寵,怕是太后在暗中扶持她。如今蘇嬪已成為了皇帝的新寵,娘娘是否需要采取行動?”林瑤低聲提醒道。
柳若瑤沉思片刻,輕聲說道:“不急,蘇嬪得寵雖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她尚且年幼,不懂宮中的深謀遠慮。太后之所以扶持她,不過是想用她來對付我。我們暫時不要與她正面沖突,先看她如何行事。”
她深知,蘇嬪的得寵只是暫時的,真正的權力斗爭仍然在于后宮中的力量平衡。與其過早動手,不如等待蘇嬪暴露出更多的弱點。
6.蘇嬪的挑釁
然而,蘇嬪得寵后,漸漸開始變得得意忘形。她在皇帝面前愈發放肆,甚至有意無意間提起柳若瑤的事情,試圖在皇帝心中制造隔閡。
“陛下,臣妾聽說賢妃娘娘最近處理宮中事務時,偶爾顯得有些冷淡,是否因為娘娘過于勞累了?”蘇嬪一日陪伴皇帝時,輕描淡寫地說道。
皇帝聽到這話,心中微微一動。柳若瑤向來沉穩端莊,但最近他確實察覺到她在自己面前有些不如從前那般親近。蘇嬪的提醒仿佛為他的疑慮增添了一分證據。
“若瑤一直勤勉,或許是最近宮中事務過多,她確實有些疲累。”皇帝語氣中帶著一絲關切,但也隱隱透出些許懷疑。
蘇嬪見狀,巧妙地笑了笑:“陛下說的是,賢妃娘娘操勞宮務,自然辛苦。臣妾也只是關心娘娘,希望陛下能多多體恤她。”
雖然話語溫和,但蘇嬪的意圖十分明顯。她希望借此讓皇帝對柳若瑤產生更多的疏遠感,從而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寵愛。
7.柳若瑤的反擊
柳若瑤很快得知了蘇嬪在皇帝面前挑撥的舉動,但她并未立刻發作,而是決定用更高明的方式應對。她邀請了幾位在后宮中頗有威望的年長妃嬪一同參加宮中事務的討論,并在幾次公開場合下表現得極為謙和、勤勉,甚至主動提出將部分事務交給其他妃嬪處理,以顯示自己并不貪權。
“賢妃娘娘如此體恤宮中姐妹,真是讓我們感激不盡。”幾位年長的妃嬪對柳若瑤的謙讓之舉贊不絕口。
柳若瑤笑著回應:“后宮事務繁雜,若由我一人獨攬,難免會有所疏漏。如今蘇嬪妹妹也頗有才干,或許可以分擔一些宮務,讓她在陛下面前也有所表現。”
這番話看似謙遜,卻暗含深意。她不僅向其他妃嬪示好,還以退為進,巧妙地將蘇嬪推到了臺前,若蘇嬪日后在處理事務中出現任何差錯,都會被放大。
8.皇帝的再度信任
柳若瑤的這一舉動很快傳入皇帝耳中,令他心中對她的信任又重新恢復了幾分。他看到柳若瑤不僅沒有嫉妒蘇嬪的得寵,反而主動提議分擔事務,顯得極為大度。相比之下,蘇嬪雖然年輕貌美,但畢竟經驗不足,處理宮務時偶爾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一次,皇帝親自召見柳若瑤,語氣中多了一分關懷:“若瑤,朕聽聞你最近讓蘇嬪分擔了一些宮務,你真是懂事,宮中有你操持,朕很放心。”
柳若瑤微笑著應道:“陛下厚愛,臣妾不敢有絲毫怠慢。蘇嬪妹妹年輕有為,臣妾不過是盡一點綿薄之力,幫助她成長。”
皇帝點頭,心中對柳若瑤的賢德愈發認定。相比蘇嬪,柳若瑤的穩重和大度顯然更加符合他心中理想的賢內助形象。
9.太后的失策
太后看到蘇嬪的崛起原本以為能借此削弱柳若瑤,但卻沒有預料到柳若瑤的反應如此迅速且有效。蘇嬪雖然得寵,但在宮務處理上屢屢出錯,反而讓皇帝對她的能力產生了質疑。太后的計劃不僅未能如愿,反而讓柳若瑤再次鞏固了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太后心中不甘,知道這次的失策讓她暫時處于劣勢,但她絕不會輕易認輸。她開始重新策劃下一步行動,準備尋找一個更有力的機會,再次對柳若瑤發動致命一擊。
柳若瑤則心如明鏡。她知道,雖然暫時化解了蘇嬪的威脅,但真正的挑戰還未結束。她必須時刻保持警惕,隨時應對來自太后更為猛烈的反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