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淺談我為什么不喜歡學習卻又慶幸自己曾經讀過一點書吧
- 大雜灰狼的大雜燴合集
- 大雜灰狼
- 1408字
- 2024-10-11 03:18:31
就當是發個牢騷。
“古今中外那些文人墨客的文筆能夠流傳下來,并不是因為這個世界正在倒退。”
我也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也知道人生又不只上學這一條路,但是隨著我看見的,聽見的,感受到的東西越來越多,我逐漸開始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慶幸我當年多么努力,而且,也開始對那些自暴自棄地,放過那些寶貴的學習機會的人開始有些偏見起來。
魯迅曾棄醫從文,因為他知道,學醫是救不了那些缺乏反抗意識的人的。在當時的情況下,想要醫治一個民族,首先需要醫治這個民族的精神,所以才會寫一些讓人看不懂的文章,揭露了這個社會的陰暗。說要殺他的,是當權者,是軍官,他們讀過書,說要支持他的,是聰明的學者,老師,他們也讀過書,說“寫個東西直截了當不好嗎?說話不就是要讓別人明白嗎?我怎么知道作者想表達什么?搞這么抽象有什么用嗎?還搞隱喻?”的,是那些沒有讀過書的,是真正需要治愈的“病人”。
認識一個人,高中沒有學習過,高考也是草草過去,甚至大專也放棄了,其實大抵是考不上了,跟他認識以后,我開始理解了魯迅為什么會對那些不怎么讀書的人抱有批判與悲哀的態度。
而我也非常替他感到悲哀,因為有人在青少年就錯過了所有獲取知識、信息和價值觀的黃金機會,這是十分可惜的,因為接下來,可就不怎么會有這樣的環境與機會了。
他是第一個讓我對沒有讀書的文盲開始有偏見的人。因為他讓我看見了沒有學習的人可怕之處。
不讀書,沒心思讀書,那么他的閱讀就會缺乏批判性思考和分析的能力,讓處理復雜問題和評估信息的能力大打折扣,當一篇文章中作者想要表達的大意,情感都不知道,詢問文章中的部分內容時都無法提取相關信息出來,那么大部分文字表達的情感、內容、關鍵信息和深度內涵,在他的口中反而成了“為什么不把話說明白”的借口,而這……僅僅只是十幾歲時高中甚至初中語文就想讓我們學會的內容。限制了對文章信息的理解,從而影響著對其他人的理解,最后被所有人厭惡——盡管其他人表達的并不是這個意思。
缺少了知識的攝入,自然就會缺少對客觀具體的表達,明明很簡單明了的一件事情,卻無法以自身的知識作為基底簡短清晰地表達出來,好不容易說出一句多么有深度內涵的話,實際上就是從畢生所學里全盤掃描擠出一點看似高深的文字罷了,這樣好不容易東拼西湊出一句“有意義”的話表達出的內容,結果沒有人明白。也是,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又不去學習,又怎么會了解外界的環境呢?他們當然不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又去怪別人“不懂理解”,叨叨著“沒有人懂我”……這是悲哀的人。這樣悲哀的人在我眼里逐漸變的可恨起來,因為就算大家都在批判、悲哀他那自以為是又扭曲到讓人完全看不懂的言語,都希望他能夠自己學點東西,希望他能夠在某一天理解自己的話有多么荒誕,而那些人只會理解成“你在挑刺,你就是恨我”。
對待這樣的人,我的建議只能是——學習吧,讀書吧,真的,義務教育讓你讀名著不無道理,讓你作為中國人還學語文也不無道理,你在文章中收獲到的東西遠比你想象中多的多,前提是你能靜下心來,耐心下來,隨著學習逐漸地發覺它,再隨著學習逐漸地發掘它……或許,錯過讀書機會的人真的很難再去看書了吧,我們得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因為每一個人都將會為自己行為買單。但是盡管如此,我依舊希望那些人能夠明白,古今中外那些文人墨客的文筆能夠流傳下來,并不是因為這個世界正在倒退,其文學價值永遠適用于每一個明事理的時代。讀書已經是拓寬視野增長見識最方便、成本最低且比較有效的途徑了。