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想到一塊去了。
- 三國:我和丞相的二周目人生
- 三眼貍花貓
- 3083字
- 2024-11-10 01:00:07
甘寧聽聞此言,便開口說道:
“主公,那益州劉璋,生性多疑,自其任州牧以來,無一份恩德施加百姓。
只因張魯將在外,而未聽其令,便要加害張魯之弟,張魯之母,其非仁主也。
其放任東州兵肆意侵占益州百姓田地,是為不義也。
益州數位賢良多次進言,其不聽,是為不智也。
趙韙素有戰功,被其逼反,是為不信也。
那劉璋并未按其父吩咐治理益州,是為不孝也。
劉璋乃漢室宗親,所占益州之地,有民六百余萬,甲兵十余萬,其不思北上伐曹,輔佐陛下,此為不忠也。
如此不忠,不孝,不信,不智,不義,不仁之徒,怎能竊據太祖皇帝龍興之地。
望主公速取之,以解蜀民之危。”
甘寧說完便拜倒于地。
此時的劉備有些心動,但他的道德操守不允許他這么做。
見劉備有些心動,徐庶進言說道:
“主公,甘將軍所言甚是。
益州劉璋之行徑,實乃天下人所共憤。
若能以仁義之師,救民于水火之中,方顯我等之大義。
主公若能以仁德感化劉璋,使其歸順,豈不更顯主公之德?
若其執迷不悟,再以武力解決,亦不失為仁義之舉。”
徐庶言罷,劉備沉思良久,拒絕道:
“先生之言有理,但吾行事,以仁義為先。
劉璋雖有諸多不是,亦吾同宗也,吾豈能輕易興兵,奪其基業。”
劉備言畢,徐庶默然。
此時關羽開口說道:
“兄長,弟于數日前,連斬那劉璋十一將,想必已經惡了那劉璋。
如不趁此機會伐之,后患無窮啊!”
張飛聽聞關羽之語,遂開口附和道:
“大哥,二哥說得對啊!”
劉備聽聞兩兄弟之言,背過身去,一甩衣袖說道:
“如今天子蒙難,陷于偽都許昌,漢室諸侯僅余我等三人,吾怎再能骨肉相殘也,二位兄弟切么再說,此事就此作罷,休要再提。”
眾人聽聞劉備之言,便不再勸。
劉備見眾人不再提此事,便對著徐庶說道:
“備愿拜先生為軍師,望先生莫要推辭。”
徐庶見劉備如此誠懇,沒有推辭,起身答道:
“既然主公如此信任,庶定當竭盡所能,輔佐主公成就大業。”
劉備聞言大喜,隨即下令設宴,以示慶祝。
宴會還未開始,關羽來到徐庶面前,問道:
“軍師,我家兄長,素來以仁義為先,奪取益州之事還望先生操心。”
徐庶見關羽面帶憂色,便寬慰道:
“亭侯勿憂,且先放寬心,此事的契機在亭侯身上,我等靜待時日便可。”
關羽聞言一愣,開口問道:
“契機為何在關某身上。”
徐庶笑答道:
“那荊州劉表苦蔡氏摯肘久已,今欲借主公之手制衡蔡氏。
而亭侯在武陵,南陽兩郡立下大功,劉表勢必有所封賞。
吾料定封賞今日便至,且是那武陵上將軍之職。”
關羽聽聞還是疑惑不解:
“軍師,關某還是不解。”
徐庶再次解釋道:
“亭侯,正德兄如今為武陵太守,且他與那劉璋有仇。
若是正德兄請亭侯率兵入蜀,亭侯切莫推辭。
只是將軍在入蜀后,要折損一些威名了。
只有如此,主公才會入蜀救援。”
關羽聽后,滿不在乎的說道:
“吾之威名,與兄長基業相比微不足道。”
此刻有下人來報:
“啟稟二將軍,荊州使者已至,說是有您的任命文書,主公請您和軍師速去。”
徐庶聞言,立刻示意關羽一同前往。
那名使者見關羽走來,姿態放的很低。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關羽畢竟是一位大漢亭侯。
他行禮說道:
“在下見過亭侯,對于您在武陵平叛中所立下的軍功,使君深感贊嘆,特任命亭侯為武陵上將軍,統領武陵郡所有兵馬。”
關羽接過印信,開口說道:
“關某謝過劉使君。敢問使者,關某何時上任。”
那使者回道:
“啟稟亭侯,使君的意思是,越快也好。”
······
與此同時,一場意外發生在北方戰場。
袁紹在倉亭戰敗,大軍無奈后退,奈何袁尚不服,數次領兵出戰曹操,雙方互有勝負。
不曾想此次遭遇了許褚,被其一刀斬于馬下。
此時曹軍大營內,一身長八尺有余,腰粗十圍,其外貌非常雄壯剛毅。
此人將一物扔于大殿之內。
“主公,末將今日率斥候查探袁紹大營,不曾想遭遇袁紹之子袁尚,那小兒被我一刀砍了,這是他首級。”
營帳內頓時一片寂靜,眾人的目光中透露出震驚與復雜。
曹操坐在主位上,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卻又很快被深沉所掩蓋。
程昱率先,打破了沉默:
“袁尚既死,那袁紹的士氣定會大損,只……恐其因此而瘋狂地報復。”
郭嘉則嘴角泛起一絲苦笑:
“此次倉亭之戰雖勝,然袁紹根基尚在,如今袁尚之死,是福是禍,尚未可知。”
夏侯惇道:
“怕什么!那袁紹經此一敗,已如喪家之犬,許褚殺了袁尚,也是除去一大患。”
曹操抬手示意眾人安靜,他緩緩起身,在營帳中踱步:
“許褚此舉,并無過錯。袁尚之流,留之必成后患。只是袁紹……”
他頓了頓,仿佛在思考著袁紹的反應:
“本初此人,向來自負,如今愛子被殺,必不會善罷甘休。我等需早做準備。
我意先下手為強,今夜偷襲袁紹大營。”
曹營諸將拱手說道:
“我等尊令。”
曹操接著說道:
“傳令下去,各部做好夜襲準備,不得有誤。
同時,加強營寨的防御,以防袁紹狗急跳墻,先行來攻。”
接著,曹操又轉向許褚:
“許褚,你今日立下大功,但夜襲之事,還需你親自領兵。”
許褚抱拳應諾。
曹操環視眾人,最后說道:
“諸位,此戰關系重大,望大家齊心協力,共破袁紹!”
隨著曹操的命令,整個大營立刻行動起來,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夜襲。
······
此時的袁紹營中。
當這個消息傳來時,袁紹如遭雷擊。
他癱坐在座位上,老淚縱橫。
“尚兒……”
周圍的將領謀士們都不敢言語。
逢紀咬牙切齒地說道:
“主公,曹操欺人太甚!必當為公子報仇。”
袁紹緩緩抬起頭,眼中滿是血絲。
他的聲音因悲痛和憤怒而顫抖:
“曹操!我與你不共戴天。”
他握緊拳頭,指甲深深嵌入掌心。
“傳我將令,整頓兵馬,不惜一切代價,與曹操決一死戰。”
突然袁紹捂著自己的胸口說道:
“吾心絞痛,速傳醫官。”
袁紹說完,便口吐鮮血,倒地昏迷。
營帳內頓時陷入一片混亂,眾位將領,列位謀士急忙圍攏過來,有的呼喚醫官,有的試圖扶起袁紹。
醫官匆匆趕來,經過一番緊急的救治,袁紹終于緩緩睜開眼睛,但他的臉色依舊蒼白如紙。
袁紹強撐著坐起,環視四周,聲音微弱卻堅定地說:
“我無礙,不必驚慌。傳令下去,全軍備戰,我袁紹誓要為尚兒報仇雪恨。
曹阿瞞殺我麒麟兒,今日必會大擺宴席慶功。我意今夜偷襲曹操大營。”
袁紹的命令迅速傳遍了整個軍營,士兵們在將領的指揮下開始緊張地準備夜襲。
······
夜色如墨,未見星空。
曹操站在營帳前,凜冽的夜風吹動他的披風,獵獵作響。
他掃視著眼前整裝待發的將士們。
“今夜,吾等將直搗袁紹大營,務必成功!”
他的聲音低沉卻充滿力量,點燃了士兵心中的戰火。
身旁的將領們個個神情肅穆,握緊了手中的兵器。
與此同時,袁紹營中亦是一片緊張的備戰氛圍。
袁紹身披重甲,騎在高頭大馬上,面色凝重地注視著麾下的軍隊。
“曹操屢次犯我,今日更是殺我麒麟兒,今夜定要讓他付出代價,襲其大營,不得有誤!”
他大手一揮,軍隊如黑色的洪流,向著曹操大營的方向洶涌而去。
曹操率領的軍隊行動迅速且隱蔽。
他們巧妙地繞過了袁紹的巡邏防線,憑借著對地形的熟悉,順利地摸到了袁紹大營的邊緣。
隨著一聲低沉的號角聲,曹軍如猛虎下山般沖入敵營。
一時間,喊殺聲、兵器碰撞聲、營帳燃燒的噼啪聲交織在一起,袁紹大營陷入了一片混亂。
曹軍將士們奮勇殺敵,所到之處,袁軍或四散奔逃,或倉促應戰。
曹操身先士卒,手中的寶劍在火光映照下閃爍著寒光,每一次揮舞都帶起一片血花。
而袁紹的軍隊同樣進展順利。
他們趁曹操大營防備松懈,如鬼魅般潛入其中。
營帳內的曹軍從睡夢中驚醒,慌亂地尋找武器抵抗,但為時已晚。
袁紹軍大開殺戒,營帳被逐個攻破,火光在黑夜中蔓延開來。
袁紹望著眼前的場景,嘴角泛起一絲冷酷的笑意,仿佛已經看到了曹操的敗亡。
完成突襲后,曹操和袁紹都帶著勝利的喜悅與疲憊開始回營。
然而,命運似乎總愛捉弄人。
兩支隊伍毫無預兆地相遇了。
起初,雙方都以為是接應自己的友軍,因為黑夜的掩護,看不清對方的旗幟和服飾。
當距離逐漸拉近,有人察覺到了異樣,空氣中頓時彌漫起緊張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